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47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顶盖、电机一号、电机二号和搅拌模块,培养箱为圆筒形,培养箱的中心轴线竖直放置;顶盖水平放置在培养箱的顶部;电机一号安装在顶盖的中心,电机一号的电机轴向下竖直穿过顶盖并位于培养箱内部;电机二号安装在培养箱的外侧底部的中心,电机二号的电机轴向上竖直穿过培养箱的底部并位于培养箱内部;搅拌模块设置在培养箱内部,搅拌模块分别位于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的电机轴的端部上,在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的带动下,搅拌模块对培养液和灵芝菌种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细菌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灵芝又称为红芝、还阳草,真菌灵芝属,由菌盖和菌柄组成,气味香,味苦涩。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等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灵芝对神经衰弱、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克山病、高原不适症、肝炎、出血热、消化不良、气管炎等各有不同程度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用灵芝食疗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建议可用决明子、黑乌龙等组方为决乌汤茶这种中医经典组方茶,对高血脂等症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灵芝在培养时候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以及需要足够的繁殖生长空间,并且需要跟培养液充分地混合,但现有的培养技术,不利于灵芝菌种的繁殖。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在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的带动下,搅拌模块对培养液和灵芝菌种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顶盖、电机一号、电机二号和搅拌模块,所述培养箱为圆筒形,培养箱的中心轴线竖直放置;所述顶盖水平放置在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电机一号安装在顶盖的中心,电机一号的电机轴向下竖直穿过顶盖并位于培养箱内部;所述电机二号安装在培养箱的外侧底部的中心,电机二号的电机轴向上竖直穿过培养箱的底部并位于培养箱内部;所述搅拌模块设置在培养箱内部,搅拌模块分别位于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的电机轴的端部上。所述搅拌模块包括搅拌座、中心轴、连接片和搅拌叶,所述搅拌座位于培养箱内部,搅拌座通过中心轴水平安装在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的电机轴的端部上,搅拌座为圆筒形,搅拌座的中心轴线竖直设置,中心轴竖直位于搅拌座的中心处,中心轴通过均匀分布在其四周的连接片与搅拌座的内壁固定连接,中心轴与电机一号、电机二号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搅拌叶为长方体,搅拌叶均匀连接在搅拌座的外壁上。所述搅拌叶的中心开设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设置两个,长方形通孔的顶部和底部竖直连接挡杆。所述搅拌叶与搅拌座的外壁的夹角沿逆时针逐渐增大。所述长方形通孔的顶部的挡杆与底部的挡杆相互交错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用于辅助搅拌模块对培养箱内部灵芝菌种进行搅拌,使灵芝菌种与培养箱内部的培养液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通过相互交错的挡杆,提升培养液与灵芝菌的混合程度,加速灵芝菌的生长繁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搅拌叶安装在搅拌座上的结构示意;图3为搅拌座的俯视图;图4为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培养箱,2、顶盖,3、电机一号,4、电机二号,5、搅拌模块,51、搅拌座,52、中心轴,53、连接片,54、搅拌叶,541、长方形通孔,6、挡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在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的带动下,搅拌模块对培养液和灵芝菌种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顶盖2、电机一号3、电机二号4和搅拌模块5,所述培养箱1为圆筒形,培养箱1的中心轴52线竖直放置;所述顶盖2水平放置在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电机一号3安装在顶盖2的中心,电机一号3的电机轴向下竖直穿过顶盖2并位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电机二号4安装在培养箱1的外侧底部的中心,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向上竖直穿过培养箱1的底部并位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搅拌模块5设置在培养箱1内部,搅拌模块5分别位于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的端部上。培养箱1用于灵芝菌种的培养提供场所,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用于辅助搅拌模块5对培养箱1内部灵芝菌种进行搅拌,使灵芝菌种与培养箱1内部的培养液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所述搅拌模块5包括搅拌座51、中心轴52、连接片53和搅拌叶54,所述搅拌座51位于培养箱1内部,搅拌座51通过中心轴52水平安装在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的端部上,搅拌座51为圆筒形,搅拌座51的中心轴52线竖直设置,中心轴52竖直位于搅拌座51的中心处,中心轴52通过均匀分布在其四周的连接片53与搅拌座51的内壁固定连接,中心轴52与电机一号3、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搅拌叶54为长方体,搅拌叶54均匀连接在搅拌座51的外壁上。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工作时带动电机轴转动,电机轴转动带动中心轴52转动,中心轴52通过连接片53和搅拌座51从而带动搅拌叶54在培养箱1内转动,搅拌叶54对培养箱1内部的培养液与灵芝菌种充分混合,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所述搅拌座51的中心开设长方形通孔541,长方形通孔541设置两个,长方形通孔541的顶部和底部竖直连接挡杆6。培养箱1内部的培养液与灵芝菌种会穿过长方形通孔541,挡杆6的设置有利于使培养液与灵芝菌种混合得更加充分。所述搅拌叶54与搅拌座51的外壁的夹角沿逆时针逐渐增大。搅拌座51四周的搅拌叶54的朝向各不相同,有利于使培养液与灵芝菌种混合得更加充分,提高灵芝菌种的培养效率。所述长方形通孔541的顶部的挡杆6与底部的挡杆6相互交错设置。交错设置可提升培养液与灵芝菌的混合程度,加速灵芝菌的生长繁殖。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一号和电机二号用于辅助搅拌模块对培养箱内部灵芝菌种进行搅拌,使灵芝菌种与培养箱内部的培养液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加速灵芝菌种的繁殖;通过相互交错的挡杆,提升培养液与灵芝菌的混合程度,加速灵芝菌的生长繁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顶盖(2)、电机一号(3)、电机二号(4)和搅拌模块(5),所述培养箱(1)为圆筒形,培养箱(1)的中心轴(52)线竖直放置;所述顶盖(2)水平放置在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电机一号(3)安装在顶盖(2)的中心,电机一号(3)的电机轴向下竖直穿过顶盖(2)并位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电机二号(4)安装在培养箱(1)的外侧底部的中心,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向上竖直穿过培养箱(1)的底部并位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搅拌模块(5)设置在培养箱(1)内部,搅拌模块(5)分别位于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的端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顶盖(2)、电机一号(3)、电机二号(4)和搅拌模块(5),所述培养箱(1)为圆筒形,培养箱(1)的中心轴(52)线竖直放置;所述顶盖(2)水平放置在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电机一号(3)安装在顶盖(2)的中心,电机一号(3)的电机轴向下竖直穿过顶盖(2)并位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电机二号(4)安装在培养箱(1)的外侧底部的中心,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向上竖直穿过培养箱(1)的底部并位于培养箱(1)内部;所述搅拌模块(5)设置在培养箱(1)内部,搅拌模块(5)分别位于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的电机轴的端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模块(5)包括搅拌座(51)、中心轴(52)、连接片(53)和搅拌叶(54),所述搅拌座(51)位于培养箱(1)内部,搅拌座(51)通过中心轴(52)水平安装在电机一号(3)和电机二号(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邦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芝神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