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812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颗粒输送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包括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锥形分散组件,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小端部用于承接所述进料口流入的物料;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与所述内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分流流道;供风通道,用于提供分流流道内物料流动方向相反的风;以及引风通道,贯穿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通过振动筛分离颗粒物中的较大的杂物。且同时通过进给方向与颗粒输送方向相反的风带动物料颗粒中的粉末与部分细小的颗粒上浮脱离物料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颗粒输送分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固体颗粒物料时常均在颗粒大小不均,颗粒之间夹杂大量杂质的问题,通常需要使用颗粒分离器对大小不一的固体颗粒物料进行分离。现有的颗粒分离器,多是通过风选的方式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并通过滤板对颗粒实现分离。但是现有的颗粒分离系统分离效果相对较差,分离后得到的颗粒大小不够均匀,且夹杂有大体积杂物颗粒时,气力风选去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其现有的颗粒分离系统分离效果相对较差,分离后得到的颗粒大小不够均匀,且夹杂有大体积杂物颗粒时,气力风选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包括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依次通过输送组件连通;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锥形分散组件,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小端部用于承接所述进料口流入的物料;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与所述内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分流流道;供风通道,用于提供所述分流流道内物料流动方向相反的风;以及引风通道,贯穿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包括第一暂存仓、第二暂存仓与两个进出料组件,其中一进出料组件与第一暂存仓的进料口、第二暂存仓的进料口连通,另一个进出料组件与第一暂存仓的出风口、第二暂存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两个进出料组件控制所述第一暂存仓与第二暂存仓依次交替进料或下料。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进出料组件包括总管道、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头端端口、第二支管的头端端口分别与所述总管道的尾端端口连通,所述总管道上设置有气动阀构件,所述气动阀构件包括阀板,所述阀板上设置有可通过物料的流通部与不可通过物料的阻挡部,所述阀板可于所述第一支管头端端口与第二支管的头端端口之间往返运动;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第一支管的头端管口对齐时,所述阻挡部遮挡所述第二支管的头端管口;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支管的头端管口对齐时,所述阻挡部遮挡所述第一支管的头端管口。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两个进出料组件分别为第一进出料组件与第二进出料组件,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第一支管的尾端端口与所述第一暂存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第二支管的尾端端口与所述第二暂存仓的进料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总管道的头端端口用于连接进料软管;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第一支管的尾端端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第二支管的尾端端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总管道的头端端口与第一除尘机连通,所述第一除尘机与第一引风机连通,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阀板上的流通部与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第一支管的头端端口对齐时,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阀板上的流通部与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第一支管的头端端口对齐。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所述平面振动筛分装置的进料端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连通,所述平面振动筛分装置的出料端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机与所述颗粒分离装置连通。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筛分杂物出料输送机,所述平面振动筛分装置包括振动筛,所述振动筛与所述筛分杂物出料输送机连通。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锥形分散组件包括多层分散板,所述多层分散板由上至下依次堆叠,且所述多层分散板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相邻两个分散板之间均留有间隙构成所述引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最上层的分散板的板面与所述进料口相对设置。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承载台,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台面,且所述承载台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承重台移动的移动装置。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位于所述锥形分散组件下方,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多个错流板,每个错流板均呈倒锥型设置,所述错流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分离颗粒的通孔,所述多个错流板层层叠加,且相邻两个错流层之间留有间隙构成用于颗粒流通的错流通道,所述供风通道于所述多个错流板的通孔孔内与多个错流板之间的错流通道内流通。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出风总管与若干个出风支管,所述出风总管连通有第二除尘机,所述第二除尘机连通有第二引风机与空气压缩机,且所述出风总管与所述若干个出风支管连通,所述若干个出风支管相对于所述锥形分散组件圆周设置,且所述若干个出风支管贯穿所述壳体外壁与所述分流流道连通,所述分流流道经由所述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振动筛分离颗粒物中的较大的杂物,进一步提高筛分后颗粒大小的均匀性。且在振动筛分离颗粒物中的较大的杂物后,通过筛分杂物出料输送机输送,防止较大的杂物于振动筛上堆积堵塞。且通过锥形分散组件,物流入腔内后,因为锥形件的作用,物料流呈伞状分离流动,从而实现对进料口流入的物料进行分流输送,防止物料堵塞。同时通过进给方向与颗粒输送方向相反的风带动物料颗粒中的粉末与部分细小的颗粒上浮脱离物料流,从而达到去除轻质粉末与不分细小颗粒的效果,使得出料得到的颗粒之间不会夹杂有粉末,得到的物料干净程度高。且通过引风通道,风还可以由引风通道进入分流流道时再一次与物料接触,增加气流穿透颗粒料层的次数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风选的效果。且固体颗粒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落入引风通道,引风通道内的风还可以对引风通道内的物料进行风选,增加气流穿透颗粒料层的次数接触时间,再次提高风选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进出料暂存装置的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进出料暂存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进出料暂存装置的阀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的颗粒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图9为图7中B的放大图。图标:1-进出料暂存装置,101-总管道,102-第一支管道,103-第二支管道,1021-第一分管,1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依次通过输送组件连通;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锥形分散组件,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小端部用于承接所述进料口流入的物料;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与所述内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分流流道;供风通道,用于提供所述分流流道内物料流动方向相反的风;以及引风通道,贯穿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平面振动筛分装置与颗粒分离装置依次通过输送组件连通;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锥形分散组件,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小端部用于承接所述进料口流入的物料;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与所述内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分流流道;供风通道,用于提供所述分流流道内物料流动方向相反的风;以及引风通道,贯穿所述锥形分散组件的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暂存装置包括第一暂存仓、第二暂存仓与两个进出料组件,其中一进出料组件与第一暂存仓的进料口、第二暂存仓的进料口连通,另一个进出料组件与第一暂存仓的出风口、第二暂存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两个进出料组件控制所述第一暂存仓与第二暂存仓依次交替进料或下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组件包括总管道、第一支管道与第二支管道,所述第一支管道与第二支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组件,所述第一支管道与第二支管道内均由沿支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隔板分隔为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所述第一支管道的第一分管的管口、第二支管道的第一分管的管口分别与所述总管道连通,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阀板,所述阀板上设置有可通过物料的流通部与不可通过物料的阻挡部;所述流通部与阻挡部可于所述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之间往返运动;所述第一支管道的阀板的流通部与所述第一支管道的第一分管管口对齐时,所述第二支管道的阀板的阻挡部遮挡所述第二支管道的第一分管的管口;所述第二支管道的阀板的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支管道的第一分管管口对齐时,所述第一支管道的阀板的阻挡部遮挡所述第一支管道的第一分管的管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固体颗粒输送及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进出料组件分别为第一进出料组件与第二进出料组件,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第一支管道的尾端端口与所述第一暂存仓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第二支管道的尾端端口与所述第二暂存仓的进料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进出料组件的总管道的头端端口用于连接进料软管;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第一支管道的尾端端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第二支管道的尾端端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出料组件的总管道的头端端口与第一除尘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进田波梅自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衡工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