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79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包括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扫风结构与第一出风口相对,第二扫风结构与第二出风口相对,第一扫风结构和第二扫风结构均包括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可转动的多个扫风叶片;第一导风板设在第一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设在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与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三导风板位于第一扫风结构和第一导风板之间,第四导风板位于第二扫风结构和第二导风板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保证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多个方向送风,同时可以根据人员数量、人员所处的不同方位、以及人员进行不同活动,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精准送风,达到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一般只设计一块横向导风板,外加一个纵向导风板。当多人位于室内时,空调器室内机只能单一地满足一个或者两个方向的出风控制。不能满足精准送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有效地增加了对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控制,保证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多个方向送风,同时可以根据人员数量、人员所处的不同方位、以及人员进行不同活动,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精准送风,达到节能降耗。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扫风结构和第二扫风结构,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均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扫风结构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二扫风结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均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可转动的多个扫风叶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所述第四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将出风口设置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扫风结构、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三导风板与第一出风口相对,第二扫风结构、第二导风板以及第四导风板与第二出风口相对。由此,使得出风口区域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且两个部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互不干扰,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对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控制,保证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多个方向送风,同时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精准送风,提升用户体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下,所述第一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转动至使流经多个所述扫风叶片的气流朝向第一温度待调节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配合以使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朝向所述第一温度待调节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下,所述第二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垂直,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打开至最大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所述第一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来回摆动以使流经多个所述扫风叶片的气流朝向第一温度待调节区域,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来回转动以使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朝向所述第一温度待调节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下,所述第二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垂直,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打开至最大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三出风模式下,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转动至使流经多个所述扫风叶片的气流朝向多个第二温度待调节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配合以使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朝向多个所述第二温度待调节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第四出风模式下,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来回摆动以使流经多个所述扫风叶片的气流朝向第二温度待调节区域,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打开至最大角度,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打开至最大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上设有控制器和智能识别探头,所述智能识别探头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识别探头设在所述机体的前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左右设置且彼此连通。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下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下的主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的主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四出风模式下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四出风模式下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00:空调器室内机;1:机体;11:出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出风口;2:第一扫风结构;21:扫风叶片;3:第二扫风结构;4:第一导风板;5:第二导风板;6:第三导风板;7:第四导风板;8:控制器;9:智能识别探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n第一扫风结构和第二扫风结构,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均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扫风结构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二扫风结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均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可转动的多个扫风叶片;/n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n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所述第四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第一扫风结构和第二扫风结构,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均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扫风结构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二扫风结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均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可转动的多个扫风叶片;
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
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所述第四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扫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下,
所述第一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转动至使流经多个所述扫风叶片的气流朝向第一温度待调节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配合以使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朝向所述第一温度待调节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下,
所述第二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垂直,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打开至最大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
所述第一扫风结构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来回摆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翔陈正忠吴民安曹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