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94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门胶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该门胶条应用于汽车车门,压紧设置于车门内板与车门钣金之间,具体包括顶框、侧围、第一接角和第二接角,所述顶框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接角、第二接角与侧围两端相接,形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侧重于整体,使用第一接角、第二接角将顶框、侧围连接形成一体的门胶条,保持密封的完整性,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车门防水机理,密封防水的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
本技术涉及汽车门胶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
技术介绍
门胶条是保证乘用车乘员舱密封性能的零部件之一,是同门框密封条配合使用的一种密封条,它可以是密实胶基底加上海绵胶唇边,也可以是全海绵胶的泡管,用来增加车门与车体间的密封作用,是整车密封系统中主要的防水保障。目前,对于车门密封防水设计侧重于局部,主要是局部断面优化,没形成系统的密封防水理念,在密封防水的性能上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由多个部分组合成一体共同密封车门,形成一种完整的车门防水机理,有效提升防水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应用于汽车车门,压紧设置于车门内板与车门钣金之间,具体包括顶框、侧围、第一接角和第二接角,所述顶框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接角、第二接角与侧围两端相接,形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顶框卡接装配于车门窗框,所述顶框为中空结构,并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和干涉密封的顶框唇边。顶框装配于车门窗框的位置,卡接在车门的门框装饰条中,进行固定,其中,顶框唇边压紧抵接在车门钣金、门框装饰条、车门窗框等位置,形成有效的防水区域。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呈U型,其装配有用于安装的侧围卡扣,并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和干涉密封的侧围唇边。侧围通过侧围卡扣进行安装固定,夹紧固定于车门内板和车门钣金,同时,侧围唇边压紧抵接在相应的安装位置,达到密封防水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顶框、侧围均延伸有泡管,所述泡管设有若干排水孔。进一步地,所述顶框、侧围接触车门钣金的一面均喷涂有用于消除异响的涂层。对顶框、侧围的部分表面进行喷涂,保证耐久性的同时,解决密实泡管的动态异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角、第二接角与顶框、侧围通注塑成型连成一体。其中,顶框、侧围预先通过挤出成型,经剪裁后,置入注塑模具中,在第一接角、第二接角的注塑成型过程中与第一接角、第二接角连接成一体,形成完整的门胶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角、第二接角设有用于与顶框唇边、侧围唇边相连接的接角唇边。为了确保门胶条整体的密封防水效果,因此在第一接角、第二接角设有与顶框唇边、侧围唇边相接的接角唇边,避免出现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角、第二接角均装配有用于安装的卡扣。一般地,第一接角、第二接角固定于车门窗框,通过多个卡扣进行锁紧,并贴有双面胶进行密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角、第二接角的外壁喷涂有用于消除异响的涂层。第一接角、第二接角的部分表面同样进行喷涂,保证耐久性的同时,解决动态异响。进一步地,所述顶框、侧围、第一接角、第二接角均为EPDM材质。一般地,顶框、侧围使用EPDM海绵胶(密度为0.65±0.15g/cm3),第一接角、第二接角使用EPDM密实胶(硬度为40±5H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使用第一接角、第二接角将顶框、侧围连接形成一体的门胶条,保持密封的完整性,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车门防水机理,密封防水的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示意图二。图3是实施例1顶框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1侧围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1第一接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第一接角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1第二接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第二接角的结构剖视图。其中,1车门内板,2车门钣金,3顶框,4侧围,5第一接角,6第二接角,7车门窗框,8排水孔,9门框装饰条,10接缝线,31顶框泡管,32顶框涂层,33顶框主要防水唇边,34顶框支撑唇边,35顶框次要防水唇边,41侧围泡管,42侧围涂层,43侧围卡扣,44侧围主要防水唇边,45侧围次要防水唇边,51第一接角涂层,52第一接角主要防水唇边,53第一接角支撑唇边,54第一接角次要防水唇边,55泡棉,56第一接角外嵌式卡扣,57第一接角卡扣,58第一冲切段,59第一冲切接缝线,510第一接角内部防水唇边,61第二接角涂层,62第二接角主要防水唇边,63第二接角支撑唇边,64第二接角次要防水唇边,65双面胶,66第二接角外嵌式卡扣,67第二接角卡扣,68第二冲切段,69第二冲切接缝线,610第二接角内部防水唇边。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应用于汽车车门,压紧设置于车门内板1与车门钣金2之间。门胶条包括顶框3、侧围4、第一接角5和第二接角6,顶框3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与侧围4两端相接,形成一体。其中,顶框3卡接装配于车门窗框7,顶框3为中空结构,并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和干涉密封的顶框唇边,而侧围4呈U型,其装配有用于安装的侧围卡扣43,并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和干涉密封的侧围唇边。顶框唇边、侧围唇边均压紧抵接在相应的安装位置,达到密封防水效果,形成有效的防水区域。同时,顶框、侧围均延伸有泡管,泡管设有若干排水孔8。进一步,顶框3、侧围4接触车门钣金2的一面均喷涂有用于消除异响的涂层。另外,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与顶框3、侧围4通注塑成型连成一体。顶框3、侧围4预先通过挤出成型,经剪裁后,置入注塑模具中,在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的注塑成型过程中与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连接成一体,形成完整的门胶条,该成型过程为现有的注塑成型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解释。进一步,为了确保门胶条整体的密封防水效果,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设有用于与顶框唇边、侧围唇边相连接的接角唇边,并延伸有接角泡管。具体地,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固定于车门窗框7,通过多个卡扣进行锁紧,并贴有双面胶进行密封。同样的,第一接角5、第二接角6的外壁喷涂有用于消除异响的涂层。以下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门胶条装配于车门内板1与车门钣2金之间,同时还与车门窗框7、门框装饰条9配合,对车门形成一整圈密封。由上述可知,门胶条包括了顶框3、侧围4、第一接角5和第二接角6。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顶框3、侧围4采用的是EPDM海绵胶,密度为0.65±0.15g/cm3,有利于顶框泡管31、侧围泡管41与车门钣金2形成有效的压合面,形成有效的防水区域。同时,对顶框3、侧围4的外壁进行喷涂,形成顶框涂层32和侧围涂层42,常用的涂料有蓝欧LP2008S,涂层厚度要求≥10μm,保证耐久性的同时,解决海绵泡管的动态异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应用于汽车车门,压紧设置于车门内板与车门钣金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框、侧围、第一接角和第二接角,所述顶框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接角、第二接角与侧围两端相接,形成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应用于汽车车门,压紧设置于车门内板与车门钣金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框、侧围、第一接角和第二接角,所述顶框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接角、第二接角与侧围两端相接,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卡接装配于车门窗框,所述顶框为中空结构,并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和干涉密封的顶框唇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呈U型,其装配有用于安装的侧围卡扣,并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和干涉密封的侧围唇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侧围均延伸有泡管,所述泡管设有若干排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门密封防水的门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晖童伟廖鸿吴湧毅刘志潜董松梅侯峰叶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