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棱角直接接触尿道的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85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棱角直接接触尿道的导尿管,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保护部,所述外管设置有膨胀部,且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保护部的内部,膨胀部用于在内压的作用下穿过保护部并向外膨胀,及用于在失去内压后收纳到保护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尿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对外管的增压而使外管的膨胀部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以便卡在尿道口处,实现对导尿管固定、避免导尿管脱落,又可以在拆除导尿管时,使得失压变瘪后的膨胀部可以收纳到保护部内,避免膨胀部所形成的尖锐棱角直接暴露在外管之外,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达到保护尿道、提高患者舒适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棱角直接接触尿道的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棱角直接接触尿道的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通常采用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等软质材料制成,在临床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尿管依照结构划分,通常可以分为单腔导尿管、双腔导尿管以及三腔导尿管三类,其中,单腔导尿管,只有一个用于导尿的通道,不便于固定,留置时间短;双腔导尿管,设置有两个腔,所述两个腔是由两个套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构成,如附图1所示,在双腔导尿管的头端设置有与内管相连通的进液口,在双腔导尿管的尾端分别设置有与内管相连通的出液口、与外管相连通的阀门(用于注水的阀门或用于充气的阀门);在使用时,需要将双腔导尿管的头端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当插入到位后,将注射器与所述阀门相连通,利用注射器向外管注入空气或水,外管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会向外凸出并形成球囊,如附图2所示,从而卡在尿道口出,可以有效防止双腔导尿管自动脱落,在需要拔除导尿管时,通过所述阀门排除外管内的空气或水即可消除所述外凸的球囊,使得球囊处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便于顺利拔管;三腔导尿管与双腔导尿管相比,增加了一个注药腔,主要用于短期留置导尿、膀胱内药液滴注、冲洗、引流等场合。为便于导尿管的固定和防脱,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关于导尿管的专利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外管的局部区域在注水或充气的状态下膨胀并形成球囊(如上述双腔导尿管中的外管),从而卡在尿道口,从而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和防脱;虽然这种技术方案在临床中的固定和防脱效果较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从未有人注意到:当排除外管内的水或空气后(即失去内压后),外管上发生了膨胀的区域通常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并很难再保持表面的平滑问题,而实际上,该区域通常会变瘪并形成一条或多条沿圆周方向排列的棱角,且所述棱角会沿外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棱角通常比较尖锐,而且比较硬,非常不利于拔管;作为举例,当抽出如附图2所示的外管内的空气或水后,在形成球囊的区域会形成如附图3所示的棱角,一方面,在拔管的过程中,所述棱角非常容易造成尿道的损伤,甚至引起尿道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外管的不平滑,在拔管过程中,患者会感觉非常的不舒服;然而,现有技术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同时也缺乏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尿管,该导尿管既可以通过对外管的增压而使局部区域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实现对导尿管固定和防脱功能,又可以避免外管失压后在局部区域所形成的棱角直接暴露在外,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达到保护尿道、提高患者舒适感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棱角直接接触尿道的导尿管,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保护部,所述外管设置有膨胀部,且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保护部的内部,膨胀部用于在内压的作用下穿过保护部并向外膨胀,及用于在失去内压后收纳到保护部内。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膨胀部的外侧设置保护部,当导尿管插入到位,并需要进行固定时,设置于外管的膨胀部可以在外管内压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从而可以卡在患者的尿道口,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并可以有效避免导尿管自动脱落,达到防脱的目的;当需要拔除导尿管时,需要先泄除外管的内压,当外管失去内压后,膨胀部会变瘪并自动收纳到保护部的内部,使得膨胀部失压后所形成的棱角位于保护部的内部,即保护部可以通过对膨胀部的遮挡达到隔离膨胀部的目的,从而避免所述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不仅可以在拔管的过程中有效保护患者的尿道,避免尿道的损伤,而且可以使得拔管过程更顺畅,从而有效增强患者的舒适感。优选的,所述保护部平滑的设置于所述外管。即,保护部不仅固定于外管,而且保护部与外管之间没有棱角或任何不圆滑的地方,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在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既不会造成尿道的损伤,又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优选的,所述保护部包括圆筒形结构的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由硬质材料制成,保护筒的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膨胀部向外膨胀。保护筒由硬质材料制成,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形变,影响对内部膨胀部的遮挡效果;由于外管通常为圆管,保护筒采用圆筒形结构时,可以实现保护部与外管的无缝、平滑连接,而通孔的设置,有利于膨胀部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达到卡住尿道口的目的。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孔或椭圆孔或长条形孔。通孔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能满足膨胀部向外膨胀的需求即可。优选的,当所述通孔的数目为多个时,各通孔分别沿所述保护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膨胀部在外管内压的作用下膨胀后,可以分别通过各通孔延伸出保护筒,并在保护筒的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囊状凸起,更有利于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同时也更有利于实现防脱功能。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以便消除通孔边缘处的棱,既可以避免破坏膨胀部,又可以避免在插/拔尿管的过程中造成尿道的损伤,达到进一步保护尿道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管的外径。从而使得保护筒与外管之间没有棱角或任何不圆滑的地方,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在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既不会造成尿道的损伤,又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一种方案中,所述保护筒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外管相连,且保护层的材质与所述外管的材质相同。外管通常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保护层采用与外管相同的材质,质地柔软,既能实现缓冲的功能,避免硬质的保护筒直接与尿道相接触,又便于制造。另一种方案中,所述保护筒内嵌于所述外管,且外管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并对应所述保护筒的位置处。即在本方案中,所述膨胀部并非与外管一体成型,而是单独设置于外管内,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膜,可以在内压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优选的,所述外管和/或膨胀部分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膨胀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外管的厚度。以便膨胀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使得膨胀部可以在一定的内压作用下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内管用于导尿,内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外管上远离所述膨胀部的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维持外管的内压。优选的,所述阀门为注水软阀或充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对外管的增压而使外管的膨胀部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以便卡在尿道口处,实现对导尿管固定、避免导尿管脱落,又可以在拆除导尿管时,使得失压变瘪后的膨胀部可以收纳到保护部内,避免膨胀部所形成的尖锐棱角直接暴露在外管之外,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达到保护尿道、提高患者舒适感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保护部,所述外管设置有膨胀部,且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保护部的内部,膨胀部用于在内压的作用下穿过保护部并向外膨胀,及用于在失去内压后收纳到保护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保护部,所述外管设置有膨胀部,且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保护部的内部,膨胀部用于在内压的作用下穿过保护部并向外膨胀,及用于在失去内压后收纳到保护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平滑的设置于所述外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包括圆筒形结构的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由硬质材料制成,保护筒的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膨胀部向外膨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或椭圆孔或长条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孔的数目为多个时,各通孔分别沿所述保护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师容廖雄飞郝丽琼谭小辉江静敏杨灵志温利丽赵文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