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包括垃圾填埋场、注气管、排气管、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渗沥液管、渗沥液提升泵、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剩余污泥提升泵、渗沥液储池、剩余污泥储池。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好氧发酵过程无臭味产生,保护了环境,二是终结年限大大的缩短,3年到5年即可以终结发酵过程,且终结后的垃圾填埋场经过处理后,可从新使用,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迅速扩大和增加,伴随而来的城市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高达几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这些生活垃圾中,绝大部分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这些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为厌氧菌发酵,厌氧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硫化氢气体,气体的恶臭气味不仅影响环境,还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同时用厌氧发酵的垃圾填埋方式处理时间过长,一般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利用好氧微生物喜好湿润环境,以有机质为营养物进行生长繁殖,并进行分解,使其稳定,不再产生恶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注气管、排气管、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渗沥液管、渗沥液提升泵、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剩余污泥提升泵、渗沥液储池、剩余污泥储池。所述注气管插入到垃圾填埋场的下方;所述排气管插入填埋场的上方;所述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一端插入到垃圾填埋场的中部,另一端与剩余污泥提升泵连接;所述渗沥液管的一端位于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另一端穿过垃圾坝后引出填埋场,布置在渗沥液储池的上方;所述渗沥液提升泵布置在垃圾渗沥液储池底部,通过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与好氧生化反应器连接;所述好氧生化反应器内部具有好氧菌群,并连接有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所述的剩余污泥储池的下部布置有剩余污泥提升泵,好氧生化反应器产生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提升泵及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将污泥注入到垃圾填埋场中。优选的,所述的好氧菌群为芽孢杆菌菌群。优选的,所述的注气管上端具有鼓风机,通过注气管向垃圾填埋场中注入空气。优选的,所述的注气管的下端距离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距离为1m-3m。优选的,所述的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的下端距离垃圾填埋场上表面的距离为1m-2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一是好氧发酵过程无臭味产生,保护了环境。二是终结年限大大的缩短,垃圾场厌氧菌发酵处理完成一般需要30年到50年,而本技术根据垃圾场的大小,3年到5年即可以终结发酵过程,终结后的垃圾填埋场经过处理后,可重新使用,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垃圾填埋场、2-注气管、3-排气管、4-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5-渗沥液管、6-渗沥液提升泵、7-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8-好氧生化反应器、9-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10-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11-剩余污泥提升泵、12-渗沥液储池、13-剩余污泥储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包括:垃圾填埋场1、注气管2、排气管3、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4、渗沥液管5、渗沥液提升泵6、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7、好氧生化反应器8、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9、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10、剩余污泥提升泵11、渗沥液储池12、剩余污泥储池13。所述垃圾填埋场1中装填了城市有机垃圾,顶部覆盖有泥土,底部具有防水层,是好氧生化过程进行的场所;所述注气管2插入到垃圾填埋场1的下方;所述排气管2插入填埋场1的上方;所述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4一端插入到垃圾填埋场1的中部,另一端与剩余污泥提升泵11连接;所述渗沥液管5的一端位于垃圾填埋场1的底部,另一端穿过垃圾坝,引出填埋场,布置在垃圾渗沥液储池12的上方;所述渗沥液提升泵6布置在垃圾渗沥液储池12底部,通过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7与好氧生化反应器8连接;所述好氧生化反应器8内部具有好氧微生物菌群,并连接有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7、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9、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10;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7将垃圾填埋场1中的渗沥液提升至好氧生化反应器8中,好氧生化反应器8中的好氧微生物将渗沥液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后的水达标后通过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9排放,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好氧微生物,将污泥通过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10流入到污泥储池13中。所述的剩余污泥储池13的上部具有剩余污泥提升泵11,将含有大量的好氧微生物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4重新注入到垃圾填埋场1中,保证垃圾填埋场1中的好氧菌的优势地位,使垃圾填埋场1中好氧反应持续进行。所述好氧生化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菌群以芽孢杆菌为主菌群。下面以芽孢杆菌为主菌群为例,对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的各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垃圾填埋场1是进行好氧发酵过程的场所,由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4将芽孢杆菌菌群分布到垃圾填埋层中,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芽孢杆菌,且注气管2将空气输送到垃圾填埋层中,垃圾中有机物质作为芽孢杆菌的营养物质,这样便开始了好氧发酵过程,有机垃圾被微生物吸收和分解,最终被减量和稳定化。所述注气管2将空气输送到垃圾填埋层中,向好氧过程供氧;所述排气管3排出好氧过程用过的空气和产生的其它气体;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芽孢杆菌,将污泥分布到垃圾填埋层,一个作用是将芽孢杆菌接种到垃圾层中,另一作用是向垃圾层提供水分,以保证好氧生化过程的正常进行;渗沥液管5将垃圾填埋场1的渗沥液排入到渗沥液储池12中并进行储存;渗沥液提升泵6将渗沥液储池12中的渗沥液通过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7提升送入好氧生化反应器8中;好氧生化反应器8对垃圾渗沥液进行好氧生化处理,一方面垃圾渗沥液被处理后达标的水通过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9排放,另一方面芽孢杆菌获得繁殖,产生污泥,通过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10排入剩余污泥储池13,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芽孢杆菌,通过剩余污泥提升泵11及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4将芽孢杆菌菌种连续的送入垃圾填埋场1,保证了芽孢杆菌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本技术提供的以芽孢杆菌为主菌群的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芽孢杆菌的繁殖过程由好氧生化设备完成,所需要的营养液采用垃圾渗沥液,这样可以持续向垃圾填埋场提供芽孢杆菌菌种,保证芽孢杆菌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形成了以芽孢杆菌群为优势菌群的垃圾填埋场的好氧发酵过程,因此,可以大幅度缩短垃圾填埋场的终结年限,并消除臭味。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及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填埋场、注气管、排气管、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渗沥液管、渗沥液提升泵、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剩余污泥提升泵、渗沥液储池、剩余污泥储池;/n所述注气管插入到垃圾填埋场的下方;所述排气管插入填埋场的上方;所述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一端插入到垃圾填埋场的中部,另一端与剩余污泥提升泵连接;所述渗沥液管的一端位于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另一端穿过垃圾坝后引出填埋场,布置在渗沥液储池的上方;/n所述渗沥液提升泵布置在垃圾渗沥液储池底部,通过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与好氧生化反应器连接;/n所述好氧生化反应器内部具有好氧菌群,并连接有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n所述的剩余污泥储池的下部具有剩余污泥提升泵,好氧生化反应器产生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提升泵及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将污泥注入到垃圾填埋场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场好氧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填埋场、注气管、排气管、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渗沥液管、渗沥液提升泵、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剩余污泥提升泵、渗沥液储池、剩余污泥储池;
所述注气管插入到垃圾填埋场的下方;所述排气管插入填埋场的上方;所述剩余污泥提升泵出水管一端插入到垃圾填埋场的中部,另一端与剩余污泥提升泵连接;所述渗沥液管的一端位于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另一端穿过垃圾坝后引出填埋场,布置在渗沥液储池的上方;
所述渗沥液提升泵布置在垃圾渗沥液储池底部,通过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与好氧生化反应器连接;
所述好氧生化反应器内部具有好氧菌群,并连接有渗沥液提升泵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出水管、好氧生化反应器剩余污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刘志生,高月华,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刘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