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019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第一刻度管,所述第一刻度管下端口与容器主体的进口连接。直刻度管,所述直刻度管下端口连接容器主体的出口。所述容器主体的出口直径比容器主体的进口直径大至少2倍。球型管,所述球型管下端口与第一刻度管上端口连接。第二刻度管,所述第二刻度管下端口与球型管上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刻度管内径与第一刻度管内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因贴附瓶壁造成的试验结果数据偏差,并有效解决清洗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
本技术涉及钻井液压井用材料室内性能评价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
技术介绍
重晶石粉是钻井用加重剂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钻井中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涌等。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胜利油田探井数量逐年增加,重晶石粉用量每年逾50万吨。为保障重晶石粉的应用效果,室内客观评价重晶石粉性能非常重要。重晶石粉的密度是评价其性能的关键技术参数,目前测量重晶石粉的密度主要依据GB/T5005-2010《钻井液材料规范标准》中规定的李氏瓶法,按照置换的原理测定,用煤油置换出已知的重晶石粉的实际体积,从而计算出其密度。在实际重晶石粉的密度测定过程中,存在:1)煤油和重晶石粉由同一个口加入,加入煤油后瓶壁可能存在不完全擦拭干净,由于贴附瓶壁造成试验结果存在偏差。2)用于读取数值的瓶颈部分直径小,为避免堵塞瓶颈,不能快速、连续,需要缓慢加入重晶石粉,只能采用反复将少量重晶石粉加入,加入时间约30min以上,再加上30℃恒温至读数稳定的时间,造成测定时间较长,检测效率偏低。3)实验完毕后李氏瓶清洗较困难:一方面李氏瓶中的重晶石粉不容易彻底倒出,需要反复多次用煤油混合倾倒;另一方面李氏瓶壁比较薄,而测定重晶石密度需要样品80g左右(一般密度在4.05g/cm3以上),由于李氏瓶内盛放样品质量较大,清洗时晃动容易造成李氏瓶破损,甚至伤及检验人员。在现有重晶石粉密度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李氏瓶的应用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提高试验可操作性和检测效率。检索重晶石粉、密度等关键词,在专利文献全类型的检索过程中,未查询到相关的专利信息,未发现与本申请相同或者相似的专利。在不相同的
内或者在相关领域内具有一些密度测定装置,但都与本申请不相同,比如,申请号:201711134932.5申请日:2017-11-16公开了一种粉料密度在线测量装置。该装置的壳体的一侧部设置有开关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第一水平向伸缩气缸及第二水平向伸缩气缸均设置在第一撑板上,第一水平向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安装在接料斗的侧部,接料斗的上下两端为敞口式设置,接料斗的下端通过堵料板密封,第一翻转气缸安装在接料斗的外侧壁上,堵料板安装在第一翻转气缸的输出端上,量具设置在接料斗的正下方,刮板安装在第二水平向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上,第二称重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撑板上,第二翻转气缸安装在第二称重传感器上,量具安装在第二翻转气缸的输出端上。申请号:201721397565.3,申请日:2017-10-27公开了一种新型粉料密度测量装置,包括李氏瓶,还包括与李氏瓶注料配合设置组合式漏斗,组合式漏斗分层叠加设置,包括底层的粉料漏斗和架设在粉料漏斗之上的溶液漏斗。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方便,效果突出,采用组合叠加式漏斗进行李氏瓶的装料,粉料漏斗上的承力柱配合溶液漏液外侧面形成导气通道,使得李氏瓶注液时内外气压平衡,注入无水煤油不会出现鼓起现象,避免溶液浸染李氏瓶内壁,加液十分流畅,加液完成后抽出溶液漏斗,可以只依靠粉料漏斗进行粉料注入,直接将粉料送入李氏瓶中部凸起部位,实现快速加料,避免再次使用其他规格漏斗插入注料的繁琐过程,实现了简单快速准确的测量粉料密度的过程。申请号:201821054397.2,申请日:2018-07-04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粉体倾注密度测定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横架及测定装置,支架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架上端与横架可拆卸连接,测定装置设置在支架之间,测定装置包括密度杯、余样接料杯、设置有导料孔的刮样器以及向导料孔内喂料的料斗,料斗开口朝上,料斗与横架固定连接,料斗底部设置有挡料板,横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滑动支撑板,滑动支撑板与支架固定连接,刮样器滑动连接在滑动支撑板上,刮样器设有导料孔,密度杯和余样接料杯并列贴合设置在底座与滑动支撑板之间,密度杯设置在料斗正下方,滑动支撑板设置有卡口,本技术密度测定装置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料口与密度杯杯口的距离,且样品收集容易,测量准确度高。申请号:201720603307.X申请日:2017-05-26涉及一种测量粉体松装密度的装置,包括振动装置、筛网和标准容器,所述振动装置上固定有筛网,所述筛网下方有标准容器,所述标准容器静止不振动,粉体经过振动的筛网后自由落到标准容器内。本测量粉体松装密度的装置解决了容易发生团聚且流动性差的粉体测松装密度测量不准确的问题。申请号:201310705070.2申请日:2013-12-20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颗粒粉料松装密度的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和定量筒,漏斗底部设置有第一自动出料阀和用于检测定量筒内粉料是否溢出的光电传感器,定量筒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底座上设置有废料盒,底座侧面设置有显示控制屏。采用上述结构后,上述光电传感器可自动检测定量筒内粉料是否溢出,并指示启闭第一自动出料阀及刮片的自动刮拭,称重传感器可自动称量定量筒内粉料的重量,显示控制屏可自动进行计算出所需的松装密度。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技术不相同,或者
或者应用场合不同,针对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避免因贴附瓶壁造成的试验结果数据偏差,并有效解决清洗困难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第一刻度管,所述第一刻度管下端口与容器主体的进口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直刻度管,所述直刻度管下端口连接容器主体的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主体的出口直径比容器主体的进口直径大至少2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刻度管内径与容器主体的进口的直径相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直刻度管内径与容器主体的出口直径相一致。进一步地,还包括:球型管,所述球型管下端口与第一刻度管上端口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刻度管,所述第二刻度管下端口与球型管上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刻度管内径与第一刻度管内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球型管自身容积小于容器主体的容积,所述容器主体下端底面为平面。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主体的进口、容器主体的出口均开设在容器主体的上端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煤油由上部刻度管加入,经球型管、下部刻度管进入容器主体内,球型管部分可缓冲加入煤油的飞溅。具有刻度,精度更精确,有利于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及操作过程的安全系数。重晶石粉由直刻度管上端加入,直刻度直径较大,避免堵塞瓶颈,便于试验后混合物的快速倒出,既杜绝了重晶石粉粘壁造成的试验结果误差,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又缩短了重晶石粉加入时间及测试后的清洗时间。在不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n第一刻度管,所述第一刻度管下端口与容器主体的进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第一刻度管,所述第一刻度管下端口与容器主体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直刻度管,所述直刻度管下端口连接容器主体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出口直径比容器主体的进口直径大至少2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管内径与容器主体的进口的直径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测定重晶石粉密度的试验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杰张云芝董浩孟博赵俊桥张阳胡玉辉夏凌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