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332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包括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连接片,保护壳与按钮开关,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间隔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连接片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之间,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压线组件,所述按钮开关一端与所述连接片抵接,所述按钮开关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压线组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用压线组件连接外部线束,外部线束与按钮开关电连接不易发生断路故障,提高硬压板整体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
本技术涉及电力保护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
技术介绍
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安全保障,而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辅件的安全运行尤其重要。因为继电保护设备的特殊性,在跳合闸回路和保护功能投、退上,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硬压板。硬压板,同时被称之为保护压板,是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一种连片,通过电气连片压板连通、分断实现设备的投入,退出运行。便于运行人员快速直观地判断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是否投入,跳闸电路是否通畅,为检修、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硬压板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保护系统运行状态下(无跳闸命令),传统的单联压板难于直接监测和试验。加之硬压板的投退由人工操作,完全依靠运行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来把关,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可靠性低,故在实际运行中,因硬压板投、退不当,易造成保护系统不正确动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容易引发电力事故。为了保证硬压板投退运动无误,现有技术在硬压板上集成了按钮开关,通过连接片的旋转运动来控制辅助回路的连通与否,避免发生投退故障,使用按钮开关配合辅助回路检测的方法有一个缺点,即辅助回路接线困难,线束容易发生断路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使用按钮开关检测硬压板时接外部线束困难的情况,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能够使用压线组件连接外部线束,外部线束与按钮开关电连接不易发生断路故障,提高硬压板整体的可靠性及实用性。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包括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连接片,保护壳与按钮开关,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间隔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连接片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之间,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压线组件,所述按钮开关一端与所述连接片抵接,所述按钮开关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压线组件内。优选的,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外壳、左端子与右端子,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左端子与所述右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按钮开关电连接在所述左端子与所述右端子之间。优选的,所述外壳侧部设置有压线孔,所述压线孔与安装部是连通的。优选的,所述按钮开关包括压杆、弹簧与导电片,所述压杆一端与所述连接片抵接,所述压杆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导电片安装在所述压杆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压杆上,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外壳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导电片抵接,所述导电片电连接在所述左端子与所述右端子之间。优选的,所述左端子及所述右端子包括端子壳与螺钉,所述端子壳内设置有通孔,所述螺钉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通孔内。优选的,所述外壳端部设置有螺栓孔。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按钮开关相邻一侧设置有凸起。优选的,所述连接片背离所述凸起一侧设置有手柄。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柱及第二接线柱与所述连接片相邻一端设置有保护盖。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采用压线组件配合按钮开关检测硬压板投退状态,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检测,自动化程度高,且在生产组装时,外部线束可通过压线组件完成检测回路的电路连通,组装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无需使用焊接等工艺,降低生产组装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正视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爆炸示意图;图4为端子壳立体示意图;图5为左端子和/或右端子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包括第一接线柱1,第二接线柱2,连接片3,保护壳4与按钮开关5,所述第一接线柱1与所述第二接线柱2间隔安装在所述保护壳4内,所述连接片3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1与所述第二接线柱2之间,所述保护壳4上设置有压线组件6,所述按钮开关5一端与所述连接片3抵接,所述按钮开关5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压线组件6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普通单联硬压板的基础上集成一个按钮开关5,当连接片3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即连接片3闭合连接在第一接线柱1与第二接线柱2之间,使得第一接线柱1、连接片3及第二接线柱2导通组成主回路,按钮开关5同时与连接片3抵接,并受压后向下位移,按钮开关5即可使得压线组件6导通,完成硬压板主回路的检测。在硬压板上集成了压线组件6,通过压线组件6连接外部线束(图中未示出),无需直接将线束焊接在保护壳4上,降低了外部线束的安装难度,生产组装更加方便快捷,且不易发生断路故障。如图1~3所示,所述压线组件6包括外壳61、左端子62与右端子63,所述外壳61内设置有安装部611,所述左端子62与所述右端子63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611内,所述按钮开关5电连接在所述左端子62与所述右端子63之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左端子62与右端子63分别固定在外壳61内,外壳61采用塑胶壳,将左端子62与右端子63电气隔离开,避免短路。左端子62、右端子63分别与外部线束电连接,当按钮开关5在连接片3的驱动下与左端子62及右端子63电连接时,即可导通检测回路,左端子62、按钮开关5及右端子63内部产生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通过外部线束发送至用户端,供操作人员判断连接片3的运动状态,避免由操作人员直接目视检测,提高硬压板整体可靠性,且在生产组装时,外部线束与左端子62及右端子63的安装简单,降低了生产组装难度。如图3~4所示,所述外壳61侧部设置有压线孔612,所述压线孔612与安装部611是连通的。具体的,为了方便外部线束的安装,在外壳61侧部设置压线孔612专门用于插接外部线束,当外部线束通过压线孔612伸入外壳61内后,即可与左端子62和/或右端子63抵接,完成电路连接。如图3~4所示,所述按钮开关5包括压杆51、弹簧52与导电片53,所述压杆51一端与所述连接片3抵接,所述压杆51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外壳61内,所述导电片53安装在所述压杆51远离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包括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连接片,保护壳与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间隔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连接片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之间,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压线组件,所述按钮开关一端与所述连接片抵接,所述按钮开关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压线组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包括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连接片,保护壳与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间隔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连接片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二接线柱之间,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压线组件,所述按钮开关一端与所述连接片抵接,所述按钮开关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压线组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外壳、左端子与右端子,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左端子与所述右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按钮开关电连接在所述左端子与所述右端子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部设置有压线孔,所述压线孔与安装部是连通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双联硬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开关包括压杆、弹簧与导电片,所述压杆一端与所述连接片抵接,所述压杆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外壳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兰王建林吴煜珂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沪嘉华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