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0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套接有伸缩针,所述伸缩针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数量为四个。该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通过推动移动套的移动使得连接杆向前运动,便于将第一固定板两侧的第一转板和第二固定板两侧的第二转板沿着各自接口处旋转,通过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底部的移动槽,便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沿着移动槽的弧度旋转,提高了旋转角度的准确性,实现了对建筑工程为管状结构进行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弧度的管状结构进行支撑,不仅提高此装置的支撑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支撑装置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进行辅助支撑以防止塌陷的设备,其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均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其在短暂支撑以进行其他部件安装时体现出重要的作用,支撑装置是建筑工程中必须采用的装置,在建筑施工中普遍采用木杆、木方、U托、钢管等连接作为混凝土成形过程的主要支撑体系。现有的支撑装置底部多是直接采用底盘或支撑杆,在不平或者有斜坡的地面支撑装置不易放置,另外木杆、木方等支撑装置高度固定,在高度不够时使用者多是通过在支撑装置底部垫石头来达到预定的高度,操作麻烦、且装置稳定性下降,从而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有的建筑工程是平面结构,需要进行平面支撑,而有的建筑工程是管状结构,需要进行夹紧支撑,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兼顾多种支撑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具备多种支撑方式和支撑稳定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套接有伸缩针,所述伸缩针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在顶板底部的四角上,所述第一伸缩杆活动套接在弹簧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和顶板的底部上,所述顶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移动槽,所述顶板顶部的前后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一转板的中部固定安装在第三伸缩杆的顶部上,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内腔的两侧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两侧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二转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转板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第四伸缩杆的顶部上,所述第四伸缩杆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内腔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中部和第二固定板的中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板的一侧通过轴活动套接在连接杆的一侧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侧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一侧的轴上,所述移动套的内腔通过圆柱活动套接在固定杆表面的圆槽上,所述移动套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一端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套接在连接杆的中部上。精选的,所述踏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踏板分别位于底板的外侧。精选的,所述移动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移动槽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的圆环,且四个移动槽两两为一组呈对称分布在顶板的顶部上。精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转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转板的长度一样,且第一固定板的长度等于第二固定板长度的两倍。精选的,所述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三伸缩杆和两个第四伸缩杆分别位于第二伸缩杆的两侧。精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支撑杆的长度等于固定杆的一半。精选的,所述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正磁铁,且移动槽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副磁铁。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通过推动移动套的移动使得连接杆向前运动,便于将第一固定板两侧的第一转板和第二固定板两侧的第二转板沿着各自接口处旋转,通过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底部的移动槽,便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沿着移动槽的弧度旋转,提高了旋转角度的准确性,实现了对建筑工程为管状结构进行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弧度的管状结构进行支撑,不仅提高此装置的支撑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2、该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通过顶板和底板之前设置了第一伸缩杆和弹簧,避免了施工过程中重物落下使得整个装置倾倒,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通过底板底部设置了伸缩针和踏板,便于工作人员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施工现场的地面上,同时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地面不平从而导致装个装置坍塌的情况,提高了整个的装置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转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伸缩针;3、踏板;4、第一伸缩杆;5、顶板;6、弹簧;7、移动槽;8、第二伸缩杆;9、第一固定板;10、第一转板;11、第三伸缩杆;12、第二固定板;13、第二转板;14、第四伸缩杆;15、固定杆;16、连接杆;17、移动套;18、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套接有伸缩针2,伸缩针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3,踏板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踏板3分别位于底板1的外侧,通过底板1底部设置了伸缩针2和踏板3,便于工作人员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施工现场的地面上,同时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地面不平从而导致装个装置坍塌的情况,提高了整个的装置稳定性,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4,第一伸缩杆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伸缩杆4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在顶板5底部的四角上,第一伸缩杆4活动套接在弹簧6上,通过顶板5和底板1之前设置了第一伸缩杆4和弹簧6,避免了施工过程中重物落下使得整个装置倾倒,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和顶板5的底部上,顶板5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移动槽7,移动槽7的数量为四个,移动槽7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的圆环,且四个移动槽7两两为一组呈对称分布在顶板5的顶部上,通过第三伸缩杆11和第四伸缩杆14底部的移动槽7,便于第一转板10和第二转板13沿着移动槽7的弧度旋转,提高了旋转角度的准确性,实现了对建筑工程为管状结构进行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弧度的管状结构进行支撑,顶板5顶部的前后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8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9的两侧上,第一固定板9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10的一端上,第一转板10的中部固定安装在第三伸缩杆11的顶部上,第三伸缩杆11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7内腔的两侧上,另外两个第二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2的两侧上,第二固定板12的两端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二转板13的一端上,第一固定板9和第一转板10的长度相同,第二固定板12和第二转板13的长度一样,且第一固定板9的长度等于第二固定板12长度的两倍,通过第一转板10长度的两倍等于第二转板13的长度,便于第二转板13在旋转时长度足够支撑,第二转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第四伸缩杆14的顶部上,第三伸缩杆11和第四伸缩杆14的数量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和移动套(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套接有伸缩针(2),所述伸缩针(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3),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一伸缩杆(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伸缩杆(4)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在顶板(5)底部的四角上,所述第一伸缩杆(4)活动套接在弹簧(6)上,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和顶板(5)的底部上,所述顶板(5)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移动槽(7),所述顶板(5)顶部的前后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9)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10)的一端上,所述第一转板(10)的中部固定安装在第三伸缩杆(11)的顶部上,所述第三伸缩杆(11)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7)内腔的两侧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2)的两侧上,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两端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二转板(13)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转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第四伸缩杆(14)的顶部上,所述第四伸缩杆(14)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7)内腔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中部和第二固定板(12)的中部通过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板(13)的一侧通过轴活动套接在连接杆(16)的一侧上,所述连接杆(16)的另一侧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10)一侧的轴上,所述移动套(17)的内腔通过圆柱活动套接在固定杆(15)表面的圆槽上,所述移动套(17)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杆(18)的一端上,所述支撑杆(18)的另一端活动套接在连接杆(16)的中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和移动套(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套接有伸缩针(2),所述伸缩针(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3),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一伸缩杆(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伸缩杆(4)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在顶板(5)底部的四角上,所述第一伸缩杆(4)活动套接在弹簧(6)上,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和顶板(5)的底部上,所述顶板(5)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移动槽(7),所述顶板(5)顶部的前后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9)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10)的一端上,所述第一转板(10)的中部固定安装在第三伸缩杆(11)的顶部上,所述第三伸缩杆(11)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7)内腔的两侧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2)的两侧上,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两端通过轴活动套接在第二转板(13)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转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在第四伸缩杆(14)的顶部上,所述第四伸缩杆(14)的底部卡接在移动槽(7)内腔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中部和第二固定板(12)的中部通过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板(13)的一侧通过轴活动套接在连接杆(16)的一侧上,所述连接杆(16)的另一侧活动套接在第一转板(10)一侧的轴上,所述移动套(17)的内腔通过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霞赵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欣博瑞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