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通过双行程气缸推动伺服电机和主动轴,第一级行程末,伺服电机旋转,实现主动轴定位销与负载轴销孔之间的粗定位,第二级行程实现主动轴转动销与销孔之间的精定位,然后通过转动销传递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精度高、可靠性高,实施过程仅需通过粗定位便可获得精定位,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实施难度,可行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传动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实中有些传动机构负载和动力是分离的,需要时才组合在一起。而在组合时,负载和动力轴由于自由旋转,都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如想通过键和销的方式传递动力,就会存在键和键孔,销和销孔如何精确定位的问题。在难以安装传感器的情况下,有的场合采用气缸顶住锥套,利用锥套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但这种传动方式有个最大缺点,就是对于转动惯量大、频繁正反转的负载,锥套容易打滑,使得传动精度和可靠性都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无需精确定位、可靠性高、精度高的分离传动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包括导轨、主动结构和从动结构,主动结构包括可沿着导轨移动的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主动轴、带动主动轴转动的伺服电机和可推动固定架沿导轨移动的推动装置,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定位销和转动销;从动结构为负载轴,负载轴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盘,第二转动盘上设置有与主动轴的定位销和转动销对应的销孔,用于与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相连接;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上开有用于装配定位销的轴套,定位销与轴套为间隙配合,定位销通过一端的止推垫片和另一端的压缩弹簧装配在第一转动盘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推动装置为双行程气缸,双行程气缸的第一级行程推进时,定位销先接触负载轴的第二转动盘且被压缩,第二级行程推进时,转动销才与负载轴接触。所述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上定位销数量为一个,转动销数量为一个,定位销和转动销对称分布,所述负载轴的第二转动盘上的销孔与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的定位销和转动销对应设置。负载轴的第二转动盘上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销孔尺寸大小相同。负载轴的第二转动盘上的销孔与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的定位销的配合为大间隙的配合,与转动销的配合为小间隙的配合。双行程气缸推动固定架,带动伺服电机和主动轴向从动轴靠拢,第一级行程末,伺服电机旋转,实现定位销与销孔之间的粗定位,第二级行程实现转动销与销孔之间的精定位,然后通过转动销传递动力。伺服电机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在双行程气缸的作用下可沿着导轨来回运动,控制着伺服电机与负载轴的分离和组合。套在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轴套装有两根呈对称分布的带导向端的销,分别为定位销和转动销。定位销和压缩弹簧配合使用,可在轴套安装孔内自由滑动。负载轴的一端加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一样大小的销孔,销和销孔是对应加工的,定位销和转动销可同时插入销孔,但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为间隙很大的配合,而转动销与销孔的配合为间隙很小的配合。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分离传动机构需要组合传递动力时,推动装置即双行程气缸先进行第一级推进,双行程气缸推动固定架,带动伺服电机和主动轴向从动轴靠拢,定位销与负载轴第二转动盘的端面接触后被压缩,而转动销这时还没有接触到负载轴第二转动盘的端面。伺服电机开始慢慢带动定位销转动,当定位销与负载轴的销孔位置重合时,定位销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滑进销孔,从而带动负载轴转动。此时,转动销与其对应的销孔位置大约重合。到此,分离传动机构完成粗定位过程。伺服电机转动半圈后停止,双行程气缸进行第二级推进,转动销利用其导向端有自动找正的功能直接滑进负载轴的销孔,分离传动机构完成精定位过程。之后伺服电机正式工作,通过转动销把动力传递给负载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分离传动机构需要组合传递动力时,推动装置即双行程气缸先进行第一级推进,双行程气缸推动固定架,带动伺服电机和主动轴向从动轴靠拢,定位销与负载轴第二转动盘的端面接触后被压缩,而转动销这时还没有接触到负载轴第二转动盘的端面。伺服电机开始慢慢带动定位销转动,当定位销与负载轴的销孔位置重合时,定位销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滑进销孔,从而带动负载轴转动。此时,转动销与其对应的销孔位置大约重合。到此,分离传动机构完成粗定位过程。伺服电机转动半圈后停止,双行程气缸进行第二级推进,转动销利用其导向端有自动找正的功能直接滑进负载轴的销孔,分离传动机构完成精定位过程。之后伺服电机正式工作,通过转动销把动力传递给负载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精度高、可靠性高,实施过程仅需通过粗定位便可获得精定位,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实施难度,可行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伺服电机,2、螺栓,3、止推垫片,4、轴套、5、压缩弹簧,6、定位销,7、第二转动盘,8、转动销,9、双行程气缸,10、固定架,11、导轨,12、主动轴,13、销孔,14、负载轴,15第一转动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或简单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有一导轨11、可沿着导轨11移动的固定架10、安装在固定架10上的主动轴12、带动主动轴12转动的伺服电机1、可推动固定架10沿导轨11移动的双行程气缸9和负载轴14。固定架10、主动轴12、伺服电机1和双行程气缸9组成主动结构,负载轴14为从动结构。主动轴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盘15,第一转动盘15上沿圆周均匀设置一个定位销6和一个转动销8;负载轴14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盘7,第二转动盘7上设置有与主动轴12的定位销6和转动销8对应的销孔13,用于与主动轴12的第一转动盘15相连接;主动轴12的第一转动盘15上开有用于装配定位销6的轴套4,定位销6与轴套4为间隙配合,定位销6通过一端的止推垫片3和另一端的压缩弹簧5装配在第一转动盘15上。转动销8导向端倒圆角,有自动找正的功能。装有电机轴套4的伺服电机1和双行程气缸9的活塞杆被固定在固定架10上,定位销6在压缩弹簧5的作用下可在电机轴套4内自由滑动,螺栓2和止推垫片3用于限制定位销6,避免它脱落。负载轴14上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一样大小的销孔,销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主动结构和从动结构,主动结构包括可沿着导轨移动的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主动轴、带动主动轴转动的伺服电机和可推动固定架沿导轨移动的推动装置,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定位销和转动销;从动结构为负载轴,负载轴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盘,第二转动盘上设置有与主动轴的定位销和转动销对应的销孔,用于与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相连接;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上开有用于装配定位销的轴套,定位销与轴套为间隙配合,定位销通过一端的止推垫片和另一端的压缩弹簧装配在第一转动盘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主动结构和从动结构,主动结构包括可沿着导轨移动的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主动轴、带动主动轴转动的伺服电机和可推动固定架沿导轨移动的推动装置,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定位销和转动销;从动结构为负载轴,负载轴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盘,第二转动盘上设置有与主动轴的定位销和转动销对应的销孔,用于与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相连接;主动轴的第一转动盘上开有用于装配定位销的轴套,定位销与轴套为间隙配合,定位销通过一端的止推垫片和另一端的压缩弹簧装配在第一转动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旋转定位来传递动力的分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为双行程气缸,双行程气缸的第一级行程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春艺,廖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赛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