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93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驱动件,其设于母模板外侧;推杆,横向设于母模板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推杆运动;顶出板,其与母模仁间设有运动空间,所述顶出板上开设有凹槽,推杆的一端设于凹槽中,推杆运动时带动顶出板上下移动;弹性元件,设于母模仁中,一端抵触顶出板的底端,一端抵触母模仁;镶针,一端固定于顶出板中,一端成型产品的孔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不会在产品表面有流痕,进而在后期硬化膜处理时不会有彩虹印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注塑成型镜面产品时,产品的双面需要经过硬化膜处理以保护产品,因此产品的成型表面不允许有任何流痕,否则产品在硬化膜处理时会产生彩虹印,即硬化膜在特定光源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彩虹印现象。然而,请参阅图1所示,其绘示了一种产品的示意图。所述产品10上有孔洞11时,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的模具结构使用入子直接成型孔洞11,则产品10表面容易有流痕,后期硬化膜处理时会有彩虹印现象,降低产品10良率,不满足客户的需求。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注塑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结构,该注塑模具结构在成型孔洞时,不会在产品表面有流痕,且在后期硬化膜处理时不会有彩虹印现象,提高产品良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公模仁及母模仁,该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驱动件,其设于母模板外侧;推杆,横向设于母模板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推杆运动;顶出板,其与母模仁间设有运动空间,所述顶出板上开设有凹槽,推杆的一端设于凹槽中,推杆运动时带动顶出板上下移动;弹性元件,设于母模仁中,一端抵触顶出板的底端,一端抵触母模仁;镶针,一端固定于顶出板中,一端成型产品的孔洞。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上耐磨块及下耐磨块,分别设于推杆的上下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油缸。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板具有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所述凹槽开设于上顶出板中,所述镶针的一端固定于下顶出板中。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由推杆至顶出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通过斜面所述推杆压迫所述顶出板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在向公模仁、母模仁组成的型腔中注入熔融的塑胶成型产品的同时填平孔洞,在保压状态时通过驱动件驱动推杆运动,推杆运动压迫顶出板向下运动,顶出板向下运动带动镶针向下运动,成型出产品上的孔洞,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注塑时不填平孔洞,使用入子直接成型出产品的孔洞。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不会在产品表面有流痕,进而在后期硬化膜处理时不会有彩虹印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满足客户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绘示一产品的示意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结构一剖视图。图4绘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结构另一剖视图。图6绘示图5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其中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结构一剖视图,图4绘示了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注塑模具结构另一剖视图,图6绘示图5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公模板100、母模板101、公模仁102及母模仁103,公模仁102与母模仁103组成成型产品10的型腔,所述产品10具有孔洞11,该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驱动件200,其设于母模板101外侧,具有驱动功能;推杆201,横向设于母模板101中,所述驱动件200驱动推杆201运动;顶出板202,其与母模仁103间设有运动空间S,所述顶出板202上开设有凹槽205,推杆201的一端设于凹槽205中,推杆201运动时带动顶出板202上下移动,所述运动空间S供顶出板202上下移动,更具体地,所述推杆201逐渐伸入凹槽205中,顶出板202在推杆201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所述推杆201逐渐退出凹槽205,所述顶出板202向上移动回位;弹性元件206,设于母模仁103中,一端抵触顶出板202的底端,一端抵触母模仁103,辅助顶出板202回位;镶针207,一端固定于顶出板202中,一端成型产品10的孔洞11。其中,所述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上耐磨块208及下耐磨块209,分别设于推杆201的上下两侧,起到耐磨作用,防止推杆201来回移动损坏模具。其中,所述驱动件200为油缸,驱动推杆201来回运动。其中,为了增强顶出板202的强度,所述顶出板202具有上顶出板203及下顶出板204,所述凹槽205开设于上顶出板203中,所述镶针207的一端固定于下顶出板204中。其中,所述凹槽205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由推杆201至顶出板202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通过斜面所述推杆201压迫所述顶出板202上下移动,即推杆201逐渐深入凹槽205中,推杆201会压迫所述斜面从而使顶出板202向下移动,推杆201逐渐退出凹槽205,斜面不再受推杆201的压力从而使顶出板202向上回位。其中,所述弹性元件206为弹簧,顶出板202向下移动时,所述弹簧受压缩,顶出板202向上移动时,弹簧的弹力辅助顶出板202向上移动。请再次参阅图2、图4及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合模后,注塑成型产品10时,首先向公模仁102、母模仁103组成的型腔中注入熔融的塑胶成型产品10并同时填平孔洞11,然后,在模具保压状态时,通过驱动件200驱动推杆201运动,推杆201逐渐深入凹槽205中压迫顶出板202向下移动,顶出板202向下移动带动镶针207向下移动,镶针207向下移动插入产品10中成型出产品10的孔洞11。成型孔洞11后,驱动件200带动推杆201退出凹槽205,顶出板202向上回位带动镶针207回位,退出产品10的孔洞11。开模顶出产品10即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注塑时不填平孔洞11,使用入子直接成型出产品10的孔洞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不会在产品10表面有流痕,进而在后期硬化膜处理时不会有彩虹印现象,提高了产品良率,满足客户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公模仁及母模仁,其特征在于,该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n驱动件,其设于母模板外侧;/n推杆,横向设于母模板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推杆运动;/n顶出板,其与母模仁间设有运动空间,所述顶出板上开设有凹槽,推杆的一端设于凹槽中,推杆运动时带动顶出板上下移动;/n弹性元件,设于母模仁中,一端抵触顶出板的底端,一端抵触母模仁;/n镶针,一端固定于顶出板中,一端成型产品的孔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公模仁及母模仁,其特征在于,该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
驱动件,其设于母模板外侧;
推杆,横向设于母模板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推杆运动;
顶出板,其与母模仁间设有运动空间,所述顶出板上开设有凹槽,推杆的一端设于凹槽中,推杆运动时带动顶出板上下移动;
弹性元件,设于母模仁中,一端抵触顶出板的底端,一端抵触母模仁;
镶针,一端固定于顶出板中,一端成型产品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结构还包括上耐磨块及下耐磨块,分别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水孙家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