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获取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然后对支撑杆的两端进行起吊,接着将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置于在空心梁内孔的一端,下放支撑杆并松开起吊装置对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所在一端的支撑杆的端部的吊装,然后移动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使其朝向另一端移动,其中,先将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中前侧的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调节其上方下调节螺母对支撑底座重新进行支撑后再将后侧的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同样调节其上方下调节螺母对支撑底座重新进行支撑,最后将整个支撑杆移出空心梁内孔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轻松方便,能够方便的将支撑杆从空心梁内孔中抽出,避免了对空心梁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常用的装配式桥型截面形状有实心梁和空心梁两种。实心梁,其具有形状简单,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建筑物高度小,结构整体刚度大等优点,但截面材料不经济,自重大,运输不便,而若现浇施工受季节及气候影响,又需模板与支架,跨径一般不超过8米。空心梁较同跨径的实心梁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建筑高度又较同跨径的Ť梁小,其中间挖空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减轻自重,同时充分利用材料。而空心梁又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预制的空心梁,需要对空心的部分支模,然后在用模板支撑装置对模板进行支撑。在内模支护的过程中,需要空心梁的内孔中穿过一根支撑杆,然后在支撑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顶杆以对内模板进行支撑。但是在拆模的过程中,需要将支撑杆从空心梁中抽出,如果直接通过卷扬机拉出,那么支撑杆就会在空心梁的内孔中拖行,势必会对空心梁内部造成损伤,另外在拖成过程中相互的摩擦也会对支撑杆的拖行造成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将支撑杆从空心梁内孔中抽出的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底座,两个支撑底座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为通槽且为V形槽,支撑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底座,支撑底座上且位于限位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沿竖直方向穿过于支撑底座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与支撑底座滑动配合,调节螺杆且位于支撑底座下方的杆体上螺纹配合有下调节螺母以能够抵接在支撑底座的下表面上对其进行支撑,调节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上,移动底座的下表面上安装有行走轮;(2)设置空心梁的一端为滑入端,另一端为滑出端,利用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和滑出端外的端部进行起吊,使支撑杆与空心梁内孔的底面相隔,利用起吊装置沿空心梁内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端部靠近于空心梁的滑入端端部;(3)将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在空心梁的内孔中且靠近于空心梁滑入端的端部,并且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使支撑杆与限位卡槽相对应,下放支撑杆,将支撑杆沿限位卡槽长度方向置于在限位卡槽上,松开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外的一端的吊装,利用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进行支撑,同时拉动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出端外的一端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使支撑杆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4)当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移动至空心梁内孔且位于空心梁滑出端的位置时,对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的移动进行控制,其中,先控制朝向空心梁滑出端一侧的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然后调节其位置,使其落至底面上,接着对其上方的下调节螺母进行旋移,重新对其上方的支撑底座进行支撑,然后重新控制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使另外一个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后落至地面,旋移其上方调节螺母对其对应的支撑底座进行支撑后,继续控制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杆的末端从空心梁滑出端的内孔中移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轻松方便,能够方便的将支撑杆从空心梁内孔中抽出,避免了对空心梁的伤害。附图说明为了使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底座1,两个支撑底座1之间通过连接支架2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为通槽且为V形槽,支撑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底座3,支撑底座1上且位于限位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调节螺杆4,调节螺杆4沿竖直方向穿过于支撑底座1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与支撑底座1滑动配合,调节螺杆4且位于支撑底座1下方的杆体上螺纹配合有下调节螺母5以能够抵接在支撑底座1的下表面上对其进行支撑,调节螺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3上,移动底座3的下表面上安装有行走轮6;(2)设置空心梁的一端为滑入端,另一端为滑出端,利用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和滑出端外的端部进行起吊,使支撑杆与空心梁内孔的底面相隔,利用起吊装置沿空心梁内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端部靠近于空心梁的滑入端端部;(3)将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在空心梁的内孔中且靠近于空心梁滑入端的端部,并且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使支撑杆与限位卡槽相对应,下放支撑杆,将支撑杆沿限位卡槽长度方向置于在限位卡槽上,松开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外的一端的吊装,利用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进行支撑,同时拉动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出端外的一端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使支撑杆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4)当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移动至空心梁内孔且位于空心梁滑出端的位置时,对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的移动进行控制,其中,先控制朝向空心梁滑出端一侧的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然后调节其位置,使其落至底面上,接着对其上方的下调节螺母进行旋移,重新对其上方的支撑底座进行支撑,然后重新控制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使另外一个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后落至地面,旋移其上方调节螺母对其对应的支撑底座进行支撑后,继续控制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杆的末端从空心梁滑出端的内孔中移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这样做,靠近于所述限位卡槽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固定卡块7,固定卡块7朝向所述限位卡槽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固定卡槽,固定卡槽为通槽且为V形槽,固定卡槽与所述限位卡槽之间形成有用于对待拆卸支撑杆进行夹持的夹持空间,固定卡块7上且位于固定卡槽的两侧分别穿设有固定螺杆8,固定螺杆8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且能够沿其长度方向与固定卡块7滑动配合,固定螺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固定螺杆8且位于固定卡块7上方的杆身上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母9,固定螺母9以能够压紧在固定卡块7上使其固定卡块7和所述支撑底座1对待拆卸支撑杆进行夹持。先拆除固定卡块,在将支撑杆放置在限位卡槽上后,再安装固定卡块,利用上下的固定卡槽和限位卡槽对支撑杆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获取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底座,两个支撑底座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为通槽且为V形槽,支撑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底座,支撑底座上且位于限位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沿竖直方向穿过于支撑底座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与支撑底座滑动配合,调节螺杆且位于支撑底座下方的杆体上螺纹配合有下调节螺母以能够抵接在支撑底座的下表面上对其进行支撑,调节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上,移动底座的下表面上安装有行走轮;/n(2)设置空心梁的一端为滑入端,另一端为滑出端,利用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和滑出端外的端部进行起吊,使支撑杆与空心梁内孔的底面相隔,利用起吊装置沿空心梁内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端部靠近于空心梁的滑入端端部;/n(3)将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在空心梁的内孔中且靠近于空心梁滑入端的端部,并且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位于支撑杆的下方,使支撑杆与限位卡槽相对应,下放支撑杆,将支撑杆沿限位卡槽长度方向置于在限位卡槽上,松开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外的一端的吊装,利用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进行支撑,同时拉动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出端外的一端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使支撑杆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n(4)当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移动至空心梁内孔且位于空心梁滑出端的位置时,对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的移动进行控制,其中,先控制朝向空心梁滑出端一侧的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然后调节其位置,使其落至底面上,接着对其上方的下调节螺母进行旋移,重新对其上方的支撑底座进行支撑,然后重新控制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使另外一个移动底座移出空心梁内孔后落至地面,旋移其上方调节螺母对其对应的支撑底座进行支撑后,继续控制支撑杆和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朝向空心梁滑出端外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杆的末端从空心梁滑出端的内孔中移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支撑杆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底座,两个支撑底座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为通槽且为V形槽,支撑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底座,支撑底座上且位于限位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根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沿竖直方向穿过于支撑底座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与支撑底座滑动配合,调节螺杆且位于支撑底座下方的杆体上螺纹配合有下调节螺母以能够抵接在支撑底座的下表面上对其进行支撑,调节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上,移动底座的下表面上安装有行走轮;
(2)设置空心梁的一端为滑入端,另一端为滑出端,利用起吊装置对支撑杆且位于空心梁滑入端和滑出端外的端部进行起吊,使支撑杆与空心梁内孔的底面相隔,利用起吊装置沿空心梁内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位于空心梁滑入端的一端端部靠近于空心梁的滑入端端部;
(3)将内模支撑杆辅助移动装置放置在空心梁的内孔中且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均,侯杰,胡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