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76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干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通风管、下通风管与进风管,所述上通风管内设置有上导风腔体,所述下通风管内设置有下导风腔体,所述进风管分别与所述上导风腔体、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通风管的底面设置有上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上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通风管的顶面设置有下出风通道,所述下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出风通道之间形成风干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地对钢板进行吹干,节省了钢板的风干时间,并提高风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干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钢板的过程中需要对钢板表面的水清理吹干,传统的风干装置风力不够,对钢板表面的水处理不干净,影响后续对钢板继续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风干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通风管、下通风管与进风管,所述上通风管内设置有上导风腔体,所述下通风管内设置有下导风腔体,所述进风管分别与所述上导风腔体、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通风管的底面设置有上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上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通风管的顶面设置有下出风通道,所述下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出风通道之间形成风干空间。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由进风管进风,分别进入到上导风腔体与下导风腔体内,分别从上出风通道与下出风通道处向风干空间吹风,由于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从上出风通道处吹出的风流速增大,更好地对放在风干空间内钢板的上表面进行吹干,同样的下出风通道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使得从下出风通道处吹出的风流速增大,更好地对放在风干空间内钢板的下表面进行吹干,如此可快速地对钢板进行吹干,节省了钢板的风干时间,并提高风干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通风管的底面设置有第一斜向凸条与第二斜向凸条,所述第一斜向凸条向右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向凸条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斜向凸条与所述第二斜向凸条上设置有所述上出风通道。上出风通道设置在第一斜向凸条与第二斜向凸条上,可使得出风在风干空间内的钢板表面上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风干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通风管的顶面设置有第三斜向凸条与第四斜向凸条,所述第三斜向凸条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斜向凸条向右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斜向凸条与所述第四斜向凸条上设置有所述下出风通道。下出风通道设置在第三斜向凸条与第四斜向凸条上,可使得出风在风干空间内的钢板表面上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风干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通风管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加强上通风管与机架之间的结构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通风管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加强下通风管与机架之间的结构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通风管的前侧壁与所述下通风管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前导风罩体,所述前导风罩体的前侧壁设置有前出料口,所述前导风罩体的后侧壁设置有前进风口,所述前进风口大于所述前出料口。前导风罩体可避免风吹在钢板后马上向四周分散,可提高风在钢板表面的流经时间,并且由于前进风口大于前出料口,使得前导风罩体对风具有导向作用,从前出料口处的出风沿着钢板表面流动,进一步增强对钢板的风干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通风管的后侧壁与所述下通风管的后侧壁之间设置有后导风罩体,所述后导风罩体的后侧壁设置有后进料口,所述后导风罩体的前侧壁设置有后进风口,所述后进风口大于所述后进料口。前导风罩体可避免风吹在钢板后马上向四周分散,可提高风在钢板表面的流经时间,并且由于后进风口大于后进料口,使得后导风罩体对风具有导向作用,从后进料口处的出风沿着钢板表面流动,进一步增强对钢板的风干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机架、200-上通风管、210-第一斜向凸条、220-第二斜向凸条、300-下通风管、310-第三斜向凸条、320-第四斜向凸条、330-下出风通道、400-进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4,一种风干装置,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上通风管200、下通风管300与进风管400,所述上通风管200内设置有上导风腔体,所述下通风管300内设置有下导风腔体,所述进风管400分别与所述上导风腔体、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通风管200的底面设置有上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上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通风管300的顶面设置有下出风通道330,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与所述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330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之间形成风干空间。由上述可知,由进风管400进风,分别进入到上导风腔体与下导风腔体内,分别从上出风通道与下出风通道330处向风干空间吹风,由于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从上出风通道处吹出的风流速增大,更好地对放在风干空间内钢板的上表面进行吹干,同样的下出风通道330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使得从下出风通道330处吹出的风流速增大,更好地对放在风干空间内钢板的下表面进行吹干,如此可快速地对钢板进行吹干,节省了钢板的风干时间,并提高风干效果。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通风管200的底面设置有第一斜向凸条210与第二斜向凸条220,所述第一斜向凸条210向右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向凸条220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斜向凸条210与所述第二斜向凸条220上设置有所述上出风通道。上出风通道设置在第一斜向凸条210与第二斜向凸条220上,可使得出风在风干空间内的钢板表面上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风干效果。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通风管300的顶面设置有第三斜向凸条310与第四斜向凸条320,所述第三斜向凸条310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斜向凸条320向右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斜向凸条310与所述第四斜向凸条320上设置有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下出风通道330设置在第三斜向凸条310与第四斜向凸条320上,可使得出风在风干空间内的钢板表面上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风干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通风管200与所述机架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上通风管(200)、下通风管(300)与进风管(400),所述上通风管(200)内设置有上导风腔体,所述下通风管(300)内设置有下导风腔体,所述进风管(400)分别与所述上导风腔体、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通风管(200)的底面设置有上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上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通风管(300)的顶面设置有下出风通道(330),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与所述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330)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之间形成风干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上通风管(200)、下通风管(300)与进风管(400),所述上通风管(200)内设置有上导风腔体,所述下通风管(300)内设置有下导风腔体,所述进风管(400)分别与所述上导风腔体、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通风管(200)的底面设置有上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上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出风通道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下通风管(300)的顶面设置有下出风通道(330),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与所述下导风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下出风通道(330)由下至上逐渐缩小,所述上出风通道与所述下出风通道(330)之间形成风干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风管(200)的底面设置有第一斜向凸条(210)与第二斜向凸条(220),所述第一斜向凸条(210)向右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向凸条(220)向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斜向凸条(210)与所述第二斜向凸条(220)上设置有所述上出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风管(300)的顶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可柱陈志方郑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基业冷轧钢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