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53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移装载机,包括:车架,包括底盘和安装在底盘上方的承载部;驾驶室,安装在底盘上,并位于承载部的前方;动臂,包括位于驾驶室的前方的前端和位于车架的后部的后端;后连杆,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和与动臂铰接的第二端;前连杆,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和与动臂铰接的第二端;液压缸,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和与动臂铰接的第二端,以驱动动臂的前端在低位和高位之间切换,其中,承载部位于驾驶室的后窗的下方或位于后窗的侧部。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承载部位于驾驶室的后窗的下方或位于后窗的侧部,从而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滑移装载机的后视视野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移装载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移装载机。
技术介绍
滑移装载机是一种利用两侧车轮线速度差而实现车辆转向的轮式专用底盘设备,其主要用于作业场地狭小、地面起伏不平以及作业内容变换频繁的场合。传统滑移装载机的用于举升铲斗的举升机构为径向举升,具体为动臂后端与车架铰接连接,铲斗连接在动臂的前端。在驱动油缸的作用下,动臂前端绕以动臂和车架的铰接点为圆心的圆弧运动,动臂前端水平方向会先前伸接着发生向后运动,该举升机构具有举升能力低、举升高度小的缺点。为改进上述问题,滑移主流厂家专利技术了垂直举升工作装置,即通过复杂连杆机构设计,实现动臂前端在举升过程中近似垂直轨迹线,提升举升高度,增大额定载荷能力。相关技术的已存在具有垂直举升装置机构的滑移装载机,但是相关技术的具有垂直举升装置机构的滑移装载机多存在司机后视野较差问题,即举升机构在车架后上部及驾驶室后部之间,对司机后视野影响较大。滑移装载机的多功能性体现在其前端可以轻松挂载不同机具进行工作,但部分常用机具的工作是需要滑移装载机倒退工况下作业的,如封闭式清扫器、开沟机等。而滑移装载机在倒退作业时,司机需要时时通过驾驶室后窗观察整机后部视野。因此现有滑移装载机垂直举升工作装置由于后部结构设计普遍较高,较大的遮挡司机后窗视野,视野盲区大,在倒车作业过程中,危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滑移装载机,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滑移装载机的后视视野不好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滑移装载机,滑移装载机包括:车架,包括底盘和安装在底盘上方的承载部;驾驶室,安装在底盘上,并位于承载部的前方;动臂,包括位于驾驶室的前方的前端和位于车架的后部的后端;后连杆,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和与动臂铰接的第二端;前连杆,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和与动臂铰接的第二端;液压缸,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和与动臂铰接的第二端,以驱动动臂的前端在低位和高位之间切换,其中,承载部位于驾驶室的后窗的下方或位于后窗的侧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的上端与后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点,第一承载部低于驾驶室的后窗;和/或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的上端与前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点,第二承载部位于驾驶室的后窗的侧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位于第一承载部的前方,并与驾驶室的后壁相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与驾驶室的后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臂包括:第一铰接部,与后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二铰接部,与前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铰接部,与液压缸的第二端铰接,其中,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在动臂上并排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由后至前依次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动臂的前端处于低位时,在水平和/或竖直方向上,第二铰接部位于后连杆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一铰接点和前连杆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二铰接点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动臂的前端处于低位时,第二铰接部位于第一铰接部和前连杆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二铰接点连线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动臂的前端处于低位时,后连杆的第二端位于后连杆的第一端的后上方;在动臂的前端处于低位时,前连杆的第二端位于前连杆的第一端的后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动臂的前端处于高位时,后连杆的第二端位于后连杆的第一端的后上方;在动臂的前端处于高位时,前连杆的第二端位于前连杆的第一端的后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三铰接点位于后连杆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一铰接点的后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连杆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一铰接点位于前连杆的第一端与承载部的第二铰接点的后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臂包括:两个臂,分别位于驾驶室的两侧;第一横梁,连接在两个臂的前端;踏板,安装在第一横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动臂的前端在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后连杆先逆时针运动再顺时针运动,前连杆一直做顺时针运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承载部位于驾驶室的后窗的下方或位于后窗的侧部,从而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滑移装载机的后视视野不好的问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动臂的前端位于低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动臂的前端位于高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前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驾驶室的后窗的视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移装载机包括车架5、驾驶室6、动臂3、后连杆1、前连杆2和液压缸4。车架5包括底盘和安装在底盘上方的承载部;驾驶室6安装在底盘上,并位于承载部的前方;动臂3包括位于驾驶室6的前方的前端34和位于车架5的后部的后端;后连杆1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11和与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12;前连杆2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21和与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22;液压缸4包括与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41和与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42,以驱动动臂3的前端34在低位和高位之间切换。如图7所示,承载部位于驾驶室6的后窗61的下方或位于后窗61的侧部,从而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滑移装载机的后视视野不好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动臂3与车架5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动臂3举升的过程中,动臂3的前端34的轨迹线7大致为竖直的直线形。动臂3的前端34在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后连杆1先逆时针运动再顺时针运动,所述前连杆2一直做顺时针运动。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5),包括底盘和安装在底盘上方的承载部;/n驾驶室(6),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承载部的前方;/n动臂(3),包括位于所述驾驶室(6)的前方的前端(34)和位于所述车架(5)的后部的后端;/n后连杆(1),包括与所述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11)和与所述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12);/n前连杆(2),包括与所述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21)和与所述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22);/n液压缸(4),包括与所述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41)和与所述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42),以驱动所述动臂(3)的前端(34)在低位和高位之间切换,/n其中,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驾驶室(6)的后窗(61)的下方或位于所述后窗(61)的侧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5),包括底盘和安装在底盘上方的承载部;
驾驶室(6),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承载部的前方;
动臂(3),包括位于所述驾驶室(6)的前方的前端(34)和位于所述车架(5)的后部的后端;
后连杆(1),包括与所述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11)和与所述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12);
前连杆(2),包括与所述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21)和与所述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22);
液压缸(4),包括与所述承载部铰接的第一端(41)和与所述动臂(3)铰接的第二端(42),以驱动所述动臂(3)的前端(34)在低位和高位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驾驶室(6)的后窗(61)的下方或位于所述后窗(61)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
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上端与所述后连杆(1)的第一端(11)铰接于第一铰接点(51),所述第一承载部低于所述驾驶室(6)的后窗(61);和/或
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上端与所述前连杆(2)的第一端(21)铰接于第二铰接点(52),所述第二承载部位于所述驾驶室(6)的后窗(61)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前方,并与所述驾驶室(6)的后壁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驾驶室(6)的后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31)包括:
第一铰接部(31),与所述后连杆(1)的第二端(12)铰接;
第二铰接部(32),与所述前连杆(2)的第二端(22)铰接;
第三铰接部(33),与所述液压缸(4)的第二端(42)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31)、所述第二铰接部(32)和所述第三铰接部(33)在所述动臂(3)上并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31)、所述第二铰接部(32)和所述第三铰接部(33)由后至前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勋利沈勇宋红兵许鹏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