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99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包括纵向排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适配焊固于皮卡车后部的C形纵梁内腔中,第二连接件顶压于C形纵梁底面上,其一侧向上延伸与第一连接件固连,第三连接件适配安装于第二连接件的下部,在第三连接件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垂直向上顶举第三连接件的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通过纵向排布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件来实现千斤顶与皮卡车后部C形纵梁的轻松对位安装及快速拆卸,当车辆满载停放时,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弹簧钢板和轮胎被压变形,并能大大提升皮卡车车体的稳定性,有效缓解车体晃动,避免对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皮卡车辅助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皮卡车在作为特种车辆使用时,经常会遇到后箱满载的情况,如皮卡车作为人工影响火箭作业车、综合指挥警车、卫星通信指挥车、环境检测车等专用车使用时,其后箱需要装载大量设备,且所装载的设备重量较大,长期满载停放对车辆弹簧钢板和轮胎损伤严重,易造成变形;另外,由于皮卡车后箱仅仅是靠轮胎支撑,因此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在设备使用时极易出现车体晃动现象,影响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简便的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包括纵向排布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焊固于皮卡车后部的C形纵梁内腔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顶压于所述C形纵梁底面上,其一侧向上延伸与第一连接件固连,所述第三连接件适配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部,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垂直向上顶举第三连接件的千斤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宽度与所述C形纵梁内腔宽度一致的C形钢板,开口向内焊固于C形纵梁内腔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上表面顶压在所述C形纵梁底面上的门字形钢板,所述门字形钢板的一侧纵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C形钢板的纵板外侧面贴合固连的连接部;在门字形钢板的两纵板上开设有一对销轴穿孔,在门字形钢板的两纵板之间固连有定位卡柱。所述第三连接件为插装在所述门字形钢板内腔下部的U形钢板,在所述U形钢板的两纵板上开设有一对与所述销轴穿孔适配对应的连接穿孔,在U形钢板的两纵板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柱适配卡接的开口槽。在所述销轴穿孔和所述定位卡柱上方的门字形钢板两纵板之间水平固连有第一加强板,在所述连接穿孔和所述开口槽下方的U形钢板两纵板之间水平固连有第二加强板。所述千斤顶为由电机驱动的电动千斤顶。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通过纵向排布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件来实现千斤顶与皮卡车后部C形纵梁的轻松对位安装及快速拆卸,当车辆作为人工影响火箭作业车、综合指挥警车、卫星通信指挥车或环境检测车满载停放时,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弹簧钢板和轮胎被压变形,并能大大提升皮卡车车体的稳定性,有效缓解车体晃动,避免对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包括纵向排布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宽度与皮卡车后部的C形纵梁1内腔宽度一致的C形钢板2(如图2所示),开口向内焊固于C形纵梁1内腔中。第二连接件为上表面顶压在C形纵梁1底面上的门字形钢板3(如图3所示),门字形钢板3的一侧纵板向上延伸形成与C形钢板2的纵板外侧面贴合固连的连接部4;具体的,可在连接部4与C形钢板2的纵板上开设相互适配对应的螺栓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C形钢板2与门字形钢板3固连;在门字形钢板3的两纵板上开设有一对销轴穿孔5,在门字形钢板3的两纵板之间固连有定位卡柱6,销轴穿孔5和定位卡柱6均靠近门字形钢板3的两纵板下边沿设置。第三连接件为适配插装在门字形钢板3内腔下部的U形钢板7(如图4所示),在U形钢板7的两纵板上开设有一对与销轴穿孔5适配对应的连接穿孔8,在U形钢板7的两纵板侧边上开设有与定位卡柱6适配卡接的开口槽9。在第三连接件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垂直向上顶举U形钢板7的千斤顶10,该千斤顶10为由电机11驱动的电动千斤顶,电机11可通过电源连接线直接插接于皮卡车的点烟器上,从而为电机11的工作提供电能。为提升门字形钢板3和U形钢板7的支撑强度,在销轴穿孔5和定位卡柱6上方的门字形钢板3两纵板之间水平固连有第一加强板12,在连接穿孔8和开口槽9下方的U形钢板7两纵板之间水平固连有第二加强板13。安装时,首先将C形钢板2开口向内焊固于C形纵梁1内腔中,然后将门字形钢板3的上表面顶压在C形纵梁1底面上,并将门字形钢板3的连接部4与C形钢板2的纵板外侧面贴合固连,之后将底面上固定有千斤顶10的U形钢板7适配插装于门字形钢板3内腔下部,开口槽9卡挂在定位卡柱6上,并使连接穿孔8与销轴穿孔5对齐,穿入定位销,从而使U形钢板7与门字形钢板3固连;之后便可操作千斤顶10来顶起C形纵梁1,从而支撑皮卡车后货箱上满载的设备,有效避免车辆弹簧钢板和轮胎被满载的设备压变形,提升皮卡车车体的稳定性。当不使用千斤顶10时,或车辆行驶时,可轻松的拆卸掉U形钢板7及千斤顶10,而C形钢板2和门字形钢板3则可留于C形纵梁1上,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排布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焊固于皮卡车后部的C形纵梁内腔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顶压于所述C形纵梁底面上,其一侧向上延伸与第一连接件固连,所述第三连接件适配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部,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垂直向上顶举第三连接件的千斤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排布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焊固于皮卡车后部的C形纵梁内腔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顶压于所述C形纵梁底面上,其一侧向上延伸与第一连接件固连,所述第三连接件适配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部,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垂直向上顶举第三连接件的千斤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宽度与所述C形纵梁内腔宽度一致的C形钢板,开口向内焊固于C形纵梁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车后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上表面顶压在所述C形纵梁底面上的门字形钢板,所述门字形钢板的一侧纵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C形钢板的纵板外侧面贴合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阳闫荣道张贝李妍江赵坤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