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1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旨在解决如何在现有的集成一体化结构上进一步减小动力总成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控制器壳体和控制器端盖,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总成,且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电机后端盖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另一零部件电机实现共壳体,结构简单,能够减小体积和重量,大大提高了动力总成的EMC指标,并实现了机电在物理上的真正一体化,提高了零部件的振动等级,满足汽车的高振动性要求,而且省去了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动力线束,降低成本,便于装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
技术介绍
动力总成是汽车的动力源泉,是动力传输、变换的中枢系统,是汽车实现奔跑的核心。动力总成的优劣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舒适性,其结构复杂、零件众多、机械精度要求高、成本高。动力总成技术是高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一般包括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与电机的箱体是分开的,且控制器和电机的高压电气连接采用动力线束来实现。现有的动力总成已经实现了电机、减速器与控制器的集成一体化结构,但是如何在现有的集成一体化结构上进一步减小动力总成的体积和重量,是业内一直在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可以与动力总成中另一零部件电机实现共壳体,结构简单,从而能够减小动力总成的体积和重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和控制器端盖,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总成,且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电机后端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总成包括三相接头,所述控制器壳体端壁开设有与所述三相接头配合的接线口。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控制总成包括承载于所述散热器上的电流输入组件、第一IGBT模组、第二IGBT模组、第三IGBT模组、薄膜电容组件以及驱动板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流道腔,且其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外端面形成有凹腔,所述薄膜电容组件封装于所述凹腔内。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电容组件包括多个并联的薄膜电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IGBT模组、第二IGBT模组以及第三IGBT模组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三个外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IGBT模组包括与所述散热器外侧壁接触的第一绝缘导热垫,所述第一绝缘导热垫远离所述散热器的端面设置有若干IGBT单元;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与所述IGBT单元接触的弹性卡扣,且所述IGBT单元和弹性卡扣上设置有封装层。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电容组件分别连接有第一叠层直流母排和第二叠层直流母排,所述第一叠层直流母排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IGBT单元的电极接触的第一导电爪,所述第二叠层直流母排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IGBT单元的电极接触的第二导电爪。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层上设置有三相输出交流母排,所述三相输出交流母排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IGBT单元的电极接触的第三导电爪。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控制器与电机实现了共壳体,在一体化的动力总成中能够省去一个壳体结构,从而能够减小动力总成的体积和重量;2、控制器与电机实现共壳体,从而实现了电子部件与机械部件的机电耦合,在振动强度上大大加强,整机动力总成的EMC指标大大提高,在不增加其它EMC抑制器件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汽车级的EMCA要求;3、省去了控制器和电机电气连接所需要的动力线束,使结构更加紧凑,并能够降低成本;4、通过散热器对薄膜电容进行散热,能够延长薄膜电容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控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实施例中控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IGBT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IGBT单元与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器壳体;11、电机后端盖结构;12、接线口;13、进水管;14、出水管;2、控制器端盖;3、散热器;31、进水口;32、出水口;33、凹腔;4、电流输入组件;5、驱动板组件;61、电流传感组件;62、三相接头;71、第一IGBT模组;711、绝缘导热垫;712、第一叠层直流母排;7121、第一导电爪;713、第二叠层直流母排;7131、第二导电爪;714、三相输出交流母排;7141、第三导电爪;715、封装层;716、IGBT单元;717、弹性卡扣;72、第二IGBT模组;73、第三IGBT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参照图1,其包括控制器壳体1和控制器端盖2,控制器壳体1内设置有控制总成,且控制器壳体1外侧壁设置有电机后端盖结构11;将电机后端盖结构11集成于控制器壳体1外侧壁,则控制器与电机之间实现了共壳体,在一体化的动力总成中能够省去一个壳体结构,从而能够减小动力总成的体积和重量。参照图1和图2,控制总成包括三相接头62和电流传感组件61,控制器壳体1端壁开设有与三相接头62配合的接线口12,接线口12同样位于电机后端盖结构11的端壁上,从而能够省去控制器与电机电气连接所需要的动力线束,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降低成本。参照图1至图3,控制器壳体1内设置有散热器3,本实施例中控制总成还包括承载于散热器3上的电流输入组件4、第一IGBT模组71、第二IGBT模组72、第三IGBT模组73以及驱动板组件5;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通过水冷散热,散热器3内设置有流道腔(附图中未示出),且散热器3上分别设置有与流道腔连通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控制器壳体1外侧壁分别设置有与进水口31连通的进水管13,以及与出水口32连通的出水管14。参照图3,散热器3外端面形成有凹腔33,凹腔33设置有薄膜电容组件(附图中未示出),薄膜电容组件包括多个并联的薄膜电容;将薄膜电容封装在散热器3上,能够对薄膜电容进行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内的流道腔整体呈U型,而第一IGBT模组71、第二IGBT模组72以及第三IGBT模组73分别设置于散热器3的三个外侧壁,且均与流道腔相对。参照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IGBT模组71、第二IGBT模组72以及第三IGBT模组73,三者的结构组成相同;其中,第一IGBT模组71包括与散热器3外侧壁接触的第一绝缘导热垫711,第一绝缘导热垫711远离散热器3的端面设置有若干IGBT单元716;散热器3上设置有与IGBT单元716接触的弹性卡扣717,且IGBT单元716和弹性卡扣717上设置有封装层715,本实施例中封装层715为树脂。参照图3至图5,薄膜电容组件分别连接有第一叠层直流母排712和第二叠层直流母排713,第一叠层直流母排71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壳体和控制器端盖,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总成,且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电机后端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壳体和控制器端盖,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总成,且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壁设置有电机后端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总成包括三相接头,所述控制器壳体端壁开设有与所述三相接头配合的接线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控制总成包括承载于所述散热器上的电流输入组件、第一IGBT模组、第二IGBT模组、第三IGBT模组、薄膜电容组件以及驱动板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流道腔,且其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外端面形成有凹腔,所述薄膜电容组件封装于所述凹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炮王选张宋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弈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