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4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前悬上支架、摆臂,以及位于中间部位的一条稳定杆,各侧前悬上支架的底部中心分别固定有两块平行三角板形成的底部支撑座,每条摆臂的一端内设置有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插有摆臂后衬套,摆臂后衬套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垫片,底部支撑座的两块平行三角板分别位于圆筒形结构两端,悬架螺栓螺母贯穿底部支撑座、橡胶垫片和摆臂后衬套,使前悬上支架通过底部支撑座转动支撑在摆臂的一端,前悬上支架正下方与摆臂之间支撑有空气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减振性能好,结构简单,零部件之间冲击小,翻转轨迹可控,同时布置空间小,重量轻,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说是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技术介绍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根据结构和减振性能分为刚性悬挂、半浮式驾驶室悬置及全浮式驾驶室悬置。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世界第一,公路运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重卡行业飞速发展,随着汽车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商用车的安全性,快速性,经济性,对于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许多汽车企业以及院校在重卡悬置问题的研究上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大多数重卡多采用全浮式驾驶悬置,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又称四点悬浮驾驶室,整个驾驶室全部通过悬置系统和车架连接,悬置系统可以把车架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冲击尽可能的消除掉,从而降低驾驶室的颠簸程度,给驾驶员一个舒适的驾乘环境。目前主流的全浮式驾驶室悬置主要分为驾驶室前悬置总成与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大多数驾驶室前悬置总成根据翻转中心固定形式可分为翻转中心固定式和翻转中心浮动式,翻转中心固定式结构将稳定杆总成通过前悬下支座连接在车架上,稳定杆总成通过翻转轴承与前悬下支座连接实现驾驶室翻转功能,驾驶室悬置摆臂则多采用实心衬套与前悬置上支架连接,前悬上支架再与驾驶室连接,减振元件连接在上支架与下支座之间,此种结构形式结构紧凑,布置空间小,通过固定座连接车架系统的稳定性稍好,但稳定杆与固定座采用与管体同轴的螺栓连接,形成悬臂梁结构,恶劣工况下冲击大,容易造成失效,摆臂衬套采用实心式结构,驾驶室在举升或行驶过程中没有活动余量,缓冲冲击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异响并且会导致驾驶室后悬置歪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前悬上支架、摆臂,以及位于中间部位的一条稳定杆,各侧前悬上支架的底部中心分别固定有U型成型钣金件形成的底部支撑座,每条摆臂的一端内设置有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插有摆臂后衬套,摆臂后衬套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垫片,底部支撑座的U型成型钣金件两侧壁分别位于圆筒形结构两端,悬架螺栓螺母贯穿底部支撑座、橡胶垫片和摆臂后衬套,使前悬上支架通过底部支撑座转动支撑在摆臂的一端,前悬上支架正下方与摆臂之间支撑有空气弹簧,前悬上支架外侧与摆臂外侧则通过减振器弹性支撑连接,每条摆臂的另一端设置相对的夹板,每个固定座的顶部半圆形开口内分别通过半环形的固定座卡箍夹有翻转衬套,翻转衬套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挡片,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U型的卡板,各侧卡板分别卡在各侧夹板外侧,固定座卡箍则分别位于各侧夹板内侧,固定座螺栓螺母分别贯穿卡板、夹板、橡胶挡片、翻转衬套,将各侧的固定座、摆臂、稳定杆三者转动连接到一起。进一步地,每个固定座的竖直侧壁还分别固定有竖直的三角形加强筋。进一步地,橡胶垫片、橡胶挡片均采用聚氨酯橡胶制成。前悬上支架上端与驾驶室相连,固定座下部与车架相连。横向稳定杆在驾驶室侧倾时可以起到抗侧倾的功能;摆臂前端增加起到限位作用的凸起,限位凸起在驾驶室翻转时起限位作用;通过翻转衬套实现驾驶室翻转功能,并缓冲固定座连接点的冲击;使用橡胶层加厚的摆臂后衬套避免驾驶室在前后方向上没有活动余量造成驾驶后悬歪斜;在摆臂后衬套两端加上聚氨酯垫片,避免行驶过程中产生异响;采用空气弹簧、减振器分开布置,空间布局紧凑;整体采用冲压成型结构,有利于轻量化和成本降低。本技术通过优化结构特点,对稳定杆翻转衬套处连接结构进行设计,通过改进摆臂衬套连接方式避免驾驶室在前后方向上没有活动余量造成驾驶后悬歪斜,该结构减振性能好,结构简单,零部件之间冲击小,翻转轨迹可控,同时布置空间小,重量轻,成本低。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前悬上支架1、摆臂4,以及位于中间部位的一条稳定杆11,各侧前悬上支架1的底部中心分别固定有U型成型钣金件形成的底部支撑座12,每条摆臂4的一端内设置有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插有摆臂后衬套2,摆臂后衬套2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垫片3,底部支撑座12的U型成型钣金件两侧壁分别位于圆筒形结构两端,悬架螺栓螺母13贯穿底部支撑座12、橡胶垫片3和摆臂后衬套2,使前悬上支架1通过底部支撑座12转动支撑在摆臂4的一端,前悬上支架1正下方与摆臂4之间支撑有空气弹簧10,前悬上支架1外侧与摆臂4外侧则通过减振器5弹性支撑连接,每条摆臂4的另一端设置相对的夹板14,每个固定座6的顶部半圆形开口内分别通过半环形的固定座卡箍9夹有翻转衬套7,翻转衬套7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挡片8,稳定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U型的卡板15,各侧卡板15分别卡在各侧夹板14外侧,固定座卡箍9则分别位于各侧夹板14内侧,固定座螺栓螺母16分别贯穿卡板15、夹板14、橡胶挡片8、翻转衬套7,将各侧的固定座6、摆臂4、稳定杆11三者转动连接到一起,每个固定座6的竖直侧壁还分别固定有竖直的三角形加强筋17,橡胶垫片3、橡胶挡片8均采用聚氨酯橡胶制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前悬上支架(1)、摆臂(4),以及位于中间部位的一条稳定杆(11),各侧前悬上支架(1)的底部中心分别固定有U型成型钣金件形成的底部支撑座(12),每条摆臂(4)的一端内设置有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插有摆臂后衬套(2),摆臂后衬套(2)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垫片(3),底部支撑座(12)的U型成型钣金件两侧壁分别位于圆筒形结构两端,悬架螺栓螺母(13)贯穿底部支撑座(12)、橡胶垫片(3)和摆臂后衬套(2),使前悬上支架(1)通过底部支撑座(12)转动支撑在摆臂(4)的一端,前悬上支架(1)正下方与摆臂(4)之间支撑有空气弹簧(10),前悬上支架(1)外侧与摆臂(4)外侧则通过减振器(5)弹性支撑连接,每条摆臂(4)的另一端设置相对的夹板(14),每个固定座(6)的顶部半圆形开口内分别通过半环形的固定座卡箍(9)夹有翻转衬套(7),翻转衬套(7)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挡片(8),稳定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U型的卡板(15),各侧卡板(15)分别卡在各侧夹板(14)外侧,固定座卡箍(9)则分别位于各侧夹板(14)内侧,固定座螺栓螺母(16)分别贯穿卡板(15)、夹板(14)、橡胶挡片(8)、翻转衬套(7),将各侧的固定座(6)、摆臂(4)、稳定杆(11)三者转动连接到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前悬上支架(1)、摆臂(4),以及位于中间部位的一条稳定杆(11),各侧前悬上支架(1)的底部中心分别固定有U型成型钣金件形成的底部支撑座(12),每条摆臂(4)的一端内设置有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插有摆臂后衬套(2),摆臂后衬套(2)的两端分别覆盖有橡胶垫片(3),底部支撑座(12)的U型成型钣金件两侧壁分别位于圆筒形结构两端,悬架螺栓螺母(13)贯穿底部支撑座(12)、橡胶垫片(3)和摆臂后衬套(2),使前悬上支架(1)通过底部支撑座(12)转动支撑在摆臂(4)的一端,前悬上支架(1)正下方与摆臂(4)之间支撑有空气弹簧(10),前悬上支架(1)外侧与摆臂(4)外侧则通过减振器(5)弹性支撑连接,每条摆臂(4)的另一端设置相对的夹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龙吕志成刘业刚周资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