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055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基于RFID技术采集两基站之间的车辆信息,然后计算交通流密度。搭建成本低,后期维护简便;全面采集所有通过车辆的数据,样本全,实时性好,判断准确;由于采用RFID技术采集数据,不受外界环境和天气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交通信息
,涉及一种基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可适用于城市道路已部署RFID技术装置的交通流密度参数的获取。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对于交通数据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能够充分掌握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知晓交通流运行特性的重要前提保障。同时,交通流特征参数是指用来描述和反映交通运行特性的物理量,而交通流密度参数则是更能反映和体现道路通行状况的特征指标。因此,精确、全面地提取实时的交通流密度参数能够提前了解和估计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以此达到为出行者节省出行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等目的;还可以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缓解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通过查阅公交车行程时间预测相关的专利和论文,现有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要么因为利用的地感线圈技术需要大量的布置双检测器而花费成本,且后期维护成本大;要么因为如利用GPS技术采集数据为抽样的情况,无法采集到全样本的单车数据并且没法获得实时的交通流转移率而导致交通流密度提取有一定的差异;要么因如采用视频识别等技术采集车辆数据的手段易受恶劣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抗干扰效果差,导致采集车辆信息不够精确,最终导致交通流密度参数的提取精度不够高,效果不够理想。而目前现有的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成熟。一般都是利用采集到的车流量数除以两个RFID基站间的距离再除以车道数求取到的密度,这不属于瞬时密度,具有较大的误差性,且参考价值不大。同时,以往的研究在采集交通流量的时候一般都忽略了路段中存在支路、交叉口、匝道等存在交通流分流或合流的情形,即没有考虑交通流转移率,忽略了RFID基站之间车辆分流合流导致的交通流量动态变化的情形,该类方法的密度提取精度及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即依据安装在道路龙门架上的RFID阅读器采集所有经过该采集点车辆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电子车牌、过车时间;步骤二:通过数据预处理,按照两两相邻RFID基站配对的形式,将步骤一采集到的电子车牌数据进行冗余、重复以及异常等情况的处理,同时将处理后的电子车牌数据合并规整,最后将车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以待后续步骤使用;步骤三:分别提取第k辆车经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时间ti和tj,同时计算第k辆车通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行程时间tij;tij=tj-ti式中,tij代表所选路段上RFID基站i到j之间车辆k的行程时间;ti和tj分别表示第k辆车经过RFID基站i与j的时间,车辆行驶方向为RFID基站i至j(ti<tj),即RFID基站i代表道路上游处采集点,RFID基站j表示道路下游处采集点;步骤四:针对获取得到的电子车牌数据确定统计时间间隔,所述统计时间间隔为30s-90s中的任一整数值;步骤五:根据RFID基站间车辆的行程时间tij确定分析时段T,Tmax为RFID基站i和j之间行程时间最长的车辆的行程时间;计算上游RFID基站i处时间由ti到tj时段内的车流量步骤六:选取合适的时间窗τ,τ>Tmax,基于研究路段的车道数、步骤五得到的车流量计算上游到下游RFID基站间ti时刻对应的交通流密度k。进一步,所述步骤二按照两两相邻RFID基站配对的形式对所述电子车牌数据进行冗余、重复及异常情况的处理。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统计时间间隔为60s。进一步,所述步骤六的交通流密度k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i表示第k辆车经过上游RFID基站i的时刻;τ表示选取的时间窗大小;Qi(ti+τ)表示在时间(ti+τ)内经过RFID上游基站i的车流量;Qij(tij+τ)表示在时间(tij+τ)内经过RFID上游基站i的车流量;L表示RFID基站i与基站j之间的距离;Tmax表示RFID基站i和j之间行程时间最长的车辆的行程时间;n表示研究路段的车道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搭建成本低,后期维护简便;全面采集所有通过车辆的数据,样本全,实时性好,判断准确;由于采用RFID技术采集数据,不受外界环境和天气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性强;可以实现精准有效地交通流密度的实时获取,对缓解交通拥堵以及保证城市交通系统能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流程示意图;图2为步骤三中计算上下游RFID基站间车辆行程时间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步骤五中计算车流量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步骤六中基于RFID技术计算交通流瞬时密度的算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即依据安装在道路龙门架上的RFID阅读器采集所有经过该采集点车辆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电子车牌、过车时间;步骤二:通过数据预处理,按照两两相邻RFID基站配对的形式,将步骤一采集到的电子车牌数据进行冗余、重复以及异常等情况的处理,同时将处理后的电子车牌数据合并规整,最后将车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以待后续步骤使用;步骤三:参考图2,分别提取第k辆车经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时间ti和tj,同时计算第k辆车通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行程时间tij;tij=tj-ti式中,tij代表所选路段上RFID基站i到j之间车辆k的行程时间;ti和tj分别表示第k辆车经过RFID基站i与j的时间,车辆行驶方向为RFID基站i至j(ti<tj),即RFID基站i代表道路上游处采集点,RFID基站j表示道路下游处采集点;步骤四:针对获取得到的电子车牌数据确定统计时间间隔,所述统计时间间隔为30s-90s中的任一整数值;步骤五:根据RFID基站间车辆的行程时间tij确定分析时段T,Tmax为RFID基站i和j之间行程时间最长的车辆的行程时间;计算上游RFID基站i处时间由ti到tj时段内的车流量步骤六:选取合适的时间窗τ,τ>Tmax,基于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即依据安装在道路龙门架上的RFID阅读器采集所有经过该采集点车辆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电子车牌、过车时间;/n步骤二:通过数据预处理,按照两两相邻RFID基站配对的形式,将步骤一采集到的电子车牌数据进行冗余、重复以及异常等情况的处理,同时将处理后的电子车牌数据合并规整,最后将车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以待后续步骤使用;/n步骤三:分别提取第k辆车经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时间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密度参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即依据安装在道路龙门架上的RFID阅读器采集所有经过该采集点车辆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电子车牌、过车时间;
步骤二:通过数据预处理,按照两两相邻RFID基站配对的形式,将步骤一采集到的电子车牌数据进行冗余、重复以及异常等情况的处理,同时将处理后的电子车牌数据合并规整,最后将车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以待后续步骤使用;
步骤三:分别提取第k辆车经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时间ti和tj,同时计算第k辆车通过上下游RFID基站的行程时间tij;
tij=tj-ti
式中,
tij代表所选路段上RFID基站i到j之间车辆k的行程时间;
ti和tj分别表示第k辆车经过RFID基站i与j的时间,车辆行驶方向为RFID基站i至j(ti<tj),即RFID基站i代表道路上游处采集点,RFID基站j表示道路下游处采集点;
步骤四:针对获取得到的电子车牌数据确定统计时间间隔,所述统计时间间隔为30s-90s中的任一整数值;
步骤五:根据RFID基站间车辆的行程时间tij确定分析时段T,Tmax为RFID基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棣华赵敏刘志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