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柯柯专利>正文

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50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包括桥体和设置于桥体两侧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两端排水口均延伸至桥体两端设置,所述桥体上还设有多个向桥体两侧延伸的直排水管,所述直排水管与排水渠连通,所述排水渠的底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盖设有透明采光板,所述容纳腔内密封滑动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升降板下方与容纳腔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膨胀剂,所述容纳腔内竖直设置有螺纹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降雨时的不同时间段,调节排水方式,降低了对河水的污染,同时有效解决了排水效率低,雨水溢流影响交通的问题,排水方式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
技术介绍
现有桥梁的排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桥面上的污水直接从桥体两侧排放至河水中,称为直排,另一种是是在桥面开设排污渠,排污渠与河岸两侧的地下排污管连通,污水汇集到排污渠后进入地下管道。而若采用直排的方式,桥面上的污泥杂物随水流入河中,易对河流造成污染,难以清理,而采用排水渠排放至河岸两侧的方式,排水效率有限,若遇到强降雨季节,大量雨水拥堵溢流出排水渠,桥面积蓄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影响桥上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桥面排水方式单一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排水方式的自调节易排水桥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包括桥体和设置于桥体两侧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两端排水口均延伸至桥体两端设置,所述桥体上还设有多个向桥体两侧延伸的直排水管,所述直排水管与排水渠连通,所述排水渠的底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盖设有透明采光板,所述容纳腔内密封滑动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升降板下方与容纳腔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膨胀剂,所述容纳腔内竖直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依次贯穿升降板和透明采光板并延伸至排水渠内设置,所述排水渠与直排水管连通处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内贯穿嵌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套设在螺纹杆外并与螺纹杆螺纹配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强降雨初期,桥面上的积水较少,而灰尘杂物较多,水流携带灰尘杂物进入排水渠中,因此时的污水较为浑浊,透光率较低,外界光线难以通过浑浊的污水照射进容纳腔内,则膨胀剂中的气体反应生成固体,气压作用下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继而通过螺纹筒带动螺纹杆转动,则分流板被转动至直排水管和排水渠的连通处,将直排水管的管口封堵,则此时较少的雨水携带污泥杂物由排水渠排放至桥体两端,避免污水污染河流,且不会溢流至桥面影响交通;强降雨中后期,降雨量较大,桥面上的雨水较多,而此时桥面的灰尘杂物已被降雨初期的水流冲走,则此时的雨水较为清澈,透光率较强,外界光线可通过清澈的污水照射进容纳腔内,则此时膨胀剂在过光线的催化作用下由固态分解反应生产气体,气压作用下推动升降板向上移动,继而带动分流板转动离开直排水管的管口,并将排水渠封堵,则此时水流可由直排水管直接排放至河水中,排水速度大大提升,降低了对河水的污染,同时有效解决了排水效率低,雨水溢流影响交通的问题,排水方式灵活。优选的,所述分流板的面积大于直排水管的管口的面积,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优选的,所述分流板可与排水渠侧壁形成的最大夹角为45°,有利于雨水的引导疏流,加快了雨水的排放速率,所述分流板由弹性可形变材料制成,分流板可在水流的冲击下发生形变,进一步提升了其排水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实施例1降雨初期排水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实施例1降雨中后期排水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实施例2将与中后期排水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体;2排水渠;3直排水管;4容纳腔;5透明采光板;6升降板;7螺纹杆;8分流板;9螺纹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包括桥体1和设置于桥体1两侧的排水渠2,其特征在于,排水渠2的两端排水口均延伸至桥体1两端设置,桥体1上还设有多个向桥体两侧延伸的直排水管3,直排水管3与排水渠2连通,排水渠2的底部设有容纳腔4,容纳腔4的上端盖设有透明采光板5,容纳腔4内密封滑动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板6,升降板6由透明材料制成,升降板6下方与容纳腔4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膨胀剂,膨胀剂为溴化银与氧化铜的混合物,溴化银在氧化铜的催化下并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gBr====2Ag+Br2,其中Br2为气体,容纳腔4内竖直设置有螺纹杆7,螺纹杆7的上端依次贯穿升降板6和透明采光板5并延伸至排水渠2内设置,排水渠2与直排水管3连通处设有分流板8,分流板8的面积大于直排水管3的管口的面积,可将直排水管3的管口完全封堵,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分流板8与螺纹杆7固定连接,升降板6内贯穿嵌设有螺纹筒9,螺纹筒9套设在螺纹杆7外并与螺纹杆7螺纹配合。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强降雨初期,桥面上的积水较少,而灰尘杂物较多,水流携带灰尘杂物进入排水渠2中,因此时的污水较为浑浊,透光率较低,外界光线难以通过浑浊的污水照射进容纳腔4内,则膨胀剂中的气体反应生成固体,反应方程式为2Ag+Br2====2AgBr,气压作用下带动升降板6向下移动,继而通过螺纹筒9向下移动,因螺纹筒9与螺纹杆7螺纹配合,且螺纹杆7为粗牙螺纹,螺纹升角大于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则可带动螺纹杆7转动,则分流板8被转动至直排水管3和排水渠2的连通处,将直排水管3的管口封堵,则此时较少的雨水携带污泥杂物由排水渠2排放至桥体1两端,水流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避免污水污染河流,且不会溢流至桥面影响交通;强降雨中后期,降雨量较大,桥面上的雨水较多,而此时桥面的灰尘杂物已被降雨初期的水流冲走,则此时的雨水较为清澈,透光率较强,外界光线可通过清澈的污水照射进容纳腔4内,则此时膨胀剂在过光线的催化作用下由固态分解反应生产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AgBr====2Ag+Br2,气压作用下推动升降板6向上移动,继而带动分流板8转动离开直排水管3的管口,并将排水渠2封堵,则此时水流可由直排水管3直接排放至河水中,水流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排水速度大大提升,且无需担心污染河水的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排水效率低,雨水溢流影响交通的问题,排水方式灵活。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分流板8可与排水渠2侧壁形成的最大夹角为45°,分流板8由弹性可形变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有利于雨水的引导疏流,加快了雨水的排放速率,且分流板8可在水流的冲击下发生形变,弧形的分流板8可降低对水流的阻碍,水流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进一步提升了其排水速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包括桥体(1)和设置于桥体(1)两侧的排水渠(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2)的两端排水口均延伸至桥体(1)两端设置,所述桥体(1)上还设有多个向桥体两侧延伸的直排水管(3),所述直排水管(3)与排水渠(2)连通,所述排水渠(2)的底部设有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的上端盖设有透明采光板(5),所述容纳腔(4)内密封滑动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板(6),所述升降板(6)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升降板(6)下方与容纳腔(4)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膨胀剂,所述容纳腔(4)内竖直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上端依次贯穿升降板(6)和透明采光板(5)并延伸至排水渠(2)内设置,所述排水渠(2)与直排水管(3)连通处设有分流板(8),所述分流板(8)与螺纹杆(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6)内贯穿嵌设有螺纹筒(9),所述螺纹筒(9)套设在螺纹杆(7)外并与螺纹杆(7)螺纹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易排水桥梁,包括桥体(1)和设置于桥体(1)两侧的排水渠(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2)的两端排水口均延伸至桥体(1)两端设置,所述桥体(1)上还设有多个向桥体两侧延伸的直排水管(3),所述直排水管(3)与排水渠(2)连通,所述排水渠(2)的底部设有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的上端盖设有透明采光板(5),所述容纳腔(4)内密封滑动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板(6),所述升降板(6)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升降板(6)下方与容纳腔(4)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膨胀剂,所述容纳腔(4)内竖直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上端依次贯穿升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柯柯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陈柯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