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589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及方法,方法包括:老化阶段1:FPGA向硅基OLED发送视频信号,同时PMIC向电源引脚VDDP施加老化正电压,向电源引脚COM施加老化负电压;老化阶段2:FPG停止向硅基OLED发送视频信号,依次执行如下操作:操作1)控制OLED正偏;操作2)控制硅基OLED反偏;操作3)控制硅基OLED关闭;将操作1)、操作2)及操作3)定义为老化小循环,在操作3)结束后,进入操作1),当老化小循环的执行次数达到次数阈值一后,进入老化阶段1;将老化阶段1及老化阶段2定义为老化大循环,老化大循环的执行次数达到次数阈值二,则硅基OLED的老化制成结束。使像素驱动电路的MOS处于连续变化的高压差,降低Vgs迟滞效应,从延缓残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OLED器件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硅基OLED是一种新型显示屏幕,其具有更高亮度、更高对比度。可以很好的使用在VR、AR设备里面。考虑TFT滞回效应以及OLED器件结构寿命、劣化,在高亮度应用场景下,产品显示一段时间后,再切换到低亮画面,人眼会看到很严重的残影现象,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旨在延缓硅基OLED残影现象的出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与硅基OLED通讯连接的FPGA,PMIC与老化控制电路连接,老化控制电路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连接,其中,老化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该老化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及驱动继电器K1的MOSFET管Q1,Q1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1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D的电源引脚VDDP-IN、VDDP-OUT连接;继电器K2及驱动继电器K2的MOSFET管Q2,Q2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2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AVDD5-IN、AVDD5-OUT连接;继电器K3及驱动继电器K3的MOSFET管Q3,Q3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3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DVDD/AVDD-IN、AVDD/DVDD-OUT引脚连接;继电器K4及驱动继电器K4的MOSFET管Q4,Q4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4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COM-IN、COM-OUT引脚连接;继电器K5及驱动继电器K5的MOSFET管Q5,Q5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5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VBH-IN、VBH-OUT引脚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老化阶段1:FPGA向硅基OLED发送视频信号,同时PMIC向电源引脚VDDP施加大于标准正电压的老化正电压,向电源引脚COM施加大于标准老化负电压的老化负电压;老化阶段2:FPGA停止向硅基OLED发送视频信号,依次执行如下操作:操作1)控制OLED正偏-OLED屏点亮,正偏电压为老化阶段1中的老化正电压;操作2)控制硅基OLED反偏-OLED屏熄屏,反偏电压为硅基OLED击穿电压的70%;操作3)控制硅基OLED关闭;将操作1)、操作2)及操作3)定义为老化小循环,在操作3)结束后,进入操作1),即进入下一个老化小循环,当老化小循环的执行次数达到次数阈值一后,进入老化阶段1,即进入下一个老化大循环;将老化阶段1及老化阶段2定义为老化大循环,老化大循环的执行次数达到次数阈值二,则硅基OLED的老化制成结束。进一步的,硅基OLED的正偏时长为85%T,硅基OLED的反偏时长为5%T,硅基OLED的关闭时长为10%T。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在工厂端的老化制程,利用硅基OLED器件特性,在老化阶段,使OLED器件两端正负电压差进行翻转或,精确计算正导通与反截止各自的时间来达到老化的目的,从而减少OLED器件的残影的现象,使像素驱动电路的MOS处于连续变化的高压差,降低Vgs迟滞效应,从延缓残影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老化控制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电时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关电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装置包括:与硅基OLED通讯连接的FPGA,PMIC与老化控制电路连接,老化控制电路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连接,其中,老化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该老化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及驱动继电器K1的MOSFET管Q1,Q1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1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D的电源引脚VDDP-IN、VDDP-OUT连接;继电器K2及驱动继电器K2的MOSFET管Q2,Q2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2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AVDD5-IN、AVDD5-OUT连接;继电器K3及驱动继电器K3的MOSFET管Q3,Q3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3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DVDD/AVDD-IN、AVDD/DVDD-OUT引脚连接;继电器K4及驱动继电器K4的MOSFET管Q4,Q4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4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COM-IN、COM-OUT引脚连接;继电器K5及驱动继电器K5的MOSFET管Q5,Q5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5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VBH-IN、VBH-OUT引脚连接。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包括:老化阶段1:FPGA向硅基OLED发送视频信号,同时PMIC向电源引脚VDDP施加大于标准正电压的老化正电压,向电源引脚COM施加大于标准老化负电压的老化负电压;标准正电压是硅基OLED正常显示时的电源引脚VDDP的电压,标准负电压是硅基OLED正常显示时的电源引脚COM的电压;一般情况下,老化负电压及老化正电压对应的电流是硅基OLED正常显示电流的2倍左右。FPGA完成硅基OLED初始化,并完成硅基OLED的上电,上电过程按照设定的上电时序进行,如参照图4,在上电完成后,基于表1来配置电源引脚,老化阶段1的产品点亮,Control_0~Control_4的电平信如表1:表1老化阶段1,Control_0~Control_4的电平信号表Control_0高电平MOSFETQ0导通继电器K1导通Control_1高电平MOSFETQ1导通继电器K2导通Control_2高电平MOSFETQ2导通继电器K3导通Control_3高电平MOSFETQ3导通继电器K4导通Control_4高电平MOSFETQ4导通继电器K5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与硅基OLED通讯连接的FPGA,PMIC与老化控制电路连接,老化控制电路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连接,其中,老化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该老化控制电路包括:/n继电器K1及驱动继电器K1的MOSFET管Q1,Q1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1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D的电源引脚VDDP-IN、VDDP-OUT连接;/n继电器K2及驱动继电器K2的MOSFET管Q2,Q2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2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AVDD5-IN、AVDD5-OUT连接;/n继电器K3及驱动继电器K3的MOSFET管Q3,Q3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3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DVDD/AVDD-IN、AVDD/DVDD-OUT引脚连接;/n继电器K4及驱动继电器K4的MOSFET管Q4,Q4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4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COM-IN、COM-OUT引脚连接;/n继电器K5及驱动继电器K5的MOSFET管Q5,Q5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5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VBH-IN、VBH-OUT引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老化制程的硅基OLED残影延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与硅基OLED通讯连接的FPGA,PMIC与老化控制电路连接,老化控制电路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连接,其中,老化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该老化控制电路包括:
继电器K1及驱动继电器K1的MOSFET管Q1,Q1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1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D的电源引脚VDDP-IN、VDDP-OUT连接;
继电器K2及驱动继电器K2的MOSFET管Q2,Q2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2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AVDD5-IN、AVDD5-OUT连接;
继电器K3及驱动继电器K3的MOSFET管Q3,Q3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3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DVDD/AVDD-IN、AVDD/DVDD-OUT引脚连接;
继电器K4及驱动继电器K4的MOSFET管Q4,Q4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4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COM-IN、COM-OUT引脚连接;
继电器K5及驱动继电器K5的MOSFET管Q5,Q5的栅极与PMIC连接,继电器K5的两个常开触点与硅基OLED的电源引脚VBH-IN、VBH-OUT引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