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以一分隔装置连接,以在每一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每一复数个内层管在不同高度,设有复数个集水孔;复数个外环管,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内层管的外围,并对应所述复数个集水孔,包含数个入水孔;以及复数个集水管分别独立输送各个集水段所收集的水样;其中,藉由外环管的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集水孔交错或接合,以决定闭合状态,以使得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下,同时由上方抽水或下方重力流出方式,连续取出不同深度的水样,作为后续水质采样、分析或水处理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可以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 下,同时连续取出不同深度的水样。背景技水近年来,在暴雨后,由于自来水原水浊度飙高,导致自来水厂处理沉淀池负荷过重, 最终导致自来水厂无法运作。传统上,加药混凝与加强沉淀成为重要水质处理步骤,加 药混凝后产生的絮结产物,其在沉淀池中的沉降性成为自来水处理过高浊度的成败关 键。请参考图l,是以沉淀池(200)作为处理水中悬浮固体的装置,其藉由固体的重力 沉降作用将阆体加以去除,待处理水在入水口处(203)进入,固体沉降后的澄清水则 多从上方平面堰出水处(201)溢流出。水中悬浮固体沉淀后再以底部刮泥机(202)与 污泥管(204),去除底部污泥,并以表面扫泥器(206)与表面排泥槽(208),清除表 面悬浮泥。请参考图2a及2b,在水处理过程中,仍可能有密度低于l的漂浮物质存在,例如在 沉淀池中的水表面悬浮有油或气泡污泥等悬浮物,影响出水水质,所以从出水处(201) 溢流出的水必须经由沉淀池表面下方的出水口 (210)排出处理后的水(参看图2a),在 某些沉淀池中,出水处(201)还可设于水面之下,但是仍经由沉淀池表面下方的出水 U (210)排出处理后的水(参看图2b)。如果水质状况时时改变,那么沉淀池的出水水质也随之改变。例如石油化学业常使 用油水浮除槽,以去除上方含油污泥,由于油水分离池多半设计为尚定的出水高度,因 此必须经常变动油水分离池的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效果。然而经过处理后的水的成果 如何,仍需采样检验才可得知。此外,除了处理水池需作水质采样检验外,湖泊、水库、或养殖池也有可能为研究 目的或为改善水质,需作水质采样检验。在湖泊、水库、或养殖池中,因受阳光、鱼群、 温度、水质、浊度等的影响,水在不同深度往往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性质。在 上述水体中取出具有代表性且不扰动水体状况下的水样,以便进行后续水样检验或水质 处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请参看图3,是一种传统的不同水深采水装置采水器(100),其是以绳索(102)控 制采水深度,使用时先将采样器(100)掷入水中,再以重锤启动上下水封装置(104), 将所述深度水样封存在采水器(100)中,再将采水器取回,进行分样工作。然而,在 采样过程中,掷入采样器(100)会严重扰动水体,此外,在采样器连续扔掷使用或采 样器水封(104)不良的情形下,均可能漏失水样。另外,此种采样装置无法进行环境 水体不同水深的同步采样工作。请参看图4,是以传统手动方式采水,在采水安全考虑下,釆水范围仅局限于浅水 区域,而采水体积更局限于采样容器体积,如果需要大量水样体积情形下,那么需要多 次进入水体。此外,如果水体呈现流动状态,那么在水流流动与水体扰动状况下采集水 样,其样本代表性将受到质疑。由此可知如果将所述传统的采样器应用在沉淀池水体的采样,那么在掷入或置入采 样器后,会立即扰动沉淀池水体中的絮结产物,而无法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水样,不用 说其检验结果。且如果以手动方式取水,那么取样范围有限,因此一种可以在不扰动水 体的状况下,连续取出不同深度的水样的集水器的专利技术是业界所企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内外双管分层结构,藉由外管入水孔与内管集 水孔的旋转对应,可以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下,同时连续取出不同深度水样的双管分层 集水器。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是关于一种利用重力流出所采水样方式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主要包含复数个内层管、复数个外环管、至少一集水管以 及一底集水管,其中,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 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上方的内层管具有一顶盖且最下方的内层 管具有 一底盖分别覆盖其上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每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 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孔。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 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 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 入水孔。所述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分别连接到对应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并穿越所述 底盖,用以输送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所述底集水管,连接 到所述底盖的一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操作 时,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 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 水样。本专利技术,在另一实施例中,是关于一种上方抽取水样方式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所述 双管分层集水器主要包含 一汲取装置、复数个内层管、复数个外环管、至少一集水管 以及一底集水管。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 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下方的内层管具有一底盖覆盖其下端以隔 绝外界水流,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一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 一个集水孔。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 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 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入水孔。所述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位于 对应分隔装置的上沿,用以输送所述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 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所述底集水管,其一端位于所述底盖的上沿,并穿越所 述底盖相对应的分隔装置,使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 水段内收集的水样。操作时,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 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 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 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水样,并经由所述汲取装置向上输送。 附图说明图l是常规沉淀池的示意图。图2a是常规沉淀池的出水位置样态一的示意图。图2b是常规沉淀池的出水位置样态二的示意图。图3是常规水样取样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常规手动水样取样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其中a是沿图5剖面线a-a所示的剖面图;其中b是沿图5剖面线b-b所示的剖面图;其中c是沿图5剖面线c-c所示的剖面图;其中d是沿图5剖面线d-d所示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内层管的放大断面示意图。图6a是沿图6剖面线a-a所示的剖面图。 图6b是沿图6剖面线b-b所示的剖面图。图6c是沿图6剖面线c-c所示的剖面图。图6d是沿图6剖面线d-d所示的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7a是沿图7剖面线a-a所示的剖面图。图7b是沿图7剖面线b-b所示的剖面图。图7c是沿图7剖面线c-c所示的剖面图。图7d是沿图7剖面线d-d所示的剖面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实施在夏季湖泊的示意图。图8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实施在冬季湖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5,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是 一种利用重力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上方的内层管具有一顶盖且最下方的内层管具有一底盖分别覆盖其上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一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孔;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入水孔;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分别连接到对应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以及一底集水管,连接到所述底盖的一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其中,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水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希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