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围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8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的同时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的船舶的围栏结构。追加部(40)能够在比载置部(31)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载置部(31)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在使围栏结构(150)作为载置软管(16)的底座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40)设为第2状态以免其与载置于载置部(31)上的软管(16)发生干涉。并且,在使围栏结构(150)作为扶手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40)设为第1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围栏结构(150)的高度。因此,通过将追加部(40)设为第1状态以提高围栏结构(150)的高度,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的围栏结构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52537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的围栏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船舶,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船舶。该船舶在甲板上具备装载歧管。装载歧管经由软管而与陆地上的设备连接从而进行货油的装卸。如此,船舶有时会将甲板上的部件与陆地上的设备彼此连接。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08-295288号公报如上所述,在连接甲板上的部件与陆地上的设备时,连接部件载置并支承于设置在甲板的边缘部上的围栏结构。为了降低连接部件的位置,要求降低这种围栏结构的高度,另一方面,为了还确保扶手的功能,需要满足所要求的高度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并且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的船舶的围栏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船舶的围栏结构设置于船体的甲板上,所述船舶的围栏结构具备:主体部,从甲板朝向上方立起;及追加部,从主体部进一步向上方立起,主体部具有用于载置在船舶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追加部能够在比载置部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载置部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船舶的围栏结构具备从甲板朝向上方立起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进一步向上方立起的追加部。主体部具有用于载置在船舶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因此,通过将载置部的高度设定为尽可能低,能够降低部件的配置。另一方面,追加部能够在比载置部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载置部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在使围栏结构作为载置部件的底座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设为第2状态以免其与载置于载置部的部件发生干涉。并且,在使围栏结构作为扶手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设为第1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围栏结构的高度。因此,通过提高将追加部设为第1状态时的围栏结构的高度,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根据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的同时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追加部可以连结于主体部,并且在该连结状态下可以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由此,即使不卸下追加部等也能够在追加部连结于主体部的状态下进行围栏结构的高度调整。追加部可以在沿着甲板的边缘部的长度方向上被分隔。由此,在乘务员对追加部进行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时,能够减轻进行操作的每一个单元的追加部的重量。追加部可以具有在沿着甲板的边缘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扶手部,扶手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绳体构成。此时,在主体部的下侧配置有其他部件时,通过由容易变形的绳体(而不是硬的棒状部件)构成与该其他部件相对应的部位的扶手部,能够避免将追加部设为第2状态时扶手部阻挡其他部件。船舶上使用的部件可以是连接于装载歧管的软管,主体部的载置部可以是用于载置软管的软管托架。按照规定,规定有软管托架相对于装载歧管的高度。因此,通过降低软管托架,能够降低装载歧管,从而能够增加船舶能够进入的港口。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的同时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船舶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从侧面观察围栏结构时的图。图4是表示在装载歧管上连接有软管时的围栏结构的状态的概略图。图5是从船体内侧朝向外侧横向观察围栏结构时的图,是表示第1状态的图。图6是从船体内侧朝向外侧横向观察围栏结构时的图,是表示第2状态的图。图7中(a)是沿图5所示的Ⅶa-Ⅶ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7中(b)是沿图6所示的Ⅶb-Ⅶ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中:10-甲板,15-装载歧管,16-软管,30-主体部,31-载置部,40-追加部,43-扶手部,46-绳体,100-船舶,150-围栏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的围栏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围栏结构的船舶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船舶的概略俯视图。另外,这里的船舶100为油轮。如图1及图2所示,在该船舶100中,在船体20内的船尾侧(图1及图2的左侧)设置有轮机舱1,并且在比该轮机舱1更靠船头侧(图1及图2的右侧)隔着隔壁4而设置有泵室2。在比该泵室2更靠船头侧隔着隔壁5而设置有多个载货空间3。在船体20内的船头侧设置有船头部13,在比该船头部13更靠船尾侧隔着船头隔壁14而设置有载货空间3。并且,在船舶100的载货空间3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储存压载水的压载舱6。并且,在比轮机舱1更靠船尾侧设置有与压载舱6不同的罐7。另外,罐7可以与压载舱6相同地用于储存压载水,也可以用于储存不同于压载水的液体(例如,用于对海水进行杀菌而生成压载水的液体)。并且,罐7也可以不储存任何液体而成为空罐。在船体20的上侧设置有甲板10。轮机舱1的顶面、泵室2的顶面、载货空间3的顶面及船头部13的顶面由甲板10构成,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底面侧则由形成船体20的外壳的船底外板11和设置于该船底外板11的船体20内侧的内底板12构成为双重船底结构。并且,隔壁4设置成,沿船宽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从船底外板11延伸至甲板10。并且,隔壁5设置成,沿船宽方向延伸,并且从内底板12延伸至甲板10。在载货空间3中储存有通过船舶100运输的原油或精炼油等货油。通过将船体内侧例如在船宽方向上分隔为两个区域并且在船长方向上分隔为七个区域,载货空间3共计被分隔成十四个区域。在甲板10上设置有装载歧管15。装载歧管15是经由软管16(在船舶上使用的部件,参考图4)而与陆地上的设备连接从而装卸货油的部分。装载歧管15以其前端朝向右舷侧及左舷侧的方式配置。装载歧管15将从载货空间3的内部吸上来的货油供给到陆地上的设备。或者,装载歧管15将来自陆地上的设备的货油导入到载货空间3内。接着,参考图3及图4对船舶100的围栏结构150进行说明。图3是从侧面观察围栏结构150时的图。图4是表示在装载歧管15上连接有软管16时的围栏结构150的状态的概略图。如图3及图4所示,围栏结构150设置于船体20上侧的甲板10的边缘部10a。围栏结构150在沿着甲板10的边缘部10a的方向上延伸。围栏结构150设置在边缘部10a中的从装载歧管15延伸的软管16能够通过(参考图4)的范围中。在边缘部10a中的除了围栏结构150以外的区域设置有通常的围栏19。另外,将围栏结构150的延伸方向称作“长度方向D1”。长度方向D1对应于船体20延伸的前后方向。并且,将与长度方向D1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作“横向D2”。围栏结构150具备主体部30及追加部40。主体部30是从甲板10的边缘部10a朝向上方立起的部分。主体部30具有用于载置在船舶100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31。载置部31的距甲板10的高度被固定。载置部31是在装载歧管15上连接有软管16时作为软管托架而发挥功能的部件。追加部40是从主体部30进一步向上方立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的围栏结构,其设置于船体的甲板上,所述船舶的围栏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n主体部,从所述甲板朝向上方立起;及/n追加部,从所述主体部进一步向上方立起,/n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载置在所述船舶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n所述追加部能够在比所述载置部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所述载置部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0 JP 2019-0525371.一种船舶的围栏结构,其设置于船体的甲板上,所述船舶的围栏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从所述甲板朝向上方立起;及
追加部,从所述主体部进一步向上方立起,
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载置在所述船舶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
所述追加部能够在比所述载置部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所述载置部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的围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追加部连结于所述主体部,并且在该连结状态下能够切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木昭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