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减量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57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减量罐,它包括圆筒状罐体,罐体上设有排泥口、排气口、排水口、进泥口和曝气回流系统;罐体内设有三相分离器,其特点为,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出水口、外部堰板、曝气管和回流入口;所述的出水口位于罐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的外部堰板环绕设置在罐体上部外侧,其与罐体外侧壁相固定,共同构成环形凹槽;外部堰板内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曝气管将各个曝气装置连接起来;所述外部堰板的下侧设有回流出口,回流出口与回流入口之间通过回流管相连通,回流入口的外侧还设有回流泵;通过改进实现装置整体空间占用的减少,并且降低能耗,进一步降低剩余污泥处理的占地面积和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减量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减量罐。
技术介绍
目前,污泥的处置问题日渐困难。其一,由于常规的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是:先通过浓缩脱水处理,再经过焚烧、卫生填埋和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其处置。但随着可用土地的减少,该处置方法受到了极大限制,且该处置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处理污泥的方法亟待进行改善优化。其二,污泥处置的费用巨大,剩余污泥处理和处置所需要的投资和费用,可占整个污水厂投资和运行费用的25%-65%,高昂的费用消耗也是在处理污泥时面临的巨大问题。公告号为CN2040226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能低且从源头上减少污泥固体物质含量的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的装置。“本技术包括设置反应池、曝气池、曝气机、回流管和料泵。所述反应池上端用回流管与曝气池下部连接,顶端设置有排气口,上端设置有出水堰和出水管,下端设置有排泥管,内部还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的回流管的出口设置于反应池内三相分离器上部泥水混合沉淀区中央,料泵入料口分别与曝气池的出料口和进泥管连接,料泵出料口用进泥管与反应池下端连接。”但该装置的曝气池与反应池分开设置,占用空间较大;且进泥时需打开料泵,通过料泵为进泥提供动力,增加了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减量罐,通过改进实现装置整体空间占用的减少,并且降低能耗,进一步降低剩余污泥处理的占地面积和运营成本。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减量罐,它包括圆筒状罐体,罐体的下部设有排泥口,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罐体的上部设有排水口;罐体的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罐体内设有内部水堰,内部水堰位于三相分离器的上方;罐体上还设有进泥口和曝气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包括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出水口、外部堰板、曝气管和回流入口;所述的出水口位于罐体的侧壁上部,处于液体管道的末端;所述的外部堰板纵剖面为L型,外部堰板环绕设置在罐体上部外侧,其与罐体外侧壁相固定,共同构成环形凹槽,凹槽与罐体横向剖面同心;外部堰板内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均等间距的按照凹槽方向排列设置,曝气管将各个曝气装置连接起来;所述外部堰板的下侧设有回流出口,回流出口与回流入口之间通过回流管相连通,回流入口的外侧还设有回流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泥口位于罐体侧壁的中部,距离罐体底部的30%-50%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泥口位于距离罐体底部的30%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部水堰为圆环状设置在罐体内,内部水堰的外圈与罐体内侧壁相固定连接,内部水堰的外圈边缘处设有沟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水口位于内部水堰的沟槽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气体管道为倒置的漏斗状,较大的开口处向下,较小的开口处向上穿过罐体顶部与外界相通;所述的液体管道为圆环斜面,圆环的外圈与罐体内侧壁相固定连接,圆环的内圈为斜面的最低处。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将外部堰板设置为圆形并且环绕在罐体上部,可大大节约装置的占地空间,同时,由于外部堰板围成的环形凹槽内的水通过出水口自流进入罐体,不需要泵提供动力,因此能够省去两部分之间的连接管道,并且达到了节能目的;第二、本技术通过将进泥口设置在罐体侧壁的中部,可以在进泥的时候无需打开泵,节约了能耗;第三、本技术通过将内部水堰贴近罐体内侧壁处设有沟槽,可将预备排出的废水储存在内,方便打开排水口后一并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圆筒状罐体7。罐体7下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泥口8,罐体7的顶侧设有排气口2,罐体7运行过程中排气口2始终保持打开,罐体7上部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水口4。污水在罐体7内反应后,通过排泥口8将废泥排出,通过排气口2将废气排出,通过排水口4将废水排出。罐体7内部的上侧设有三相分离器6,通过三相分离器6可将污泥分离为废气、废水和废泥。三相分离器6包括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所述的气体管道为倒置的漏斗状,较大的开口处向下,较小的开口处向上穿过罐体7顶部,通过排气口2与外界相通;所述的液体管道为圆环斜面,圆环的外圈与罐体7内侧壁相固定连接,圆环的内圈为斜面的最低处;所述倒置的漏斗的下沿与所述圆环斜面之间留有缝隙作为液体通路,废气经气体管道排出,废泥被阻挡在所述圆环斜面下方。罐体7内设有内部水堰3,内部水堰3位于所述圆环斜面的上方。内部水堰3为水平的圆环状,罐体7、内部水堰3和三相分离器6同心设置,内部水堰3的外圈与罐体7内侧相固定连接。内部水堰3的外圈边缘处设有环形沟槽,方便储存预备排出的废水。所述的排水口4位于内部水堰3的沟槽处,打开排水口4时,在沟槽中储存的废水可顺利排出。罐体7上设有进泥口12,所述的进泥口12位于罐体7距离罐体7底部的30%处。打开进泥口12后,可将污泥注入罐体7。与现有技术相比,进泥口12位于中部能够节约进泥时使用泵所需提供的动力,大大节省了能量的损耗。结合图1和图2所示,罐体7上还设有曝气回流系统,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出水口13、外部堰板5、曝气管1和回流入口9。所述的外部堰板5纵剖面为L型,外部堰板5环绕设置在罐体7上部外侧,其与罐体7外侧壁相固定,共同构成环形凹槽,凹槽与罐体7横向剖面同心。所述的出水口13开设在罐体7侧壁上,位于所述圆环斜面的上方,用于贯通罐体7和所述凹槽。外部堰板5内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15,均等间距地按照凹槽周向排列设置,曝气管1将各个曝气装置15连接起来,曝气装置15通过电机驱动进行曝气工作。所述外部堰板5的下侧设有一个回流出口14,所述罐体7下部的侧壁上设有回流入口9,回流出口14与回流入口9之间通过回流管11相连通,回流入口9与回流管11之间设有回流泵10。整个装置的工作流程为:1、进泥:打开进泥口12,使待处理的污泥进入罐体7内。由于进泥口12在距离罐体7底部的30%处,因此污泥中的废泥将在罐体7内向下沉积逐渐形成固定床污泥层;废水逐渐分布在罐体7中污泥的中上部;由于排气口2保持始终打开的状态,因此废气经三相分离器6后,可依次通过气体管道和排气口2向上排出罐体7。当污泥进入罐体7达到一定高度后,关闭进泥口12,停止进泥。2、曝气:打开出水口13,废水依次经三相分离器6的液体管道和出水口13,由内而外进入外部堰板5和罐体7外侧壁共同构成的环形凹槽。关闭出水口13,打开电机使各个曝气装置15持续运作一段时间,凹槽内的废水经过充分的好氧生化反应,最终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3、回流:打开回流出口14、回流入口9和回流泵10,曝气后的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减量罐,它包括圆筒状罐体(7),罐体(7)的下部设有排泥口(8),罐体(7)的顶部设有排气口(2),罐体(7)的上部设有排水口(4);罐体(7)的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6),罐体(7)内设有内部水堰(3),内部水堰(3)位于三相分离器(6)的上方;罐体(7)上还设有进泥口(12)和曝气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三相分离器(6)包括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n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出水口(13)、外部堰板(5)、曝气管(1)和回流入口(9);所述的出水口(13)位于罐体(7)的侧壁上部,处于液体管道的末端;所述的外部堰板(5)纵剖面为L型,外部堰板(5)环绕设置在罐体(7)上部外侧,其与罐体(7)外侧壁相固定,共同构成环形凹槽,凹槽与罐体(7)横向剖面同心;外部堰板(5)内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15),均等间距的按照凹槽方向排列设置,曝气管(1)将各个曝气装置(15)连接起来;所述外部堰板(5)的下侧设有回流出口(14),回流出口(14)与回流入口(9)之间通过回流管(11)相连通,回流入口(9)的外侧还设有回流泵(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减量罐,它包括圆筒状罐体(7),罐体(7)的下部设有排泥口(8),罐体(7)的顶部设有排气口(2),罐体(7)的上部设有排水口(4);罐体(7)的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6),罐体(7)内设有内部水堰(3),内部水堰(3)位于三相分离器(6)的上方;罐体(7)上还设有进泥口(12)和曝气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三相分离器(6)包括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
所述的曝气回流系统包括出水口(13)、外部堰板(5)、曝气管(1)和回流入口(9);所述的出水口(13)位于罐体(7)的侧壁上部,处于液体管道的末端;所述的外部堰板(5)纵剖面为L型,外部堰板(5)环绕设置在罐体(7)上部外侧,其与罐体(7)外侧壁相固定,共同构成环形凹槽,凹槽与罐体(7)横向剖面同心;外部堰板(5)内设置有若干曝气装置(15),均等间距的按照凹槽方向排列设置,曝气管(1)将各个曝气装置(15)连接起来;所述外部堰板(5)的下侧设有回流出口(14),回流出口(14)与回流入口(9)之间通过回流管(11)相连通,回流入口(9)的外侧还设有回流泵(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减量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泥口(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军张耀英李兴奇邵亚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纯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