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98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属于灌浆料芯样制作技术领域,包括连接管、分流管、取样管、泄压体和引流管;连接管与容纳灌浆料的带压容器连接;分流管设有进料口与泄压口,连接管穿设于进料口内与分流管连通,泄压口用于排出所述分流管内的灌浆料;取样管为多个且均一端与分流管连通;泄压体设于泄压口内,泄压体在分流管内随压力变化可封堵或打开泄压口;引流体设于取样管的另一端,引流体用于使灌浆料实现密实填充取样管并控制灌浆料在取样管内的填充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能对现场用的灌浆料进行取样,并且还能实现数量多个,长度可调的芯样的制作,提高了芯样后续的强度试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
本技术属于灌浆料芯样制作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灌浆料是混凝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混凝土的一个特殊种类,它具有普通混凝土不具备的性能,可施工场所广泛并且应用前景广阔。为了保证在现场用的灌浆料具有满足设计中的强度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将现场正在使用的灌浆料取出制作成标准试块,然后将标准试块带入到实验室内进行跟强度相关的试验,但是这样的做法使得标准试块制作效率低,并且当涉及到不同尺寸的标准试块时,更加费事费力,而且标准试块的制作和构件本身的工艺有差别,造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可能实际强度有差别。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和提高强度试验的效率,需要一种能跟现场相同施工条件并能将标准试块制作成芯样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旨在能够在流动的灌浆料内进行取样,并且能进行多个且不同长度的芯样的制作,满足实验室对多组芯样的要求,提高灌浆料强度试验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包括连接管、分流管、取样管、泄压体和引流体;连接管,与容纳灌浆料的带压容器连接,用于传输灌浆料;分流管,设有进料口与泄压口,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进料口内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泄压口用于排出所述分流管内的灌浆料;取样管,为多个且均一端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泄压体,设于所述泄压口内,所述泄压体在所述分流管内随压力变化可封堵所述泄压口或打开所述泄压口;引流体,设于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所述引流体用于引流灌浆料使灌浆料实现密实填充取样管并控制灌浆料在所述取样管内的填充长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泄压体包括端盖、推板和第一弹簧;端盖,设于所述泄压口上,所述端盖与所述泄压口之间留有间隙;推板,滑动设于所述分流管内且与所述分流管内壁间密封,所述推板可从所述分流管内滑动至所述间隙内;第一弹簧,一端抵接所述推板,另一端抵接所述端盖,所述第一弹簧用于推顶所述推板并使其位于所述分流管内或位于所述间隙内,当所述推板位于所述间隙时,所述泄压口打开。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分流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且开设所述进料口;第二管两端开设所述泄压口,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内,多个所述取样管均与所述第二管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管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端盖设有两个耳板,所述间隙位于两个所述耳板之间,所述耳板设有内螺纹,所述端盖借助于所述耳板与所述第二管螺纹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推板与灌浆料接触的一面设有倒角。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引流体包括挡板、管帽、第二弹簧和顶杆;挡板,滑动设于所述取样管内,所述挡板内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引流灌浆料;管帽,设于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所述管帽的中心设有螺纹孔;第二弹簧,一端抵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抵接所述管帽;顶杆,设有外螺纹且穿过所述螺纹孔从所述管帽内漏出,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弹簧并可抵接所述挡板,所述顶杆用于控制灌浆料在所述取样管内凝固成芯样后的长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管帽与所述取样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顶杆的漏出端设有一字槽,所述顶杆与所述挡板的接触端设有圆饼状的凸起,所述顶杆借助于所述凸起与所述挡板接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管、所述分流管和所述取样管的材质均为塑料。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分流管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管一端连通灌浆料的带压容器,另一端连通分流管,分流管由与多个取样管连通,最终能实现灌浆料从带压容器内进入到取样管内,并且通过凝固和修磨制作成实验室用的芯样,设置在分流管上的泄压口处的泄压体能在分流管内灌浆料压力多大时,将分流管内多余的灌浆料排到外界,保护了分流管和取样管,设置在取样管端部的引流体能对进入到取样管内的灌浆料进行引流,保证灌浆料不会在取样管内不规则的流动,避免了芯样上出现气眼等缺陷,并且引流体还能对灌浆料凝固后形成芯样的长度进行控制,满足了实验室要求的不同长度的芯样的制造,提高了芯样的制作效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对现场用的灌浆料进行取样,并且还能实现数量多个,长度可调的芯样的制作,提高了芯样后续的强度试验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的等轴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部分爆炸视图;图4为图1中的泄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引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管;2、分流管;21、第一管;22、第二管;202、泄压口;3、取样管;4、泄压体;41、端盖;411、耳板;42、推板;43、第一弹簧;5、引流体;51、管帽;52、挡板;53、第二弹簧;54、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进行说明。所述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包括连接管1、分流管2、取样管3、泄压体4和引流体5;连接管1与容纳灌浆料的带压容器连接,用于传输灌浆料;分流管2设有进料口与泄压口202,连接管1穿设于进料口内与分流管2连通,泄压口202用于排出分流管2内的灌浆料;取样管3为多个且均一端与分流管2连通;泄压体4设于泄压口202内,泄压体4在分流管2内随压力变化可封堵泄压口202或打开泄压口202;引流体5设于取样管3的另一端,引流体5用于引流灌浆料使灌浆料实现密实填充取样管3并控制灌浆料在取样管3内的填充长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管1与分流管2连通,并且还与容纳灌浆料的带压容器连通,因此,连接管1就能将灌浆料从带压容器内传输给分流管2,多相同的取样管3设置在分流管2上并且均与分流管2连通,这样的设置形式能保证分流管2内的灌浆料进入到多个取样管3内,最终能实现对现场用的灌浆料进行多个取样,保证后续试验中涉及的芯样数量足够,分流管2设置了泄压口202,并且将泄压体4放置在泄压口202处,当取样管3内不能再充入灌浆料时,为了保护取样管3,通过泄压口202和泄压体4配合,将从带压容器内进入到分流管2内的多余的灌浆料排到外界去,引流体5设置在取样管3上,并且能对进入到取样管3内的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管,与容纳灌浆料的带压容器连接,用于传输灌浆料;/n分流管,设有进料口与泄压口,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进料口内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泄压口用于排出所述分流管内的灌浆料;/n取样管,为多个且均一端与所述分流管连通;/n泄压体,设于所述泄压口内,所述泄压体在所述分流管内随压力变化可封堵所述泄压口或打开所述泄压口;以及/n引流体,设于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所述引流体用于引流灌浆料使灌浆料实现密实填充取样管并控制灌浆料在所述取样管内的填充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管,与容纳灌浆料的带压容器连接,用于传输灌浆料;
分流管,设有进料口与泄压口,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进料口内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泄压口用于排出所述分流管内的灌浆料;
取样管,为多个且均一端与所述分流管连通;
泄压体,设于所述泄压口内,所述泄压体在所述分流管内随压力变化可封堵所述泄压口或打开所述泄压口;以及
引流体,设于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所述引流体用于引流灌浆料使灌浆料实现密实填充取样管并控制灌浆料在所述取样管内的填充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体包括:
端盖,设于所述泄压口上,所述端盖与所述泄压口之间留有间隙;
推板,滑动设于所述分流管内且与所述分流管内壁间密封,所述推板可从所述分流管内滑动至所述间隙内;以及
第一弹簧,一端抵接所述推板,另一端抵接所述端盖,所述第一弹簧用于推顶所述推板并使其位于所述分流管内或位于所述间隙内,当所述推板位于所述间隙时,所述泄压口打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包括:
第一管,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且开设所述进料口;以及
第二管,两端开设所述泄压口,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内,多个所述取样管均与所述第二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场用灌浆料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彦兴乔建刘云涛张卓庞文忠黄河雒振林路洪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