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述炉渣处理系统包括沉渣池,所述沉渣池的下端对称设有两组支腿,所述沉渣池内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沉渣池转动连接,且活动板的另一端设有吊环,所述沉渣池的两端均设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螺丝与沉渣池固定连接,且电动葫芦的绕线轴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吊环上,所述沉渣池的上端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轨道行走小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工作,可以有效保证炉渣处理安全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炉渣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化工以及冶金为主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冶炼燃烧的环节一般有高温炉渣排出,从工业窑炉中出来的炉渣温度往往很高,一般可达1200℃~1600℃,因此不能直接排出或用于其它工艺,需要在此之前对其进行冷却操作,目前工业窑炉炉渣的冷却方式普遍采用将排出的炉渣先置于盛有冷却水的渣池中,利用冷却水对高温炉渣降温,之后通过捞渣装置将冷却后的炉渣打捞,打捞出的炉渣即可运输至其它工艺生产。高炉冶炼是连续性生产,渣池需要及时将处理过的水渣排出,一旦堆积过量就会造成生产事故。因渣池温度较高,周围会有水蒸气弥漫,影响视线,只凭摄像头观测的话会很不准确,但是由于水冲渣工艺的特点,炉渣在沉渣池内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匀,使得炉渣渣位的判断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处理炉渣用智能协同控制系统,使得炉渣的处理变得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述炉渣处理系统包括沉渣池,所述沉渣池的下端对称设有两组支腿,所述沉渣池内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沉渣池转动连接,且活动板的另一端设有吊环,所述沉渣池的两端均设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螺丝与沉渣池固定连接,且电动葫芦的绕线轴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吊环上,所述沉渣池的上端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轨道行走小车,且轨道行走小车的下端设有抓斗,所述抓斗的上端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下端设有排风机,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还设有储料斗;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溢流管、过滤池、输送泵和存储罐,所述溢流管位于沉渣池的上端,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沉渣池连通,且溢流管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的上侧,所述过滤池位于沉渣池的一侧,且过滤池内设有砾石过滤层,所述过滤池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输送泵位于过滤池和存储罐之间,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排水口连通,且输送泵的输出端与存储罐连通;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荷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荷重传感器位于支腿的底部,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沉渣池的内侧,所述摄像头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架和固定座上。优选的,所述沉渣池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前端设有导轮。优选的,所述沉渣池的中部设有V形底板,且沉渣池的一端下侧设有废水出口。优选的,所述沉渣池呈矩形状,且沉渣池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排污口。优选的,所述支腿分别设置在沉渣池的四个拐角处。优选的,所述储料斗呈锥形状,且储料斗的底部设有阀门。优选的,储料斗的下端设有沥水口,所述沥水口的内侧设有滤网,且沥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渣池连通。优选的,所述存储罐的外侧环布有散热板,且存储罐的下端设有冷却水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来共同完成炉渣的处理,通过沉渣池可以完成炉渣的冷却,通过轨道行走小车和抓斗可以将沉渣池内的炉渣抓捞到储料斗内,在沉渣池的下端设有四个支腿,每个支腿上均设有独立的荷重传感器,通过分布在沉渣池四个拐角处的荷重传感器可以得知沉渣池内的炉渣的大致分布情况,在沉渣池的底部设有两个活动板,通过电动葫芦可以使活动板的一端翘起,这样沉渣池两端的炉渣就会向中部靠拢,方便抓斗抓取,通过水位传感器可以对水位进行测量,在抓斗的上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摄像头和排风机,通过摄像头可以观测沉渣池,通过排风机可将水蒸气吹走,方便观测。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工作,可以有效保证炉渣处理安全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沉渣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存储罐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渣池;2、活动板;3、吊环;4、电动葫芦;5、钢丝绳;6、支撑架;7、轨道行走小车;8、抓斗;9、固定座;10、排风机;11、溢流管;12、过滤池;13、输送泵;14、存储罐;15、荷重传感器;16、水位传感器;17、摄像头;18、支撑杆;19、V形底板;20、废水出口;21、排污口;22、沥水口;23、散热板;24、冷却水出口;25、储料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述炉渣处理系统包括沉渣池1,所述沉渣池1的下端对称设有两组支腿,所述沉渣池1内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沉渣池1转动连接,且活动板2的另一端设有吊环3,所述沉渣池1的两端均设有电动葫芦4,所述电动葫芦4通过螺丝与沉渣池1固定连接,且电动葫芦4的绕线轴上设有钢丝绳5,所述钢丝绳5的另一端固定在吊环3上,所述沉渣池1的上端设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的上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轨道行走小车7,且轨道行走小车7的下端设有抓斗8,所述抓斗8的上端设有固定座9,且固定座9的下端设有排风机10,所述支撑架6的内侧还设有储料斗25;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溢流管11、过滤池12、输送泵13和存储罐14,所述溢流管11位于沉渣池1的上端,所述溢流管11的一端与沉渣池1连通,且溢流管11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12的上侧,所述过滤池12位于沉渣池1的一侧,且过滤池12内设有砾石过滤层,所述过滤池12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输送泵13位于过滤池12和存储罐14之间,所述输送泵13的输入端与排水口连通,且输送泵13的输出端与存储罐14连通;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荷重传感器15、水位传感器16和摄像头17,所述荷重传感器15位于支腿的底部,所述水位传感器16位于沉渣池1的内侧,所述摄像头17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架6和固定座9上。所述沉渣池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18,且支撑杆18的前端设有导轮。所述沉渣池1的中部设有V形底板19,且沉渣池1的一端下侧设有废水出口20。所述沉渣池1呈矩形状,且沉渣池1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排污口21,通过排污口21方便对沉渣池1池底的污物进行清理。所述支腿分别设置在沉渣池1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储料斗25呈锥形状,且储料斗25的底部设有阀门,阀门为电动阀门。所述储料斗25的下端设有沥水口22,所述沥水口22的内侧设有滤网,且沥水口22通过管道与沉渣池1连通。所述存储罐14的外侧环布有散热板23,且存储罐14的下端设有冷却水出口24,存储罐14起到一个冷却和沉淀的作用,在存储罐的底部设有排污阀,可将沉淀下来的污物排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来共同完成炉渣的处理,通过沉渣池1可以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渣处理系统包括沉渣池(1),所述沉渣池(1)的下端对称设有两组支腿,所述沉渣池(1)内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沉渣池(1)转动连接,且活动板(2)的另一端设有吊环(3),所述沉渣池(1)的两端均设有电动葫芦(4),所述电动葫芦(4)通过螺丝与沉渣池(1)固定连接,且电动葫芦(4)的绕线轴上设有钢丝绳(5),所述钢丝绳(5)的另一端固定在吊环(3)上,所述沉渣池(1)的上端设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的上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轨道行走小车(7),且轨道行走小车(7)的下端设有抓斗(8),所述抓斗(8)的上端设有固定座(9),且固定座(9)的下端设有排风机(10),所述支撑架(6)的内侧还设有储料斗(25);/n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溢流管(11)、过滤池(12)、输送泵(13)和存储罐(14),所述溢流管(11)位于沉渣池(1)的上端,所述溢流管(11)的一端与沉渣池(1)连通,且溢流管(11)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12)的上侧,所述过滤池(12)位于沉渣池(1)的一侧,且过滤池(12)内设有砾石过滤层,所述过滤池(12)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输送泵(13)位于过滤池(12)和存储罐(14)之间,所述输送泵(13)的输入端与排水口连通,且输送泵(13)的输出端与存储罐(14)连通;/n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荷重传感器(15)、水位传感器(16)和摄像头(17),所述荷重传感器(15)位于支腿的底部,所述水位传感器(16)位于沉渣池(1)的内侧,所述摄像头(17)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架(6)和固定座(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炉渣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废水处理系统、炉渣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渣处理系统包括沉渣池(1),所述沉渣池(1)的下端对称设有两组支腿,所述沉渣池(1)内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沉渣池(1)转动连接,且活动板(2)的另一端设有吊环(3),所述沉渣池(1)的两端均设有电动葫芦(4),所述电动葫芦(4)通过螺丝与沉渣池(1)固定连接,且电动葫芦(4)的绕线轴上设有钢丝绳(5),所述钢丝绳(5)的另一端固定在吊环(3)上,所述沉渣池(1)的上端设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的上端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轨道行走小车(7),且轨道行走小车(7)的下端设有抓斗(8),所述抓斗(8)的上端设有固定座(9),且固定座(9)的下端设有排风机(10),所述支撑架(6)的内侧还设有储料斗(25);
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溢流管(11)、过滤池(12)、输送泵(13)和存储罐(14),所述溢流管(11)位于沉渣池(1)的上端,所述溢流管(11)的一端与沉渣池(1)连通,且溢流管(11)的另一端位于过滤池(12)的上侧,所述过滤池(12)位于沉渣池(1)的一侧,且过滤池(12)内设有砾石过滤层,所述过滤池(12)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输送泵(13)位于过滤池(12)和存储罐(14)之间,所述输送泵(13)的输入端与排水口连通,且输送泵(13)的输出端与存储罐(14)连通;
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荷重传感器(15)、水位传感器(16)和摄像头(17),所述荷重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龙,顾桂荣,顾志强,李运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忠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