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83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定子组件时,冷却油从进油口进入至进油腔体,并通过喷油孔进入壳体的内部,进入壳体内部的冷却油能够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定子铁芯直接接触,通过接触换热后,冷却油再由回油孔进入回油腔体,最终由出油口流出。由于冷却油能够直接与定子铁芯直接接触换热,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驱动电机运行工况复杂,由于电机本身结构特点,电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耗,从而引起电机发热。为了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必需给电机设计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风冷;另一种是液冷。相比于风冷,液冷的效率更高。现有液冷系统主要采用外部冷却方式,即冷却油与被冷却核心部件间接接触,冷却效率低,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用于安装定子铁芯的安装位;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油腔体和回油腔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喷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喷油孔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贯穿所述安装位。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壳体中,前一壳体的所述出油口与后一壳体的所述进油口连通。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中,前一壳体的进油口与后一壳体的出油口同轴布置。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所述定子铁芯设置在所述冷却系统的壳体的安装位上;其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圆环与所述壳体围成第一冷却空间,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环与所述壳体围成第二冷却空间。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还设置有分隔所述第一冷却空间的阻流板。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阻流板对称布置,所述阻流板将所述第一冷却空间分隔成第一冷却区域和第二冷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区域通过喷油孔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区域通过回油孔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密封盖板封闭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密封盖板所围成的空间内。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的数量与所述定子铁芯的齿数相同。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线圈间隙相对应。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组件时,冷却油从进油口进入至进油腔体,并通过喷油孔进入壳体的内部,进入壳体内部的冷却油能够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定子铁芯直接接触,通过接触换热后,冷却油再由回油孔进入回油腔体,最终由出油口流出。由于冷却油能够直接与定子铁芯直接接触换热,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冷却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密封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为冷却系统、200为定子铁芯、300为密封盖板、400为第一冷却空间、500为第二冷却空间、101为壳体、102为安装位、103为进油腔体、104为回油腔体、105为进油口、106为出油口、107为喷油孔、108为回油孔、109为导油槽、201为阻流板、301为卡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和轴向磁场电机,以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的底部具有用于安装定子铁芯200的安装位102;冷却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1中的进油腔体103和回油腔体104;设置在壳体101的外壁上的进油口105和出油口106,进油口105与进油腔体103连通,出油口106与回油腔体104连通;设置在壳体101的内壁上的喷油孔107和回油孔108,喷油孔107与进油腔体103连通,回油孔108与回油腔体104连通;以及多个设置在壳体101的底部的导油槽109,导油槽109贯穿安装位10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组件时,冷却油从进油口105进入至进油腔体103,并通过喷油孔107进入壳体101的内部,进入壳体101内部的冷却油能够与设置在壳体101内部的定子铁芯200直接接触,通过接触换热后,冷却油再由回油孔108进入回油腔体104,最终由出油口106流出。由于冷却油能够直接与定子铁芯200直接接触换热,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冷却系统100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壳体101,当为多个壳体101时,多个壳体101可以为两个壳体101、三个壳体101、四个壳体101等等。壳体101数量的确定可以根据输出功率的大小进行确定。多个壳体101同轴布置,即:相邻的壳体101端面与端面相贴合。相邻的两个壳体101中,前一壳体101的出油口106与后一壳体101的进油口105连通。具体的实现连通的方式有多种,具体的,能够通过外设管道进行连接,或者,前一壳体101的进油口105与后一壳体101的出油口106同轴布置。即,出油口106和进油口105均设置在端面,两个壳体101对接时,出油口106和进油口105自行导通。以两个壳体101为例,其中一个壳体101的出油口106设置在端面上,另外一个壳体101的进油口105设置在端面上,两个壳体101对接时,前一个壳体101的出油口106与后一个壳体101的进油口105相导通。在多个壳体101中,位于一端的壳体101的进油口105和位于另一端的壳体101的出油口106可位于对应壳体101的端面上,也可以位于对应壳体101的周面上。优选地,为了方便后续零部件的安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一端的壳体101的进油口105和位于另一端的壳体101的出油口106均设置在壳体101的周面上,进一步的,位于一端的壳体101的进油口105和位于另一端的壳体101的出油口106均同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用于安装定子铁芯的安装位;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n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油腔体和回油腔体;/n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n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喷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喷油孔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以及/n多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贯穿所述安装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用于安装定子铁芯的安装位;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油腔体和回油腔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
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喷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喷油孔与所述进油腔体连通,所述回油孔与所述回油腔体连通;以及
多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贯穿所述安装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壳体中,前一壳体的所述出油口与后一壳体的所述进油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壳体中,前一壳体的进油口与后一壳体的出油口同轴布置。


4.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所述定子铁芯设置在所述冷却系统的壳体的安装位上;其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圆环与所述壳体围成第一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磊夏莉杨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盘毂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