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撑架、活动旋转盘,固定支撑架包括支撑架底座、支撑架竖杆;活动旋转盘包括前、后侧旋转盘,前、后侧旋转盘之间装设至少三个分别呈扇形形状且沿着活动旋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活动配重片;活动配重片配装固定枢轴、限位导向销轴,固定枢轴、限位导向销轴的前、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后侧旋转盘;活动配重片外端边缘部开设配重片枢接孔,固定枢轴嵌插于配重片枢接孔内;活动配重片还开设呈圆弧形状的限位导向槽,限位导向槽的圆心位置位于固定枢轴的中心,限位导向销轴嵌插于限位导向槽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动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结构
,尤其设计一种新型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旋转动作的动力结构,其一般是借助电机的驱动作用而实现旋转动作。需指出的是,现有的旋转动力结构普遍不具有旋转促进功能,即不具备通过自身旋转促进来实现节能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动力装置,该新型动力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撑架、活动旋转盘,固定支撑架包括有支撑架底座,支撑架底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上端部延伸至支撑架底座上端侧的支撑架竖杆,活动旋转盘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竖杆的上端部;活动旋转盘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前侧旋转盘、后侧旋转盘,前侧旋转盘位于后侧旋转盘的前端侧,前侧旋转盘与后侧旋转盘前后正对且间隔布置,前侧旋转盘与后侧旋转盘之间装设有至少三个分别呈扇形形状且沿着活动旋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活动配重片;活动配重片配装有固定枢轴、限位导向销轴,固定枢轴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后侧旋转盘,限位导向销轴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后侧旋转盘;活动配重片的外端边缘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配重片枢接孔,固定枢轴嵌插于活动配重片的配重片枢接孔内;活动配重片还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且呈圆弧形状的限位导向槽,限位导向槽的圆心位置位于固定枢轴的中心,限位导向销轴嵌插于活动配重片的限位导向槽内。其中,所述限位导向槽的外端靠近所述活动配重片的外端边缘,所述限位导向槽的内端靠近活动配重片的内端边缘。其中,所述活动配重片的配重片枢接孔靠近活动配重片的外端边缘转角位置。其中,所述固定枢轴与所述活动配重片之间装设有中间轴承。其中,所述限位导向销轴套装有接触轴承,接触轴承的轴承外圈与限位导向槽的内壁滚动接触。其中,所述前侧旋转盘与所述后侧旋转盘之间装设有四个活动配重片。其中,所述活动配重片为金属片。其中,所述前侧旋转盘、所述后侧旋转盘分别为金属旋转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支撑架、活动旋转盘,固定支撑架包括有支撑架底座,支撑架底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上端部延伸至支撑架底座上端侧的支撑架竖杆,活动旋转盘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竖杆的上端部;活动旋转盘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前侧旋转盘、后侧旋转盘,前侧旋转盘位于后侧旋转盘的前端侧,前侧旋转盘与后侧旋转盘前后正对且间隔布置,前侧旋转盘与后侧旋转盘之间装设有至少三个分别呈扇形形状且沿着活动旋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活动配重片;活动配重片配装有固定枢轴、限位导向销轴,固定枢轴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后侧旋转盘,限位导向销轴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后侧旋转盘;活动配重片的外端边缘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配重片枢接孔,固定枢轴嵌插于活动配重片的配重片枢接孔内;活动配重片还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且呈圆弧形状的限位导向槽,限位导向槽的圆心位置位于固定枢轴的中心,限位导向销轴嵌插于活动配重片的限位导向槽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固定支撑架11——支撑架底座12——支撑架竖杆2——活动旋转盘21——前侧旋转盘22——后侧旋转盘3——活动配重片31——配重片枢接孔32——限位导向槽4——固定枢轴5——限位导向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其包括有固定支撑架1、活动旋转盘2,固定支撑架1包括有支撑架底座11,支撑架底座11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上端部延伸至支撑架底座11上端侧的支撑架竖杆12,活动旋转盘2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竖杆12的上端部。进一步的,活动旋转盘2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前侧旋转盘21位于后侧旋转盘22的前端侧,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前后正对且间隔布置,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装设有至少三个分别呈扇形形状且沿着活动旋转盘2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活动配重片3。其中,如图1所示,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装设有四个活动配重片3;当然,上述活动配重片3的数量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即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可以装设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者八个活动配重片3。更进一步的,活动配重片3配装有固定枢轴4、限位导向销轴5,固定枢轴4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限位导向销轴5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活动配重片3的外端边缘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配重片枢接孔31,固定枢轴4嵌插于活动配重片3的配重片枢接孔31内;活动配重片3还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且呈圆弧形状的限位导向槽32,限位导向槽32的圆心位置位于固定枢轴4的中心,限位导向销轴5嵌插于活动配重片3的限位导向槽32内。需解释的是,限位导向槽32的外端靠近活动配重片3的外端边缘,限位导向槽32的内端靠近活动配重片3的内端边缘;活动配重片3的配重片枢接孔31靠近活动配重片3的外端边缘转角位置。为避免活动配重片3与固定枢轴4直接接触,并减小活动配重片3与固定枢轴4之间的摩擦力,本专利技术可以于固定枢轴4与活动配重片3之间装设有中间轴承。还有就是,为避免活动配重片3与限位导向销轴5直接接触,并减小活动配重片3与限位导向销轴5之间的摩擦力,本专利技术可以于限位导向销轴5套装接触轴承,接触轴承的轴承外圈与限位导向槽32的内壁滚动接触。另外,优选的,活动配重片3为金属片,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分别为金属旋转盘。在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旋转盘2可以通过其他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并实现旋转动作;其中,在活动旋转盘2旋转动作时,如图1所示,活动旋转盘2带动各活动配重片3同步旋转动作,在此过程中,由于各活动配重片3的自身重力的作用,当活动配重片3旋转至活动旋转盘2上端位置时,自身重力的作用会促使活动配重片3的自由端部朝下偏摆并使得活动配重片3回缩至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的间隙内;当活动配重片3旋转至活动旋转盘2下端位置时,自身重力的作用会促使活动配重片3的自由端部朝外偏摆并使得活动配重片3的自由端部伸出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的间隙,活动配重片3的自由端部朝外偏摆会产生离心作用力,离心作用力会反作用活动旋转盘2并促进活动转盘转动;故而,在所有的活动配重片3随着活动旋转盘2转动时,由于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装设有至少三个活动配重片3,且各活动配重片3在随着活动旋转盘2转动时相应的自由端部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支撑架(1)、活动旋转盘(2),固定支撑架(1)包括有支撑架底座(11),支撑架底座(11)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上端部延伸至支撑架底座(11)上端侧的支撑架竖杆(12),活动旋转盘(2)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竖杆(12)的上端部;/n活动旋转盘(2)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前侧旋转盘(21)位于后侧旋转盘(22)的前端侧,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前后正对且间隔布置,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装设有至少三个分别呈扇形形状且沿着活动旋转盘(2)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活动配重片(3);/n活动配重片(3)配装有固定枢轴(4)、限位导向销轴(5),固定枢轴(4)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限位导向销轴(5)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活动配重片(3)的外端边缘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配重片枢接孔(31),固定枢轴(4)嵌插于活动配重片(3)的配重片枢接孔(31)内;活动配重片(3)还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且呈圆弧形状的限位导向槽(32),限位导向槽(32)的圆心位置位于固定枢轴(4)的中心,限位导向销轴(5)嵌插于活动配重片(3)的限位导向槽(3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支撑架(1)、活动旋转盘(2),固定支撑架(1)包括有支撑架底座(11),支撑架底座(11)装设有呈竖向布置且上端部延伸至支撑架底座(11)上端侧的支撑架竖杆(12),活动旋转盘(2)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竖杆(12)的上端部;
活动旋转盘(2)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前侧旋转盘(21)位于后侧旋转盘(22)的前端侧,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前后正对且间隔布置,前侧旋转盘(21)与后侧旋转盘(22)之间装设有至少三个分别呈扇形形状且沿着活动旋转盘(2)的转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活动配重片(3);
活动配重片(3)配装有固定枢轴(4)、限位导向销轴(5),固定枢轴(4)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限位导向销轴(5)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紧固于相应侧的前侧旋转盘(21)、后侧旋转盘(22);活动配重片(3)的外端边缘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配重片枢接孔(31),固定枢轴(4)嵌插于活动配重片(3)的配重片枢接孔(31)内;活动配重片(3)还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且呈圆弧形状的限位导向槽(32),限位导向槽(32)的圆心位置位于固定枢轴(4)的中心,限位导向销轴(5)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焕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焕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