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66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包括围合成闭环回路的压缩机、过冷型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和过冷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过冷水管路用于分别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和过冷;蓄冷槽,与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也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连通,储存在所述蓄冷槽中的低品位冷水作为过冷水经所述过冷水管路输送至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以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的、经所述冷却水管路冷却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占地体积小、能耗小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蓄冷空调是一种能在电力低谷期蓄存冷量,在电力高峰期释放冷量的空调系统,其优势在于:一、有利于降低电力的峰值负荷,减小电网压力,有助于供给侧电力调峰;二、用户侧可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在低谷期蓄存更多冷量,以减小高峰期的系统能耗,实现系统经济运行,同时可用蓄存的冷量满足峰值冷负荷的需求,因此可降低系统容量,减小初投资。常见的蓄冷空调形式为冰蓄冷空调与水蓄冷空调,其中,冰蓄冷空调要求低蒸发温度,使得系统在运行时能效较低;水蓄冷空调通常由于蓄水可利用的温差较小(通常5℃~7℃),需要配套相应较大占地体积的蓄水池,因此建筑占地成本较高。常见的蓄冷空调系统采用常规冷水机组,冷凝器对制冷剂的冷却能力受限于冷却水温,无法实现较大的过冷度以提高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占地体积大、能耗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占地体积小、能耗小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包括围合成闭环管路的压缩机、过冷型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和过冷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过冷水管路用于分别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和过冷;蓄冷槽,与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也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连通,储存在所述蓄冷槽中的低品位冷水作为过冷水经所述过冷水管路输送至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的、经所述冷却水管路冷却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进一步,所述蓄冷槽还与所述蒸发器连接。进一步,所述蒸发器还与所述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进一步,所述冷却水管路包括与过冷型冷凝器连接的冷却水出口、以及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和所述过冷型冷凝器形成一个循环系统。进一步,在所述蓄冷槽为分层水罐。进一步,所述过冷型冷凝器包括:第一管体,具有允许所述冷却水管路中的冷却水进入的第一进水口和允许冷却水排出的第一出水口;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并列设置,具有允许所述过冷水管路中的过冷水进入的第二进水口和允许过冷水排出的第二出水口。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为一体成型件。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置在一壳体中。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若干个允许冷却水或过冷水流通的管路。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包括围合成闭环管路的压缩机、过冷型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和过冷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过冷水管路用于分别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和过冷;蓄冷槽,与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也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连通,储存在所述蓄冷槽中的低品位冷水作为过冷水经所述过冷水管路输送至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以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中的、经所述冷却水管路制冷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冷却水管路对冷水机组的过冷型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初步冷却,过冷水再进入到冷水机组的过冷型冷凝器中对内部的制冷剂进行深度过冷,此时进入到冷水机组中过冷型冷凝器的过冷水的温度高于现有技术中用于向末端供冷的冷冻水的温度,因此,本申请的空调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能效,起到了节能的作用。蓄冷槽中的冷水一方面通过向末端提供高品位冷水直接承担了一部分建筑负荷,另一方面通过向过冷型冷凝器提供低品位冷水间接承担了又一部分建筑负荷,这是由于通过过冷增大制冷剂的过冷度后,冷水机组能效提升,其在相同功耗下可制取更多的冷量。过冷间接承担的建筑负荷使得蓄冷槽内蓄水的温差增加,在蓄存相同冷量时,蓄水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水量大幅减小,使得蓄冷槽的占地体积减小。2.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在所述蓄冷槽为分层水罐,使得蓄冷槽中不同温度的水不掺混,在蓄冷槽与冷水机组连接时,冷水机组可以对蓄冷槽中的不同温度的水进行一次或多次梯级冷却。3.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置在一壳体中。即在壳体内可以分别完成对制冷剂的冷凝与过冷过程。相比于单独附加过冷器的系统,减小了过冷型冷凝器的占地面积,有利于可实现过冷的冷水机组的一体化设计与标准化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折流管壳式过冷型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逆流管壳式过冷型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套管式过冷型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板式过冷型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过冷型冷凝器;201-冷却水入口;202-冷却水出口;3-节流装置;4-蒸发器;501-冷冻水泵;502-第一通断阀;6-蓄冷槽;601-过冷水泵;602-第二通断阀;603-蓄冷水泵;604-第三通断阀;605-第四通断阀;606-第一调节阀;607-第二调节阀;701-供水接口;702-回水接口;8-第一管体;801-第一进水口;802-第一出水口;803-通孔;9-第二管体;901-第二进水口;902-第二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包括围合成闭环管路的压缩机1、过冷型冷凝器2、节流装置3以及蒸发器4;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和过冷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过冷水管路用于分别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和过冷,共同连接在过冷型冷凝器2的两端;蓄冷槽6,与供水接口701和回水接口702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也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连通,储存在所述蓄冷槽6中的低品位冷水作为过冷水经所述过冷水管路输送至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以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的、经所述冷却水管路制冷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所述蒸发器4还与所述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水机组,包括围合成闭环管路的压缩机(1)、过冷型冷凝器(2)、节流装置(3)以及蒸发器(4);/n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和过冷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过冷水管路用于分别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和过冷;/n蓄冷槽(6),与供水接口(701)和回水接口(702)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也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连通,储存在所述蓄冷槽(6)中的低品位冷水作为过冷水经所述过冷水管路输送至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以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的、经所述冷却水管路冷却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水机组,包括围合成闭环管路的压缩机(1)、过冷型冷凝器(2)、节流装置(3)以及蒸发器(4);
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连通的冷却水管路和过冷水管路,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过冷水管路用于分别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和过冷;
蓄冷槽(6),与供水接口(701)和回水接口(702)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也与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连通,储存在所述蓄冷槽(6)中的低品位冷水作为过冷水经所述过冷水管路输送至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以对所述过冷型冷凝器(2)中的、经所述冷却水管路冷却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槽(6)还与所述蒸发器(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4)还与所述供水接口(701)和回水接口(702)连通,用于向末端供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过冷结构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龙崔梦迪石文星李先庭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