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02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限位杆、螺旋弹簧、限位柱、限位块、上螺母、下螺母,限位杆呈竖向布置,限位杆上设有凸环部与外螺纹;螺旋弹簧套装在限位杆上;限位柱套装在限位杆上;限位块套装在限位杆上;上螺母与下螺母螺接在外螺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螺旋弹簧与限位块,限位块能用于阻止升降架下坠,而螺旋弹簧可以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这能在升降架下坠过程中,避免其出现剧烈震动的情况,从而能避免升降架上的物品或工人出现掉落的情况,进而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还有该安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防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附墙升降架上均设有防坠装置。在出现升降架坠落时,防坠装置虽然能起到阻止升降架坠落的目的。但现有的防坠装置在阻止升降架坠落过程中,升降架与防坠装置之间发生的是刚性的碰撞;在此过程中,升降架可能发生剧烈的震动,从而可能导致升降架上的物品或工人出现掉落的情况,进而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该安全保护装置设有螺旋弹簧与限位块,限位块能用于阻止升降架下坠,而螺旋弹簧可以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这能在升降架下坠过程中,避免其出现剧烈震动的情况,从而能避免升降架上的物品或工人出现掉落的情况,进而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还有该安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限位杆、螺旋弹簧、限位柱、限位块、上螺母、下螺母,其中限位杆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圆周表面上设有凸环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圆周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旋弹簧套装在限位杆上,并使螺旋弹簧的上端与凸环部相接触;所述限位柱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柱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套装孔,所述限位柱的套装孔套装在限位杆上,并使限位柱位于螺旋弹簧的下方;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腰形孔,并使腰形孔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所述限位块的腰形孔套装在限位杆上,并使限位块位于限位柱的下方,还使限位柱的下端端面压在限位块的顶面上;所述上螺母与下螺母螺接在外螺纹上,并使上螺母与下螺母呈上下并排布置,还使上螺母与下螺母相接触,以及使限位块压在上螺母上。优选地,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增强块,所述增强块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穿孔,所述增强块的穿孔套装在限位杆上,并使增强块位于限位块与上螺母之间,还使增强块位于腰形孔的正下方,还使限位块的右端位于增强块的右上方,所述增强块的顶面与限位块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增强块的底面与上螺母的顶面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遮盖筒、遮蔽盖,所述遮盖筒呈竖向布置,所述遮盖筒的上开设有竖向贯穿至的藏纳孔,所述遮盖筒的前后表面上分别设有固定凸耳,各固定凸耳上分别开设有竖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遮盖筒的藏纳孔活动套装在限位杆上端上,并使螺旋弹簧位于藏纳孔中,所述遮蔽盖能拆卸地盖置在藏纳孔的上孔口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限位块的设置,可以使限位块的右端位于升降架的某些构件下方;这样在升降架下坠过程中,这能通过限位块对升降架起到限位承托作用,以阻止升降架继续下坠;再加上限位块设置在限位杆上,而在限位杆上套装有螺旋弹簧;这样在限位块受到撞击时,就能带动限位杆,接着就可以通过限位杆上的凸环部对螺旋弹簧起到压缩作用;这样限位块可以较为缓慢地阻止升降架下坠,以减少升降架下坠的冲击力,从而能够避免升降架出现剧烈的震动,进而能够避免升降架上的物品或工人出现掉落的情况,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能有效地提高附墙升降架的安全性。通过在限位块上开设出腰形孔,并使腰形孔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这样在腰形孔套装在限位杆上时,可通过拧松上螺母与下螺母,来使限位块能够满足横向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十分方便地使限位块从升降架上移开,以防止安全保护装置对升降架的升降造成影响,且该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十分方便,不会对升降架的操作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上螺母与下螺母的设置,这样能对限位块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以避免限位块出现脱落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该安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所以其制造、安装、拆卸、使用均十分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状态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增强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遮盖筒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限位杆1、螺旋弹簧2、限位柱3、限位块4、上螺母5、下螺母6,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限位杆1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杆1的上端圆周表面上设有凸环部11,所述限位杆1的下端圆周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12;如图2所示,所述螺旋弹簧2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螺旋弹簧2的上端与凸环部11相接触;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所述限位柱3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柱3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套装孔31,所述限位柱3的套装孔31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限位柱3位于螺旋弹簧2的下方;如图1、图2与图5所示,所述限位块4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腰形孔41,并使腰形孔41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所述限位块4的腰形孔41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限位块4位于限位柱3的下方,还使限位柱3的下端端面压在限位块4的顶面上;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上螺母5与下螺母6螺接在外螺纹12上,并使上螺母5与下螺母6呈上下并排布置,还使上螺母5与下螺母6相接触,以及使限位块4压在上螺母5上。通过限位块4的设置,可以使限位块4的右端位于升降架的某些构件下方;这样在升降架下坠过程中,这能通过限位块4对升降架起到限位承托作用,以阻止升降架继续下坠;再加上限位块4设置在限位杆1上,而在限位杆1上套装有螺旋弹簧2;这样在限位块4受到撞击时,就能带动限位杆1,接着就可以通过限位杆1上的凸环部11对螺旋弹簧2起到压缩作用;这样限位块4可以较为缓慢地阻止升降架下坠,以减少升降架下坠的冲击力,从而能够避免升降架出现剧烈的震动,进而能够避免升降架上的物品或工人出现掉落的情况,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能有效地提高附墙升降架的安全性。通过在限位块4上开设出腰形孔41,并使腰形孔41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这样在腰形孔41套装在限位杆1上时,可通过拧松上螺母5与下螺母6,来使限位块4能够满足横向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十分方便地使限位块4从升降架上移开,以防止安全保护装置对升降架的升降造成影响,且该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十分方便,不会对升降架的操作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上螺母5与下螺母6的设置,这样能对限位块4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以避免限位块4出现脱落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该安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所以其制造、安装、拆卸、使用均十分的方便。通过凸环部11的设置,并使螺旋弹簧2的上端与凸环部11相接触,这样能对螺旋弹簧2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通过限位柱3的设置,并使限位柱3通过套装孔31套装在限位杆1上,这样既能通过限位柱3达到限位的效果,又能满足安全保护装置安装的需要,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杆(1)、螺旋弹簧(2)、限位柱(3)、限位块(4)、上螺母(5)、下螺母(6),其中限位杆(1)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杆(1)的上端圆周表面上设有凸环部(11),所述限位杆(1)的下端圆周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12);所述螺旋弹簧(2)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螺旋弹簧(2)的上端与凸环部(11)相接触;所述限位柱(3)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柱(3)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套装孔(31),所述限位柱(3)的套装孔(31)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限位柱(3)位于螺旋弹簧(2)的下方;所述限位块(4)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腰形孔(41),并使腰形孔(41)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所述限位块(4)的腰形孔(41)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限位块(4)位于限位柱(3)的下方,还使限位柱(3)的下端端面压在限位块(4)的顶面上;所述上螺母(5)与下螺母(6)螺接在外螺纹(12)上,并使上螺母(5)与下螺母(6)呈上下并排布置,还使上螺母(5)与下螺母(6)相接触,以及使限位块(4)压在上螺母(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附墙升降架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杆(1)、螺旋弹簧(2)、限位柱(3)、限位块(4)、上螺母(5)、下螺母(6),其中限位杆(1)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杆(1)的上端圆周表面上设有凸环部(11),所述限位杆(1)的下端圆周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12);所述螺旋弹簧(2)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螺旋弹簧(2)的上端与凸环部(11)相接触;所述限位柱(3)呈竖向布置,所述限位柱(3)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套装孔(31),所述限位柱(3)的套装孔(31)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限位柱(3)位于螺旋弹簧(2)的下方;所述限位块(4)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腰形孔(41),并使腰形孔(41)的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呈横向延伸,所述限位块(4)的腰形孔(41)套装在限位杆(1)上,并使限位块(4)位于限位柱(3)的下方,还使限位柱(3)的下端端面压在限位块(4)的顶面上;所述上螺母(5)与下螺母(6)螺接在外螺纹(12)上,并使上螺母(5)与下螺母(6)呈上下并排布置,还使上螺母(5)与下螺母(6)相接触,以及使限位块(4)压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伟秦东明陈传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联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