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包括缝线及设置在其两端的缝针和缝线固定块,所述的缝线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止血消炎药夹层和明胶膜层;线体芯部由两股线体Ⅰ包裹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编织而成,两股线体Ⅰ均为聚羟基乙酸线;或者,线体芯部由三股线体编织而成,三股线体分别是一股由可吸收止血海绵制成的线体Ⅱ、一股聚羟基乙酸的线体Ⅲ以及一股肠线,三者上下紧靠加捻在一起;所述的缝线固定块为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缝合后针眼出血的情况,以及可以缩短恢复期限,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术用的缝合线,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属于医疗
技术介绍
血管吻合术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一般多见于肿瘤侵犯到血管,需要行病变血管切除,血管端端吻合。另外,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也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不管是哪种需要的血管吻合,都需要对断开的血管端面进行缝合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针孔出血,是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此外,血管吻合术的恢复时间比较长,完全恢复一般会需要到半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也是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的,以防止吻合口处的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影响手术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使用该缝合线进行血管吻合,能够有效减少缝合后针眼出血的情况,以及可以缩短恢复期限,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缝线及设置在其两端的缝针和缝线固定块,所述的缝线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止血消炎药夹层和明胶膜层,线体芯部由两股线体Ⅰ包裹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编织而成,两股线体Ⅰ均为聚羟基乙酸线;所述的缝线固定块为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缝线及设置在其两端的缝针和缝线固定块,所述的缝线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止血消炎药夹层和明胶膜层,线体芯部由三股线体编织而成,三股线体分别是一股由可吸收止血海绵制成的线体Ⅱ、一股聚羟基乙酸的线体Ⅲ以及一股肠线,三者上下紧靠加捻在一起;所述的缝线固定块为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创新地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形成了多级的止血机制。从空间上看,先沿整体长度上看,尾端的缝线固定块由于采用了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不仅便于被机体吸收,还在缝合的过程中起到按压止血的作用,再看缝线的立体结构,一方面它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止血消炎药夹层和明胶膜层,明胶膜层使缝合穿过移植物后线周围所留空隙较少,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线体芯部由两股线体Ⅰ包裹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编织而成,或者线体芯部由三股线体编织而成,三股线体分别是一股由可吸收止血海绵制成的线体Ⅱ、一股聚羟基乙酸的线体Ⅲ以及一股肠线,二者不同的可吸收止血海绵结构形式都起到了止血的效果,利用含可吸收止血海绵材质的线体Ⅱ或颗粒状,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在内层再次发挥着止血的功能。从时间上来看,明胶膜层、线体芯部在材质上均能在体内可被吸收,但由于材质上的具体选设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吸收时间,也就在时间上限定出了依次发挥作用的时间,即在术后的短时间内先通过止血消炎药夹层进行初步止血和消炎,再在恢复期利用线体芯部的可吸收止血海绵应对有可能的外因产生的少量出血,同时加强消炎,促进恢复,从而有效避免了缝合后因针孔出血造成的后果,缩短了恢复期的时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缝线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缝线固定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线体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线体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缝针,2、缝线,201、线体芯部,2011、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2012、线体Ⅰ,2012-1、线体Ⅱ,2012-2、线体Ⅲ,2012-3、肠线,202、止血消炎药夹层,203、明胶膜层,3、缝线固定块,301、尖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至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包括缝线2及设置在其两端的缝针1和缝线固定块3,所述的缝线2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201、止血消炎药夹层202和明胶膜层203(参见图2)。其中,线体芯部201作为缝线2的主体部分,它由两股线体Ⅰ2012包裹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2011编织而成,该两股线体Ⅰ2012均为聚羟基乙酸线(参见图4);聚羟基乙酸线是一种可吸收的材质,并且引起的组织反应小,在术后大约60-90天能被组织完全吸收;明胶膜层203作为缝线2与组织伤口接触的第一个结构层,其安全可靠,无抗原性,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填塞针孔时对周围组织无炎症反应,还利用了它的机械性能较差,遇到血液后,极易破损,粘附性较差,易脱落,因此在缝合出血量稍大一些时,明胶膜层203会较快的打开并脱离,之后,利于止血消炎药夹层202的开放,这时止血消炎药夹层202内的药物就可以进行治疗或预防性止血及消炎作用了,可以加快组织愈合。当血液透过两股线体Ⅰ2012之后才进入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2011,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2011遇血后发生体积膨胀,相当于产生了压制止血的效果。所述的缝线固定块3为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该缝线固定块3最终位于缝线2的尾端,主要起到固定缝线2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它还是作为辅助止血的结构,是因为实心体的它在牵引、张紧缝线2的时候对组织产生挤压效果;另外,胶原蛋白材质胶原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性、低抗原性、细胞适应性、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及加速血小板凝聚等优点,可完成对创面的迅速高效止血,还可在机体内自行降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缝针1与缝线2为一体化连接,即缝线2镶嵌于缝针1的尾部针眼内,二者融为一体,不需要在使用前另行进行穿线操作,之间进行整体的消毒就能使用,减少了感染机会,缝针1和缝线2的连接处无明显的过度节点,进而能减少缝合后血液的渗漏。更进一步的改进是,为尽量减少缝线2穿过血管壁引起的针孔出血,应选用圆形缝针,弧度为1/2或3/8弧,缝线2尽量选用较细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缝线固定块3的外部形状为立方体或者船锚状为宜,因为这样的结构与组织的接触面大、固定力更强,保证了缝线2在缝合过程中及缝合完成后的固结。参见图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缝线固定块3以滑动式安装在缝线2上,且其初始安装位置在靠近缝针1的一端,缝线固定块3套设在缝线上,其与缝线2接触的内表面上设有尖部301,尖部301的前端插入明胶膜层203,明胶膜层203在远离缝针1的终端设有限制缝线固定块3移动的挡部。以上这种设计,是考虑到了先释放出一些止血消炎药,用于缝合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缝线固定块3随着插入第一针后对缝针1的牵引,它会相对于缝线2产生位移,滑动到缝线2的尾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包括缝线(2)及设置在其两端的缝针(1)和缝线固定块(3),其特征是:所述的缝线(2)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201)、止血消炎药夹层(202)和明胶膜层(203),线体芯部(201)由两股线体Ⅰ(2012)包裹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2011)编织而成,两股线体Ⅰ(2012)均为聚羟基乙酸线;所述的缝线固定块(3)为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包括缝线(2)及设置在其两端的缝针(1)和缝线固定块(3),其特征是:所述的缝线(2)包括内外环向排布的线体芯部(201)、止血消炎药夹层(202)和明胶膜层(203),线体芯部(201)由两股线体Ⅰ(2012)包裹可吸收止血海绵颗粒(2011)编织而成,两股线体Ⅰ(2012)均为聚羟基乙酸线;所述的缝线固定块(3)为胶原蛋白材质的实心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缝针(1)与缝线(2)为一体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其特征是:所述缝线固定块(3)的外部形状为立方体或者船锚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质脏器出血血管吻合的缝合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缝线固定块(3)滑动式安装在缝线(2)上,且其初始安装位置在靠近缝针(1)的一端,缝线固定块(3)与缝线(2)接触的内表面上设有尖部(301),尖部(301)的前端插入明胶膜层(203),明胶膜层(203)在远离缝针(1)的终端设有限制缝线固定块(3)移动的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