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超精密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振动抛光复杂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复杂结构在航空航天、航海、生物置换、电器、武器、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复杂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性能;复杂结构或非球面光学零件能有效的矫正各种类型像差,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识别能力;复杂结构的发动机可有效提高工作效能;同时,随着产品外形设计日趋复杂、高精度、细微化,生物医疗、模具、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多的应用了复杂结构。随着对复杂结构零件使用性能要求和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对其抛光的要求在于一方面要保证零件的面形精度和表面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加工效率。目前对于复杂结构的加工,常见的抛光技术包括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型技术、磨粒射流抛光技术、电解抛光技术等。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型技术一般是通过较小的抛光工具来适应工件曲面曲率变化,以牺牲抛光效率来获得较高的面形精度,因此,效率与精度很难兼顾,同时表面质量对磨粒尺寸较敏感。磨粒射流抛光技术包括气射流抛光、水射流抛光、冰粒射流抛光等,其主要通过喷嘴小孔高速喷出的混有磨粒的抛光液作用于工件表面,利用磨粒粒子的高效碰撞剪切作用达到磨削去除材料的效果。例如东北大学【Z.Wang,H.Li,Y.Tian,Z.WangandJ.Zhao.“Analyticalmodelofdynamicandoverlappedfootprintsinabrasiveairjetpolishi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振动装置;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连接,抛光系统内设有用于产生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抛光液,抛光液从抛光系统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经抛光液循环装置后从抛光系统另一侧面顶部进入抛光系统,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述抛光系统内设有旋转装置、搅拌装置,带动抛光液以一定转速旋转,并使其均匀分散;工件与振动装置连接,并浸入抛光液内,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使抛光液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完成工件表面的振动抛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振动装置;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连接,抛光系统内设有用于产生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抛光液,抛光液从抛光系统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经抛光液循环装置后从抛光系统另一侧面顶部进入抛光系统,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述抛光系统内设有旋转装置、搅拌装置,带动抛光液以一定转速旋转,并使其均匀分散;工件与振动装置连接,并浸入抛光液内,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使抛光液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完成工件表面的振动抛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抛光复杂结构的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水平振动装置和竖直振动装置;
所述的抛光系统包括抛光液(3)、抛光池(17)、旋转装置和搅拌装置(16);所述抛光液(3)置于抛光池(17)内;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动盘(18)和步进电机(19),转动盘(18)置于抛光池(17)底部,由步进电机(19)驱动旋转,带动抛光液(3)旋转;所述搅拌装置(16)置入抛光池(17)内,使抛光液(3)均匀分散;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相连接,抛光液(3)从抛光池(17)底部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
所述抛光液循环装置位于抛光池(17)下方,包括循环管路(1)及通过循环管路(1)依次相连的过滤装置(22)、柱塞泵(21)和温控装置(20);所述循环管路(1)两端分别与抛光池(17)两侧面的顶端、底部连接,用于抛光液(3)的循环流动;所述抛光液(3)从抛光池(17)一侧面底部流出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后首先流入过滤装置(22),过滤装置(22)通过循环管路(1)与柱塞泵(21)连接,柱塞泵(21)为抛光液(3)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所述柱塞泵(21)一侧与过滤装置(22)连接,另一侧通过循环管路(1)经过温控装置(20)与抛光池(17)另一侧面顶部连通,抛光液(3)从顶部进入抛光池(17),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温控装置(20)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温度调节装置,用于保证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抛光液(3)温度恒定;
所述水平振动装置包括固定支座(2)、滑轨(5)、第一滑块(4)、第一夹具(6)、水平方向振动器(7)和第二滑块(13);所述固定支座(2)呈L型,固定支座(2)的竖直端与外部支承固接;水平端置于抛光池(17)上方,端部与滑轨(5)连接,滑轨(5)与第一滑块(4)配合连接,使第一滑块(4)在竖直方向有一定行程;所述第一夹具(6)与第一滑块(4)连接,水平方向振动器(7)与第一夹具(6)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3)与水平方向振动器(7)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竖直振动装置置于抛光池(17)上方,从上至下依次为固定台(9)、第二夹具(10)、竖直方向振动器(11)、T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江,贺增旭,宋传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