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41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包括支架,沿纱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支架上的高度调整机构和多组染色机构;每组所述染色机构包括染料槽、压线组件以及第一染料辊和第二染料辊,第二染料辊局部浸泡于染料槽内且作定向转动,第一染料辊的辊面与第二染料辊的辊面相贴靠接触且第一染料辊随第二染料辊作同步反向转动,压线组件包括压线单元,压线单元设于第一染料辊的上方且可在上抬位置和下压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当压线单元处于上抬位置时,压线单元与第一染料辊之间具有供纱线通过的间隙,当所述压线单元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将经过第一染料辊上方的纱线下压至第一染料辊的辊面上且随第一染料辊作同步反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
本技术涉及纱线染色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
技术介绍
一根纺织纱线的不同段落上具有不同颜色的段染纱线,也称彩节纱线,是花式纱线的一种,其应用广泛,不但可织成颜色图案丰富多彩、时尚流行的针织、色织等面料,而且可避免或减少在织造中需要多根不同颜色的纱线以织造花型的问题,有助解决某些在织造上具有难度的花型图案的生产问题。目前段染纱线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色纺工艺,即对化学或人造纤维在纤维制成阶段进行染色后,单独纺纱或与其他颜色纤维混合纺纱,但这种工艺不能实现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纱线的段染;二是绞纱染色工艺,即将染好底色或无底色的纱线制成绞纱,在绞纱静止状态下,将不同颜色的染液分别向下喷于纱线的不同段落部位并在下部采用真空泵吸收,这种工艺属于半间歇式、车速低、一次投产纱线根数少、成本高,底色染色与段染染色分开进行,而且喷出的未被纱线吸收的染液残液多、各种颜色的染液混合在一起不易分离回收、污染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段染效率高,质量好,染色的多样性高的纱线段染上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设于纱线供给机与纱线收卷机之间以用于对纱线进行分段染色,包括支架,沿纱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高度调整机构和多组染色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用于限定纱线进入多组染色机构的进料高度;每组所述染色机构包括染料槽、压线组件以及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染料辊和第二染料辊,其中,所述染料槽通过管道与预设有的染料箱相连通并形成染料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染料辊局部浸泡于所述染料槽内且在预设有的染料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定向转动,所述第一染料辊的辊面与第二染料辊的辊面相贴靠接触且所述第一染料辊随第二染料辊作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压线单元以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压线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染料辊的上方且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在上抬位置和下压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当所述压线单元处于上抬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与第一染料辊之间具有供纱线通过的间隙,当所述压线单元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将经过第一染料辊上方的纱线下压至第一染料辊的辊面上且随第一染料辊作同步反向转动。进一步,所述压线单元为一压辊,当所述压辊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一染料辊的辊面相贴靠接触。进一步,所述压线单元为一压板,当所述压板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板绕其一侧边转动而其另一侧边的转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染料辊的辊面具有重合部分从而使得其另一侧边间歇地与第一染料辊的辊面相贴靠接触。进一步,所述支架上成型有多对沿纱线的输送方向分布的支撑轨,多对所述支撑轨分别与多组染色机构相一一配置;每对所述支撑轨中的两支撑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分别相对地设于纱线的输送方向的两侧,对应的一组染色机构中的第一染料辊和第二染料辊均设于两相对的支撑轨之间且均具有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支撑轨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同时,第一染料辊的第一端部贯穿相应的支撑轨且贯穿部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而第二染料辊的第一端部贯穿相应的支撑轨且贯穿部分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齿轮和传动带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传动带轮通过预设有的传动带与染料驱动单元相传动连接以通过染料驱动单元驱动传动带轮转动,对应的一组染色机构中的压线单元设于两相对的支撑轨之间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压线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支撑轨上且可沿两支撑轨作升降移动,所述压线单元的第一端部贯穿相应的支撑轨且贯穿部分上固定套接有第三传动齿轮,当压线单元处于下压位置时,压线单元第一端部上的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进一步,每组所述染色机构中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两升降驱动组件,两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分别与压线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配置以同步驱动压线单元的两端部升降移动,其中,每一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压线单元端部上方且铰接于支撑轨顶端的杠杆、伸缩端铰接于杠杆一端的气缸、顶端铰接于杠杆另一端的缓冲杆以及顶端铰接于杠杆的中段位置的吊杆,所述气缸的缸体铰接于支撑轨上,所述缓冲杆的杆段上套设有一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一端与固定套接于缓冲杆上的限位螺母相连接,另一端与成型与支撑轨上的限位凸台相连接,所述压线单元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吊杆的底端,通过气缸的伸缩动作驱动杠杆作上下摆动从而带动吊杆作升降移动,进而带动压线单元的端部的升降移动。进一步,每组所述染色机构中,压线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对应与第一染料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两呈竖直设置且相对地设于纱线的输送方向两侧的支撑板、接料杆、槽管以及出料转轴,其中,所述接料杆、槽管以及出料转轴均横向设置且依次沿纱线的输送方向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其中,所述接料杆和槽管的高度相一致,而所述出料转轴的高度略低于接料杆和槽管的高度,所述槽管的管面上沿槽管的延伸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用于承托纱线的环形凹槽,所述出料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进一步,所述染料槽的进料端与所述染料箱的出料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染料流动的循环泵,而所述染料槽的出料端与所述染料箱的进料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染料流量的阀门。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多组染色机构的压线单元的升降移动,可精确控制纱线的染色长度和样式,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纱线染色的效率和质量,且压线单元所采用的形状可多样化,继而使得在纱线的染色图案也多样化;同时,在纱线和第二染色辊之间增加一个起染料传递作用的第一染色辊,能使得沾染于纱线上的染料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高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线单元为压辊的染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压线单元为压板的染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架,11-支撑轨,2-高度调整机构,21-接料杆,22-槽管,23-出料转轴,3-染色机构,31-染料槽,32-第一染料辊,33-第二染料辊,34-压线单元,35-杠杆,36-气缸,37-缓冲杆,38-第一缓冲弹簧,39-吊杆,4-第一传动齿轮,5-第二传动齿轮,6-第三传动齿轮,7-第二缓冲弹簧,8-染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设于纱线供给机与纱线收卷机之间以用于对纱线进行分段染色。纱线段染上色装置包括支架1,沿纱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支架1上的高度调整机构2和四组染色机构3。纱线供给机用于纱线原料的供给。从纱线供给机引出的纱线经过高度调整机构2再依次经过四组染色机构3进行分段染色后最后进入纱线收卷机进行收卷。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2用于限定纱线进入多组染色机构3的进料高度。具体地,高度调整机构2包括两呈竖直设置且相对地设于纱线的输送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设于纱线供给机与纱线收卷机之间以用于对纱线进行分段染色,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沿纱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高度调整机构(2)和多组染色机构(3);所述高度调整机构(2)用于限定纱线进入多组染色机构(3)的进料高度;每组所述染色机构(3)包括染料槽(31)、压线组件以及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染料辊(32)和第二染料辊(33),其中,所述染料槽(31)通过管道与预设有的染料箱(8)相连通并形成染料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染料辊(33)局部浸泡于所述染料槽(31)内且在预设有的染料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定向转动,所述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与第二染料辊(33)的辊面相贴靠接触且所述第一染料辊(32)随第二染料辊(33)作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压线单元(34)以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压线单元(34)设于所述第一染料辊(32)的上方且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在上抬位置和下压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当所述压线单元(34)处于上抬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34)与第一染料辊(32)之间具有供纱线通过的间隙,当所述压线单元(34)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34)将经过第一染料辊(32)上方的纱线下压至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上且随第一染料辊(32)作同步反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设于纱线供给机与纱线收卷机之间以用于对纱线进行分段染色,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沿纱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高度调整机构(2)和多组染色机构(3);所述高度调整机构(2)用于限定纱线进入多组染色机构(3)的进料高度;每组所述染色机构(3)包括染料槽(31)、压线组件以及呈上下设置的第一染料辊(32)和第二染料辊(33),其中,所述染料槽(31)通过管道与预设有的染料箱(8)相连通并形成染料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染料辊(33)局部浸泡于所述染料槽(31)内且在预设有的染料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定向转动,所述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与第二染料辊(33)的辊面相贴靠接触且所述第一染料辊(32)随第二染料辊(33)作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压线单元(34)以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压线单元(34)设于所述第一染料辊(32)的上方且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在上抬位置和下压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当所述压线单元(34)处于上抬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34)与第一染料辊(32)之间具有供纱线通过的间隙,当所述压线单元(34)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线单元(34)将经过第一染料辊(32)上方的纱线下压至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上且随第一染料辊(32)作同步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单元(34)为一压辊,当所述压辊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辊的辊面与所述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相贴靠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单元(34)为一压板,当所述压板处于下压位置时,所述压板绕其一侧边转动而其另一侧边的转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具有重合部分从而使得其另一侧边间歇地与第一染料辊(32)的辊面相贴靠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段染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成型有多对沿纱线的输送方向分布的支撑轨(11),多对所述支撑轨(11)分别与多组染色机构(3)相一一配置;每对所述支撑轨(11)中的两支撑轨(11)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分别相对地设于纱线的输送方向的两侧,对应的一组染色机构(3)中的第一染料辊(32)和第二染料辊(33)均设于两相对的支撑轨(11)之间且均具有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支撑轨(11)上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同时,第一染料辊(32)的第一端部贯穿相应的支撑轨(11)且贯穿部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4),而第二染料辊(33)的第一端部贯穿相应的支撑轨(11)且贯穿部分上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齿轮(5)和传动带轮,第一传动齿轮(4)和第二传动齿轮(5)相互啮合,传动带轮通过预设有的传动带与染料驱动单元相传动连接以通过染料驱动单元驱动传动带轮转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腾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台新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