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撞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993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杠,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两侧均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外壁的两侧均套设有固定机构,第一横杆的外壁且位于两侧的固定机构之间套设有第一橡胶套,固定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该一种汽车防撞杠,通过第二横杆、固定板、螺纹杆、固定块、滑杆、活动块、刻度条与圆形槽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防撞杠的整体宽度进行调整,可根据具体的安装使用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提高防撞杠使用的适用性,同时,也实现了对防撞杠的防撞距离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通过设置的刻度条,可清晰明了的了解防撞杠延长了多少宽度,有利于提高防撞杠宽度延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杠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是一种汽车防撞杠。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几年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已经走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常用的出行代步工具。皮卡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皮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皮卡既可作为专用车、多用车、公务车、商务车,也可作为家用车,用于载货、旅游、出租等使用。所谓的“皮卡”就是轿车和货车的杂交品种。随着改装发烧友规模扩大,皮卡改装越来越成为改装发烧友热衷的门类。在美国,皮卡十分畅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速猛增,各类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目前的车祸事故中,汽车迎面相撞或追尾相撞占到很大的比例,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产生人员的伤亡,后果惨重,对社会危害性大。因此安装对皮卡尾部具有保护作用的防撞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汽车防撞杠,其在使用时,无法对防撞杠整体的宽度进行调节,无法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其在安装使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杠,包括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两侧均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外壁的两侧均套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横杆的外壁且位于两侧的固定机构之间套设有第一橡胶套,所述固定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固定套,所述橡胶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短杆,所述第二横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二横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穿插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通过其上设置的滑孔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杆,且滑杆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块后端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刻度条,且刻度条的一端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第二横杆外。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靠近刻度条的一面开设有与圆形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反光镜,所述连接块的正面且位于反光镜的两侧均粘接有反光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壁的一侧粘接有橡胶层,所述固定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座通过卡槽卡接有与其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横杆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限位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凸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上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且固定块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通过第二横杆、固定板、螺纹杆、固定块、滑杆、活动块、刻度条与圆形槽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防撞杠的整体宽度进行调整,可根据具体的安装使用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提高防撞杠使用的适用性,同时,也实现了对防撞杠的防撞距离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通过设置的刻度条,可清晰明了的了解防撞杠延长了多少宽度,有利于提高防撞杠宽度延展的准确性。2、本实用通过反光条与反光镜的配合使用,反光条与反光镜均可对后方车辆或行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双重措施使防撞杠的警示效果佳,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3、本实用通过卡槽、弧形槽、限位座、凸块、卡块、橡胶层与固定座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短杆进行可拆式安装,当短杆或第一横杆损坏后,只需更换损坏部即可,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装拆的结构简单,可快速对短杆进行安装与拆卸,便于对短杆进行更换或维修,且在对短杆进行拆卸时,也无需将防撞杠整体拆卸下来,进一步便于对短杆进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防撞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防撞杠中第一横杆俯视图。图3为一种汽车防撞杠的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一种汽车防撞杠中固定座的侧视图。图中:第一横杆1、第一橡胶套2、固定机构3、第二橡胶套4、连接块5、反光条6、反光镜7、橡胶固定套8、短杆9、第二横杆10、固定板11、螺纹杆12、固定块13、滑杆14、活动块15、刻度条16、圆形槽17、卡槽18、弧形槽19、限位座20、凸块21、卡块22、橡胶层23、固定座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防撞杠,包括第一横杆1,第一横杆1的两侧均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横杆10,第一横杆1外壁的两侧均套设有固定机构3,第一横杆1的外壁且位于两侧的固定机构3之间套设有第一橡胶套2,固定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固定套8,橡胶固定套8的内部设置有短杆9,第二横杆10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4,第二横杆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穿插设置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固定孔,螺纹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块15,活动块15通过其上设置的滑孔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杆14,且滑杆14的一端与固定块13固定连接,活动块15后端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刻度条16,且刻度条16的一端贯穿固定块13并延伸至第二横杆10外,固定板11靠近刻度条16的一面开设有与圆形槽17,连接块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反光镜7,连接块5的正面且位于反光镜7的两侧均粘接有反光条6,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座24,固定座24内壁的一侧粘接有橡胶层23,固定座24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8,固定座24通过卡槽18卡接有与其相适配的卡块22,卡块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20,限位座20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横杆1相适配的弧形槽19,限位座2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凸块21,固定块13上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12相适配的螺纹孔,且固定块13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12传动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转动固定板11带动螺纹杆12进行旋转,在螺纹杆12与固定块13的传动作用下,可使螺纹杆12进出第二横杆10的内部,从而实现对防撞杠的整体宽度进行调整,可根据具体的安装使用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提高防撞杠使用的适用性,同时,也实现了对防撞杠的防撞距离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通过设置的刻度条16,可清晰明了的了解防撞杠延长了多少宽度,有利于提高防撞杠宽度延展的准确性,通过反光条6与反光镜7的配合使用,反光条6与反光镜7均可对后方车辆或行人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撞杠,包括第一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1)的两侧均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横杆(10),所述第一横杆(1)外壁的两侧均套设有固定机构(3),所述第一横杆(1)的外壁且位于两侧的固定机构(3)之间套设有第一橡胶套(2),所述固定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固定套(8),所述橡胶固定套(8)的内部设置有短杆(9),所述第二横杆(10)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4),所述第二横杆(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上穿插设置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螺纹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块(15),所述活动块(15)通过其上设置的滑孔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杆(14),且滑杆(14)的一端与固定块(1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杠,包括第一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1)的两侧均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二横杆(10),所述第一横杆(1)外壁的两侧均套设有固定机构(3),所述第一横杆(1)的外壁且位于两侧的固定机构(3)之间套设有第一橡胶套(2),所述固定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固定套(8),所述橡胶固定套(8)的内部设置有短杆(9),所述第二横杆(10)的外壁套设有第二橡胶套(4),所述第二横杆(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上穿插设置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螺纹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块(15),所述活动块(15)通过其上设置的滑孔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杆(14),且滑杆(14)的一端与固定块(1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5)后端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刻度条(16),且刻度条(16)的一端贯穿固定块(13)并延伸至第二横杆(10)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子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智造常州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