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496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5
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属于养蜂业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饲喂蜂粮过程中易出现的蜂粮变质、硬结、浪费和操作繁琐、反复开箱造成箱内温度散失、引发盗蜂、引起蜂群发病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包括壳体、增湿杯和下盖;所述壳体为梯形底部开口结构箱体,所述壳体顶面中心设有增湿杯连接孔,所述增湿杯设在增湿杯连接孔下方的壳体内腔中,所述增湿杯上开口处设有增湿杯盖;所述下盖设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顶面内侧设有四组下开口式蒸汽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避免蜂粮硬结、预防疾病、盗蜂和防止环境污染及提升产品质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
本技术属于养蜂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
技术介绍
蜂粮主要是指植物花粉和人工代用花粉,是蜜蜂必不可少的主要食物之一,它是蜜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从幼虫到小幼蜂,主要靠蜂粮中的营养来发育成长。没有蜂粮,幼虫便不能成长,幼蜂不能发育,蜂群也不能生产蜂王浆、蜂蜡等产品。缺乏蜂粮的蜂群,其繁殖及生产发育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外界气候,自然环境问题,蜜蜂无法从野外获得足够的营养,或要人为促进蜜蜂的繁殖生产,都需要给蜂群人工饲喂蜂粮。现阶段人工饲喂蜂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加自然粉脾饲喂,这需要有大量的花粉脾留存,因花粉脾不易保存,所以一般养蜂者多不采用。二是蜂粮饼饲喂,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由于蜂巢内温度在20~25℃左右,湿度在40~65%之间,如果蜜蜂不能及时完全采食,会造成蜂粮饼霉变、硬结,蜜蜂食用之后易发生白垩病、黄曲霉菌病等疾病。同时,养蜂者为了防止蜂粮霉变、硬结,一般都会用塑料膜覆盖,使用过后的塑料膜往往随手一扔了事,严重危害自然环境。三是露天饲喂,这种方法因蜂粮放置于露天,存在的弊端首先是易引起盗蜂,其次是遇到阴雨低温天气蜜蜂不能采集,再次是出巢采集会不同程度地消耗蜜蜂的体力或因外界气温低造成蜜蜂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解决了饲喂蜂粮过程中易出现的蜂粮变质、硬结、浪费和操作繁琐、反复开箱造成箱内温度散失、引发盗蜂、引起蜂群发病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其中:包括壳体、增湿杯和下盖;所述壳体为梯形底部开口结构箱体,所述壳体顶面中部设有增湿杯连接孔,所述增湿杯设在增湿杯连接孔下方的壳体内腔中,所述增湿杯上开口边缘与增湿杯连接孔边缘连接,所述增湿杯上开口处设有增湿杯盖;所述增湿杯底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下盖设在壳体底部,且所述下盖四周与所述壳体底部边缘四周卡接式连接;所述壳体四周侧壁下部均设有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Ⅰ,所述下盖上设有若干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Ⅱ,所述壳体顶面内侧设有四组下开口式蒸汽槽,四组所述蒸汽槽一端分别设于壳体顶面内侧四角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壳体顶面内侧中部并与所述增湿杯侧壁连接;所述增湿杯侧壁与四组蒸汽槽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增湿孔,所述增湿孔的直径尺寸不小于蒸汽槽的截面宽度尺寸。进一步,所述壳体、增湿杯、下盖和增湿杯盖的材质均为食品级PP塑料。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边缘四周设有台阶卡体,所述下盖的四周边缘与台阶卡体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台阶卡体相配合的环形卡口。进一步,所述增湿杯盖与所述增湿杯安装后高度不超过所述壳体上表面。进一步,所述壳体、增湿杯、下盖和增湿杯盖的壁厚均为1.5mm,所述增湿孔直径为5mm,所述便捷式蜂粮饲喂器总高度为25~28mm。进一步,所述壳体、蒸汽槽和增湿杯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给养蜂者在饲喂蜂粮时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一、替代了用塑料膜覆盖蜂粮的方法,清洗消毒方便,可以重复利用并且壳体和增湿杯的外形结构可以使得饲喂器重叠存放便于保存;二、操作简单,将便捷式蜂粮饲喂器盛满蜂粮放置到蜂脾框梁上,待食完后添加即可,期间无需开箱检查,避免了反复开箱对蜜蜂的干扰;三、便捷式蜂粮饲喂器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了蜂粮发霉变质;四、有效预防了盗蜂的发生,解决了外界环境对蜜蜂采食的影响,蜜蜂不用出巢就能采食到优质足量蜂粮;五、饲喂器顶侧蒸汽槽的设置,可以使蒸汽送至整个饲喂器,避免了蜂粮的硬结,保持了蜂粮的湿度;六、蜜蜂采食镂空孔道的设置为蜜蜂提供了最大的采食蜂粮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掉下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其中:包括壳体1、增湿杯2和下盖3;所述壳体1为梯形底部开口结构箱体,所述壳体1顶面中部设有增湿杯连接孔1-1,所述增湿杯2设在增湿杯连接孔1-1下方的壳体1内腔中,所述增湿杯2上开口边缘与增湿杯连接孔1-1边缘连接,所述增湿杯2上开口处设有增湿杯盖4;所述增湿杯2底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下盖3设在壳体1底部,且所述下盖3四周与所述壳体1底部边缘四周卡接式连接;所述壳体1四周侧壁下部均设有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Ⅰ1-2,所述下盖3上设有若干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Ⅱ3-1,所述壳体1顶面内侧设有四组下开口式蒸汽槽1-3,四组所述蒸汽槽1-3一端分别设于壳体1顶面内侧四角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壳体1顶面内侧中部并与所述增湿杯2侧壁连接;所述增湿杯2侧壁与四组蒸汽槽1-3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增湿孔2-1,所述增湿孔2-1的直径尺寸不小于蒸汽槽1-3的截面宽度尺寸。进一步,所述壳体1、增湿杯2、下盖3和增湿杯盖4的材质均为食品级PP塑料。进一步,所述壳体1底部边缘四周设有台阶卡体,所述下盖3的四周边缘与台阶卡体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台阶卡体相配合的环形卡口。进一步,所述增湿杯盖4与所述增湿杯2安装后高度不超过所述壳体1上表面。进一步,所述壳体1、增湿杯2、下盖3和增湿杯盖4的壁厚均为1.5mm,所述增湿孔2-1直径为5mm,所述便捷式蜂粮饲喂器总高度为25~28mm。进一步,所述壳体1、蒸汽槽1-3和增湿杯2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将饲喂器倒置,打开下盖3,向饲喂器壳体1内装膏状蜂粮,盖好下盖3后将饲喂器正置,正置后膏状蜂粮会略微下沉,给蒸汽槽1-3留有空隙,向增湿杯2中加入适量清水,水的高度不超过增湿孔2-1,然后盖好杯盖4,将饲喂器放置于蜂脾框梁上,在蜂箱内部环境状态下,增湿杯2中的水会蒸发为水蒸气分别进入四组蒸汽槽1-3中,保证了饲喂器内的蜂粮湿度,防止硬结,蜜蜂从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Ⅰ1-2和Ⅱ3-1中进行蜂粮的采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增湿杯(2)和下盖(3);/n所述壳体(1)为梯形底部开口结构箱体,所述壳体(1)顶面中部设有增湿杯连接孔(1-1),所述增湿杯(2)设在增湿杯连接孔(1-1)下方的壳体(1)内腔中,所述增湿杯(2)上开口边缘与增湿杯连接孔(1-1)边缘连接,所述增湿杯(2)上开口处设有增湿杯盖(4);所述增湿杯(2)底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下盖(3)设在壳体(1)底部,且所述下盖(3)四周与所述壳体(1)底部边缘四周卡接式连接;/n所述壳体(1)四周侧壁下部均设有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Ⅰ(1-2),所述下盖(3)上设有若干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Ⅱ(3-1),所述壳体(1)顶面内侧设有四组下开口式蒸汽槽(1-3),四组所述蒸汽槽(1-3)一端分别设于壳体(1)顶面内侧四角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壳体(1)顶面内侧中部并与所述增湿杯(2)侧壁连接;所述增湿杯(2)侧壁与四组蒸汽槽(1-3)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增湿孔(2-1),所述增湿孔(2-1)的直径尺寸不小于蒸汽槽(1-3)的截面宽度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蜂粮饲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增湿杯(2)和下盖(3);
所述壳体(1)为梯形底部开口结构箱体,所述壳体(1)顶面中部设有增湿杯连接孔(1-1),所述增湿杯(2)设在增湿杯连接孔(1-1)下方的壳体(1)内腔中,所述增湿杯(2)上开口边缘与增湿杯连接孔(1-1)边缘连接,所述增湿杯(2)上开口处设有增湿杯盖(4);所述增湿杯(2)底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下盖(3)设在壳体(1)底部,且所述下盖(3)四周与所述壳体(1)底部边缘四周卡接式连接;
所述壳体(1)四周侧壁下部均设有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Ⅰ(1-2),所述下盖(3)上设有若干蜜蜂采食镂空孔道Ⅱ(3-1),所述壳体(1)顶面内侧设有四组下开口式蒸汽槽(1-3),四组所述蒸汽槽(1-3)一端分别设于壳体(1)顶面内侧四角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壳体(1)顶面内侧中部并与所述增湿杯(2)侧壁连接;所述增湿杯(2)侧壁与四组蒸汽槽(1-3)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增湿孔(2-1),所述增湿孔(2-1)的直径尺寸不小于蒸汽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莉李文才郭成俊景养福郑永惠马卫华郭媛吴政王新文揭浩亮张雄曹鲜梅毛希林张柳青霍永刚贾宏伟耿丽娜雷红婴梁丽英景艳
申请(专利权)人:灵石县飞翔蜂业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