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84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0
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方法及装置,基于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实现,属于精密/超精密加工领域。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水平振动装置和竖直振动装置。方法通过配制具有剪切增稠效应的抛光液,利用抛光液中的化学物质将工件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层容易去除的化学反应层;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保证抛光液能够发生剪切增稠现象,通过粒子簇的微切削作用去除化学反应层;新鲜表面再次与化学物质反应继而再次被去除。通过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可大幅度提高抛光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超光滑、少/无损伤的抛光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解决复杂结构的特殊位置难以抛光、抛光均匀性差、抛光效率低、抛光表面质量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超精密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振动抛光复杂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复杂结构在航空航天、航海、生物置换、电器、武器、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复杂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性能;复杂结构或非球面光学零件能有效的矫正各种类型像差,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识别能力;复杂结构的发动机可有效提高工作效能;同时,随着产品外形设计日趋复杂、高精度、细微化,生物医疗、模具、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多的应用了复杂结构。随着对复杂结构零件使用性能要求和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对其抛光的要求在于一方面要保证零件的面形精度和表面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加工效率。目前对于复杂结构的加工,常见的抛光技术包括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型技术、磨粒射流抛光技术、电解抛光技术等。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型技术一般是通过较小的抛光工具来适应工件曲面曲率变化,以牺牲抛光效率来获得较高的面形精度,因此,效率与精度很难兼顾,同时表面质量对磨粒尺寸较敏感。磨粒射流抛光技术包括气射流抛光、水射流抛光、冰粒射流抛光等,其主要通过喷嘴小孔高速喷出的混有磨粒的抛光液作用于工件表面,利用磨粒粒子的高效碰撞剪切作用达到磨削去除材料的效果。例如东北大学【Z.Wang,H.Li,Y.Tian,Z.WangandJ.Zhao.“Analyticalmodelofdynamicandoverlappedfootprintsinabrasiveairjetpolishingofopticalglass.”InternationalJournalofMachineToolsandManufacture,2019,141:59-77.】利用气射流抛光技术对光学玻璃表面进行加工,得到较好的表面质量。但是这种抛光方法由于喷嘴尺寸较小、极易堵塞且一般为单喷嘴方式、作用点小等限制,抛光效率较低。电解抛光加工质量较好,加工效率高,但仅适用于部分金属工件,且电解液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专利(CN201210192915.8)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增稠效应的超精密曲面的抛光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剪切速率非线性变化特性,依靠加工区域受剪切作用而使抛光液表观粘度增大,增大磨粒把持力,从而利用磨粒产生的微切削作用实现材料去除。但是这种抛光方法仅仅依靠抛光液转动实现剪切增稠抛光加工效率较低,而且很难实现整个复杂结构的全表面有效均匀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复杂结构抛光存在诸如复杂结构的特殊位置难以抛光、抛光均匀性差、抛光效率低、抛光表面质量不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振动抛光复杂结构的方法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基于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实现,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振动装置。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连接,抛光系统内设有用于产生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抛光液,抛光液从抛光系统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经抛光液循环装置后从抛光系统另一侧面顶部进入抛光系统,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的抛光系统内设有旋转装置、搅拌装置,带动抛光液以一定转速旋转,并使其均匀分散。工件与振动装置连接,并浸入抛光液内,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使抛光液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完成工件表面的振动抛光。具体的: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水平振动装置和竖直振动装置。所述的抛光系统包括抛光液3、抛光池17、旋转装置和搅拌装置16。所述抛光液3置于抛光池17内,抛光液3由磨粒24、多羟基聚合物25、pH调节剂、氧化剂和防腐剂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混合均匀而成。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动盘18和步进电机19,转动盘置于抛光池17底部,由步进电机19驱动旋转,带动抛光液3以一定转速旋转。所述搅拌装置16置入抛光池17内,用于搅拌抛光液3,使抛光液3均匀分散。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相连接,抛光液3从抛光池17底部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所述抛光液循环装置位于抛光池17下方,包括循环管路1及通过循环管路1依次相连的过滤装置22、柱塞泵21和温控装置20。所述循环管路1两端分别与抛光池17侧面顶端与底部连接,用于抛光液3的循环流动。所述抛光液3从抛光池17一侧面底部流出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后首先流入过滤装置22,过滤掉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磨屑;过滤装置22通过循环管路1与柱塞泵21连接,柱塞泵21为抛光液3循环流动提供动力,确保循环过程持续进行;所述柱塞泵21一侧与过滤装置22连接,另一侧通过循环管路1经过温控装置20与抛光池17另一侧面顶部连通,抛光液3从顶部进入抛光池17,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温控装置20包括温度传感器A与温度调节装置B,用于保证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抛光液3温度恒定,确保抛光液3的粘度等物理性质不发生变化,保证抛光条件的一致性。所述水平振动装置包括固定支座2、滑轨5、第一滑块4、第一夹具6、水平方向振动器7和第二滑块13。所述固定支座2呈L型,固定支座2的竖直端与外部支撑固接,水平端置于抛光池17上方,端部与滑轨5连接,滑轨5与第一滑块4配合连接,使第一滑块4在竖直方向有一定行程。所述第一夹具6与第一滑块4通过螺栓连接,水平方向振动器7通过螺栓与第一夹具6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3与水平方向振动器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竖直振动装置置于抛光池17上方,从上至下依次为固定台9、第二夹具10、竖直方向振动器11、T型滑轨12、电主轴14、连接块8和工件15。所述固定台9起支撑作用,第二夹具10通过螺栓与固定台9底部连接。所述竖直方向振动器11通过螺栓与第二夹具10连接。所述T型滑轨12与竖直方向振动器11的输出端连接,T型滑轨12水平部分为滑轨。所述电主轴14与第二滑块13的下端连接,为工件15自转提供动力。所述连接块8与电主轴14连接,工件15粘接在连接块8底部。一种基于上述装置实现的复杂结构抛光方法,该方法利用非牛顿流体抛光液3中的氧化剂与工件15表面生成一层易去除的化学反应层,然后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使抛光液发生剪切增稠现象,抛光液3中的多羟基聚合物将磨粒包裹,形成粒子簇26,增大磨粒把持力,利用粒子簇26的微切削作用去除化学反应层。新鲜表面再次与抛光液中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化学反应层,继而再次被去除,这样不断进行反应、去除,最终可获得平整光洁的表面,实现对工件15表面的抛光。复杂结构工件由于具有不规则的几何结构,抛光液中的化学物质与工件的表面层快速反应生成化学反应层,工件在自转的同时分别通过一定振幅和频率的水平振动和竖直振动,同时结合抛光液的旋转,保证在此条件下抛光液可发生剧烈的剪切增稠现象,使得粒子簇可以冲刷到复杂结构的各工作表面将化学反应层去除,实现工件的高效抛光,可获得超光滑、低损伤甚至无损伤的工作表面。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具有剪切增稠效应的抛光液3,将磨粒24、多羟基聚合物25、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振动装置;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连接,抛光系统内设有用于产生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抛光液,抛光液从抛光系统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经抛光液循环装置后从抛光系统另一侧面顶部进入抛光系统,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述抛光系统内设有旋转装置、搅拌装置,带动抛光液以一定转速旋转,并使其均匀分散;工件与振动装置连接,并浸入抛光液内,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使抛光液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完成工件表面的振动抛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振动装置;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连接,抛光系统内设有用于产生剪切增稠与化学复合效应的抛光液,抛光液从抛光系统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经抛光液循环装置后从抛光系统另一侧面顶部进入抛光系统,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述抛光系统内设有旋转装置、搅拌装置,带动抛光液以一定转速旋转,并使其均匀分散;工件与振动装置连接,并浸入抛光液内,通过工件振动与抛光液旋转耦合的方式使抛光液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完成工件表面的振动抛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结构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抛光复杂结构的装置包括抛光系统、抛光液循环装置、水平振动装置和竖直振动装置;
所述的抛光系统包括抛光液(3)、抛光池(17)、旋转装置和搅拌装置(16);所述抛光液(3)置于抛光池(17)内;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动盘(18)和步进电机(19),转动盘(18)置于抛光池(17)底部,由步进电机(19)驱动旋转,带动抛光液(3)旋转;所述搅拌装置(16)置入抛光池(17)内,使抛光液(3)均匀分散;所述抛光系统与抛光液循环装置相连接,抛光液(3)从抛光池(17)底部侧面流出通过管路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
所述抛光液循环装置位于抛光池(17)下方,包括循环管路(1)及通过循环管路(1)依次相连的过滤装置(22)、柱塞泵(21)和温控装置(20);所述循环管路(1)两端分别与抛光池(17)两侧面的顶端、底部连接,用于抛光液(3)的循环流动;所述抛光液(3)从抛光池(17)一侧面底部流出进入抛光液循环装置后首先流入过滤装置(22),过滤装置(22)通过循环管路(1)与柱塞泵(21)连接,柱塞泵(21)为抛光液(3)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所述柱塞泵(21)一侧与过滤装置(22)连接,另一侧通过循环管路(1)经过温控装置(20)与抛光池(17)另一侧面顶部连通,抛光液(3)从顶部进入抛光池(17),完成整个抛光液循环过程;所述温控装置(20)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温度调节装置,用于保证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抛光液(3)温度恒定;
所述水平振动装置包括固定支座(2)、滑轨(5)、第一滑块(4)、第一夹具(6)、水平方向振动器(7)和第二滑块(13);所述固定支座(2)呈L型,固定支座(2)的竖直端与外部支承固接;水平端置于抛光池(17)上方,端部与滑轨(5)连接,滑轨(5)与第一滑块(4)配合连接,使第一滑块(4)在竖直方向有一定行程;所述第一夹具(6)与第一滑块(4)连接,水平方向振动器(7)与第一夹具(6)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3)与水平方向振动器(7)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竖直振动装置置于抛光池(17)上方,从上至下依次为固定台(9)、第二夹具(10)、竖直方向振动器(11)、T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江贺增旭宋传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