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71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9
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包括插刀板、气动夹爪、压板、纵向移动机构及径向移动机构,注胶下模两侧对称设有复数个拉片注胶槽,每个拉片注胶槽的外侧均设有使拉头竖直定位且分链柱朝上的拉头定位槽,每个拉头定位槽的中上部外侧均设有让位缺口槽,拉头定位槽旁侧设有插刀板,每个插刀板对应配设有气动夹爪,每个插刀板间隔设有复数个U型插刀,每个U型插刀对应从让位缺口槽进入并夹设在拉头下翼板扩大处的两侧,U型插刀的内侧宽度小于拉头下翼板的最大宽度,每个插刀板旁侧设有压持于注胶拉片顶面的压板。该脱模装置,适于拉片上的塑料或橡胶内侧与拉头下端头侧壁的距离小于8mm的拉链头注胶,脱模简单便捷,脱模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拉链制造设备
,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拉链头主要包括拉头本体及拉片,其中,拉头本体包括上翼片、下翼片和分链柱,上翼片和下翼片由分链柱相连并形成一供链牙通过的Y字型通道,拉片的下部开设一个配合连接在上翼片顶端的连接孔。目前,许多拉链头生产厂家在拉片的尾端部注塑有橡胶或硅胶,一方面可提高拉片与消费者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消费者的拉合;另一方面可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拉链头的美观性。这类注胶拉链头的生产流程如下:先由人工将待注胶的拉链头逐个摆放至注塑模具的模芯内;接着将注塑模具推送到注塑机头下方进行注胶;待注胶完成后将注塑模具拉出,并由人工对整片注胶拉链头进行脱模,脱模时需要逐个使注胶拉链头从注塑模具的拉头模芯中分离。这种采用人工对注胶拉链头进行逐个脱模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极其低下,难以满足注胶拉头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以解决现有采用人工脱模的方式,工作量大、效率极其低下,难以满足注胶拉头批量生产的需求等缺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包括插刀板、气动夹爪、压板、驱动插刀板沿纵向方向升降的纵向移动机构以及驱动插刀板和压板沿径向方向移动的径向移动机构,注胶下模轴向上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复数个拉片注胶槽,每个拉片注胶槽的外侧分别对应设有一个使拉头竖直定位且分链柱一端朝上的拉头定位槽,每个拉头定位槽的中上部外侧均设有一个让位缺口槽,每侧的复数个拉头定位槽的旁侧设有一个所述插刀板,每个插刀板对应配设有一个所述气动夹爪,每个所述插刀板间隔设有复数个U型插刀,每个U型插刀对应从所述让位缺口槽进入并夹设在拉头下翼板扩大处的两侧,所述U型插刀的内侧宽度小于拉头下翼板的最大宽度,每个插刀板旁侧分别平行设有一个所述压板,每个压板对应压持于注胶拉片的顶面上。具体地,上述径向移动机构包括径向移动轨道、径向移动滑块以及径向移动驱动缸,所述径向移动轨道垂直设于所述插刀板的上方,所述径向移动滑块配合设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上,所述径向移动驱动缸与所述径向移动滑块连接。具体地,上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纵向移动驱动缸,该两个纵向移动驱动缸设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下方并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每个插刀板的侧面设有两个所述气动夹爪,两个所述气动夹爪的缸体分别固定于所述径向移动滑块的侧壁上,每个气动夹爪内侧的夹臂与所述插刀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插刀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一个承接板,所述气动夹爪的夹臂通过所述承接板与所述插刀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压板截面为倒置L型,该压板的上部向拉头定位槽一侧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拉头之间具有间距。进一步地,上述每个所述气动夹爪的缸体上固定有一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一个竖直连接柱,所述竖直连接柱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技术的脱模装置,主要针对拉片平放在拉头上翼板时拉片上的塑料或橡胶内侧与拉头下端头侧壁的距离小于8mm而设计的,对注胶下模的拉头定位槽进行改进,使拉头竖直定位且分链柱一端朝上,即拉头与拉片垂直,由插刀板上的U型插刀对应从拉头定位槽的让位缺口槽进入夹持在拉头下翼板扩大处的两侧,同时使压板压持在注胶拉片上,在纵向移动机构作用下,两侧对称的插刀板及压板将整片注胶拉链头共同抬起,完成注胶拉链头的脱模;然后在径向移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至注塑上模的旁侧,气动夹爪的夹臂缩回,使脱模后的注胶拉链头掉落。该结构的脱模装置,脱模简单便捷,脱模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资源,适于注胶拉链头的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注胶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插刀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插刀板及压板作用在注胶拉链头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插刀板10、气动夹爪20、压板30、纵向移动机构以及径向移动机构。参照图3,注胶下模60轴向上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复数个间隔分布的拉片注胶槽61,每个拉片注胶槽61的外侧分别对应设有一个使拉头竖直定位且分链柱一端朝上的拉头定位槽62,每个拉头定位槽62的中上部外侧均设有一个让位缺口槽620,拉链头的拉片置于拉片注胶槽61上,而拉头定位在拉头定位槽62,拉片与拉头成垂直状态,且拉头下翼板的中上部露出让位缺口槽620。参照图1和图2,上述注胶下模60轴向两侧的拉头定位槽62旁侧分别设有一个插刀板10,参照图4,每个插刀板10包括间隔设置的复数个U型插刀11,所述U型插刀11的内侧宽度小于拉头下翼板的最大宽度。每个插刀板10对应配设有一个气动夹爪20,每个插刀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一个承接板12,气动夹爪20内侧的夹臂通过承接板12与插刀板10固定连接,以驱动插刀板10上的每个U型插刀11对应从让位缺口槽620进入或离开拉头下翼板扩大处的两侧。参照图1和图2,上述每个插刀板10旁侧分别平行设有一个压板30,压板30截面为倒置L型,该压板30的上部向拉头定位槽一侧设有延伸部31,所述延伸部与拉头之间具有间距。上述每个气动夹爪20的缸体上固定有一个连接板21,每个连接板21固定连接一个竖直连接柱22,竖直连接柱22与压板30固定连接,每个压板30对应压持于注胶拉片的顶面上,保证脱模时拉链头及注胶拉片两端的作用力均衡,可防止因受力不均出现拉头一端被插刀板抬起而注胶拉片一端扔粘连在拉片注胶槽61上。参照图1和图2,上述径向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插刀板10和压板30沿径向方向移动,该径向移动机构包括径向移动轨道41、径向移动滑块42以及径向移动驱动缸43,所述径向移动轨道41垂直设于所述插刀板10的上方,所述径向移动滑块42配合设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41上,所述径向移动驱动缸43与所述径向移动滑块42连接。参照图1和图2,上述纵向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插刀板10沿纵向方向升降,该纵向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纵向移动驱动缸51,该两个纵向移动驱动缸51设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41下方并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41固定连接,每个插刀板10侧壁上的两个气动夹爪20的缸体都固定于所述径向移动滑块41的侧壁上,所述压板31连接于所述气缸夹爪20的缸体上。本技术的脱模装置,参照图1至图5,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将注胶完成后的注胶下模移动至本脱模装置下方,压板30压持在注胶拉片顶面上;然后气动夹爪20动作,驱动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刀板、气动夹爪、压板、驱动插刀板沿纵向方向升降的纵向移动机构以及驱动插刀板和压板沿径向方向移动的径向移动机构,注胶下模轴向上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复数个拉片注胶槽,每个拉片注胶槽的外侧分别对应设有一个使拉头竖直定位且分链柱一端朝上的拉头定位槽,每个拉头定位槽的中上部外侧均设有一个让位缺口槽,每侧的复数个拉头定位槽的旁侧设有一个所述插刀板,每个插刀板对应配设有一个所述气动夹爪,每个所述插刀板间隔设有复数个U型插刀,每个U型插刀对应从所述让位缺口槽进入并夹设在拉头下翼板扩大处的两侧,所述U型插刀的内侧宽度小于拉头下翼板的最大宽度,每个插刀板旁侧分别平行设有一个所述压板,每个压板对应压持于注胶拉片的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刀板、气动夹爪、压板、驱动插刀板沿纵向方向升降的纵向移动机构以及驱动插刀板和压板沿径向方向移动的径向移动机构,注胶下模轴向上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复数个拉片注胶槽,每个拉片注胶槽的外侧分别对应设有一个使拉头竖直定位且分链柱一端朝上的拉头定位槽,每个拉头定位槽的中上部外侧均设有一个让位缺口槽,每侧的复数个拉头定位槽的旁侧设有一个所述插刀板,每个插刀板对应配设有一个所述气动夹爪,每个所述插刀板间隔设有复数个U型插刀,每个U型插刀对应从所述让位缺口槽进入并夹设在拉头下翼板扩大处的两侧,所述U型插刀的内侧宽度小于拉头下翼板的最大宽度,每个插刀板旁侧分别平行设有一个所述压板,每个压板对应压持于注胶拉片的顶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移动机构包括径向移动轨道、径向移动滑块以及径向移动驱动缸,所述径向移动轨道垂直设于所述插刀板的上方,所述径向移动滑块配合设于所述径向移动轨道上,所述径向移动驱动缸与所述径向移动滑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伟杨其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展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