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64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包括上盖、防触水结构、盛水结构和加热底座,上盖上设有手柄,该上盖上还设有凹沿,凹沿的外壁下方设有第一卡凸,防触水结构包括放置槽,放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该放置槽的上端还设有环形凸沿,环形凸沿的内壁底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卡接板,第一环形卡接板的内沿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放置槽外壁下端设有第二卡凸,盛水结构上固定设有把手和壶嘴,盛水结构的内壁上端设有第二环形卡接板,第二环形卡接板的内沿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盛水结构连接有加热底座,加热底座上安装有通电插槽,通电插槽连接有发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电热水壶因使用时间的加长易造成触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壶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
技术介绍
电热水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其能够快速的烧开热水,且使用方便,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电热水壶的使用时间加长,存在元器件的老化漏电,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使水源带电发生触电和烫伤等事故。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热水壶是目前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解决了目前电热水壶因使用时间的加长易造成触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包括上盖、防触水结构、盛水结构和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手柄,该上盖上还设有凹沿,所述凹沿的外壁下方设有第一卡凸,所述防触水结构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该放置槽的上端还设有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的内壁底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卡接板,所述第一环形卡接板的内沿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与第一卡凸相匹配,所述放置槽外壁下端设有第二卡凸,所述盛水结构包括壶体、把手和壶嘴,所述壶体为上下开口状设计,所述壶体的内壁上端设有第二环形卡接板,所述第二环形卡接板的内沿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与第二卡凸相匹配,所述放置槽的外径与第二环形卡接板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凸沿的外径与壶体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壶体的底部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紧密连接有微晶板,所述微晶板远离壶体的一面涂敷有石墨烯,所述微晶板底部通过胶粘的方式贴合有镀锌板,所述壶体的底端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还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微晶板和镀锌板位于外壳内部,每个所述盛水结构配备有一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上安装有通电插槽,所述通电插槽通过电性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位于加热底座内部,所述盛水结构与加热底座配套使用时微晶板与加热底座呈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均设有2个,且它们关于上盖与防触水结构的中心线对称。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开设有观测孔,所述观测孔位于避让缺口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防触水结构的上沿与壶体上沿齐平。优选的,所述微晶板与镀锌板之间还铺设有一层隔热绵。本技术具备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防触水结构实现加热时,实现水源与人体的分离,从而可达到防止触电的目的,从而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本技术通过设计观测孔,可以随时观测加水时液面的变化,从而可以很好的控制加水量;本技术通过在镀锌板与外壳底部之间还填充有隔热绵,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通过设计镀锌板可以对隔热绵渗透出的热量进行进一步的隔热作用,同时该镀锌板对微晶板还起到一个防腐蚀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触水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11、手柄,12、凹沿,13、第一卡凸,2、防触水结构,21、放置槽,22、漏水孔,23、环形凸沿,24、第一环形卡接板,25、第一避让缺口,26、第二卡凸,27、观测孔,3、盛水结构,31、壶体,32、把手,33、壶嘴,34、第二环形卡接板,35、第二避让缺口,36、微晶板,37、镀锌板,38、外壳,4、加热底座,41、通电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的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包括上盖1、防触水结构2、盛水结构3和加热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设有手柄11,该上盖1上还设有凹沿12,所述凹沿12的外壁下方设有第一卡凸13,所述防触水结构2包括放置槽21,所述放置槽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22,该放置槽21的上端还设有环形凸沿23,所述环形凸沿23的内壁底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卡接板24,所述第一环形卡接板24的内沿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5,所述避让缺口25与第一卡凸13相匹配,所述放置槽21外壁下端设有第二卡凸26,所述盛水结构3包括壶体31、把手32和壶嘴33,所述壶体31为上下开口状设计,所述壶体31的内壁上端设有第二环形卡接板34,所述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内沿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35,所述第二避让缺口35与第二卡凸26相匹配,所述放置槽21的外径与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凸沿23的外径与壶体31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壶体31的底部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紧密连接有微晶板36,所述微晶板36远离壶体31的一面涂敷有石墨烯,所述微晶板36底部通过胶粘的方式贴合有镀锌板37,所述壶体31的底端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还固定连接有外壳38,所述微晶板36和镀锌板37位于外壳38内部,每个所述盛水结构3配备有一加热底座4,所述加热底座4上安装有通电插槽41,所述通电插槽41通过电性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位于加热底座4内部,所述盛水结构3与加热底座4配套使用时微晶板36与加热底座4呈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凸13和第二卡凸26均设有2个,且它们关于上盖1与防触水结构2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放置槽21的底部开设有观测孔27,所述观测孔27位于避让缺口25的正下方。所述防触水结构2的上沿与壶体31上沿齐平。所述微晶板36与镀锌板37之间还铺设有一层隔热绵。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安装时,先将防触水结构2一侧倾斜将其中的一个第二卡凸26置于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下方,然后通过第二避让缺口35将剩下的一个第二卡凸26卡接进第二环形卡接板34,卡接后防触水结构2后,从防触水结构2上加入需要待加热的水,待加热的水从漏水孔22流入盛水结构3内,并通过观测孔27观测控制好加水量,加好水后,与上面同样的方法将壶盖卡接在防触水结构2上,将上面盛好水的装置放置在加热底座4上,接着通过电源线(未图示)与通电插槽41连接给发热装置通电,通过微晶板36与加热底座4电性连接,使带有石墨烯的微晶板36发热给水加热,该加热底座4与市面上常用的电热烧水壶加热底座结构一样为现有技术在这就不做过多的赘述,本技术通过设计防触水结构2实现加热时,实现水源与人体的分离,从而可达到防止触电的目的,从而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本技术通过设计观测孔27,可以随时观测加水时液面的变化,从而可以很好的控制加水量,通过在镀锌板37与微晶板36之间还填充有隔热绵,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通过设计镀锌板37可以对隔热绵渗透出的热量进行进一步的隔热作用,同时该镀锌板37对微晶板36还起到一个防腐蚀的作用。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包括上盖(1)、防触水结构(2)、盛水结构(3)和加热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设有手柄(11),该上盖(1)上还设有凹沿(12),所述凹沿(12)的外壁下方设有第一卡凸(13),所述防触水结构(2)包括放置槽(21),所述放置槽(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22),该放置槽(21)的上端还设有环形凸沿(23),所述环形凸沿(23)的内壁底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卡接板(24),所述第一环形卡接板(24)的内沿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5),所述避让缺口(25)与第一卡凸(13)相匹配,所述放置槽(21)外壁下端设有第二卡凸(26),所述盛水结构(3)包括壶体(31)、把手(32)和壶嘴(33),所述壶体(31)为上下开口状设计,所述壶体(31)的内壁上端设有第二环形卡接板(34),所述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内沿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35),所述第二避让缺口(35)与第二卡凸(26)相匹配,所述放置槽(21)的外径与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凸沿(23)的外径与壶体(31)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壶体(31)的底部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紧密连接有微晶板(36),所述微晶板(36)远离壶体(31)的一面涂敷有石墨烯,所述微晶板(36)底部通过胶粘的方式贴合有镀锌板(37),所述壶体(31)的底端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还固定连接有外壳(38),所述微晶板(36)和镀锌板(37)位于外壳(38)内部,每个所述盛水结构(3)配备有一加热底座(4),所述加热底座(4)上安装有通电插槽(41),所述通电插槽(41)通过电性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位于加热底座(4)内部,所述盛水结构(3)与加热底座(4)配套使用时微晶板(36)与加热底座(4)呈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陶瓷电热水壶,包括上盖(1)、防触水结构(2)、盛水结构(3)和加热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设有手柄(11),该上盖(1)上还设有凹沿(12),所述凹沿(12)的外壁下方设有第一卡凸(13),所述防触水结构(2)包括放置槽(21),所述放置槽(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22),该放置槽(21)的上端还设有环形凸沿(23),所述环形凸沿(23)的内壁底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卡接板(24),所述第一环形卡接板(24)的内沿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5),所述避让缺口(25)与第一卡凸(13)相匹配,所述放置槽(21)外壁下端设有第二卡凸(26),所述盛水结构(3)包括壶体(31)、把手(32)和壶嘴(33),所述壶体(31)为上下开口状设计,所述壶体(31)的内壁上端设有第二环形卡接板(34),所述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内沿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35),所述第二避让缺口(35)与第二卡凸(26)相匹配,所述放置槽(21)的外径与第二环形卡接板(34)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凸沿(23)的外径与壶体(31)的内径呈间隙配合,所述壶体(31)的底部通过强力胶合的方式紧密连接有微晶板(36),所述微晶板(36)远离壶体(31)的一面涂敷有石墨烯,所述微晶板(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农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南光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