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29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抗干扰弱电控制柜和散热机构,所述控制柜本体分隔成弱电控制部和强电控制部,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镶嵌装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的弱电控制部前侧,抗干扰弱电控制柜是由方形金属板折叠而成;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弱电控制部的两侧之间成间隙设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以及所述控制柜本体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弱电线路导孔,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后端底部开设有第二弱电线路导孔,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后侧与控制柜本体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柜本体的顶部后侧开设有强电线路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强电对弱电控制的电磁波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其主要运用于建筑冷热源节能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建筑,如公共建筑、酒店、写字楼、工厂等,其在冷热源节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柜越来越多的见到了强电控制(380VAC)+弱电控制(24VAC)于一体的应用,即强电控制与弱电控制集中于一个柜体内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这样的应用方式,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处理的好强弱电的干扰问题。由于现有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大多只是简单的采用隔板进行强电控制部和弱电控制部的分隔,导致弱电控制部缺乏抗干扰能力,因此部分工程项目中的弱电部分的模拟信号(如变频器控制及反馈、温度、湿度监测等)经常受到强电(380VAC)的电磁波干扰,使其采集的模拟信号偏差较大,导致弱电控制器所输出的模拟控制信号不精准,容易致使弱电部分的控制失效。加上现有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的强电控制部和弱电控制部的线缆走线相互交叉,因此进一步加剧了强电电磁波的对弱电控制的干扰,且加大了布线的复杂程度和不利于后续的检修作业。因此,设计一款能够有效使强电控制部与弱电控制部之间相互独立,从而降低强电对弱电控制的电磁波干扰,且能够有效对强电控制部和弱电控制部的线缆进行分开走线,从而进一步降低强电电磁波的对弱电控制的干扰,并有效降低布线难度和便于后续检修作业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是本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该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抗干扰弱电控制柜和散热机构,所述控制柜本体分隔成弱电控制部和强电控制部,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镶嵌装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的弱电控制部前侧,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是由方形金属板折叠而成,所述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直线切口,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的内端部向内°翻折形成相应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方形金属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的延长线位置向内°翻折形成相应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翻折覆盖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外侧;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弱电控制部的两侧之间成间隙设置,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以及所述控制柜本体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外部电制系统的弱电线缆的第一弱电线路导孔,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后端底部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强电控制部的弱电线缆的第二弱电线路导孔,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后侧与控制柜本体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柜本体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走强电线缆的强电线路导孔。所述散热机构包含连通连接于所述控制柜本体顶部的筒状安装板,所述筒状安装板位于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与控制柜本体的间距处之间,所述筒状安装板内安装有相应的散热用抽风机。所述控制柜本体于所述强电控制部的底部安装有透气用百叶窗。所述控制柜本体的弱电控制部和强电控制部分别安装有相应的弱电柜门和强电柜门,所述弱电柜门和强电柜门上分别安装有用于锁紧到控制柜本体上的锁具。所述控制柜本体于所述弱电柜门和强电柜门的衔接处之间横向固接有一相应的固定横杆。所述控制柜本体的两侧壁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支撑凸沿,所述支撑凸沿分别位于所述弱电控制部和强电控制部的衔接处,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装置于所述支撑凸沿上。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的抗干扰弱电控制柜镶嵌装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的弱电控制部前侧,抗干扰弱电控制柜是由方形金属板折叠而成。通过方形金属板折叠进行抗干扰弱电控制柜制备,一来其制备过程及其简易,且成本相对低廉;二来由金属板折叠而成的抗干扰弱电控制柜实际上是相当于在弱电控制部内再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进一步使强电控制部与弱电控制部之间相互独立,而且通过金属板折叠而成的抗干扰弱电控制柜可增加对强电电磁波的屏蔽作用,从而有效大幅降低强电对弱电控制的电磁波干扰。2)本技术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90°翻折覆盖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外侧。这样既能够有效于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上下两端分别增加一道隔离,且能够有效于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四个边角处形成加强,从而有效提高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整体刚性,有效确保本技术的实用效果。3)本技术通过第一弱电线路导孔进行弱电控制部与外部电控系统之间的连接走线;然后通过第二弱电线路导孔进行弱电控制部与强电控制部之间的连接走线;再通过强电线路导孔实现强电控制部与外界的连接走线。实现对强电控制部和弱电控制部的线缆进行互不交叉的分开走线,从而进一步降低强电电磁波的对弱电控制的干扰,并且有效降低了布线的难度和便于后续的检修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未折叠前的方形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折叠后的抗干扰弱电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4,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1、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和散热机构3,所述控制柜本体1分隔成弱电控制部101和强电控制部102,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镶嵌装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弱电控制部101前侧,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是由方形金属板折叠而成,所述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直线切口4,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4的内端部向内90°翻折形成相应的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2,方形金属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4的延长线位置向内90°翻折形成相应的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通过方形金属板折叠进行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制备,一来其制备过程及其简易,且成本相对低廉;二来由金属板折叠而成的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实际上是相当于在弱电控制部101内再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进一步使强电控制部102与弱电控制部101之间相互独立,而且通过金属板折叠而成的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可增加对强电电磁波的屏蔽作用,从而有效大幅降低强电对弱电控制的电磁波干扰。所述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90°翻折覆盖在所述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2的外侧。这样既能够有效于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上下两端分别增加一道隔离,且能够有效于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四个边角处形成加强,从而有效提高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整体刚性,有效确保本技术的实用效果。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弱电控制部101的两侧之间成间隙设置,所述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的底部以及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外部电制系统的弱电线缆的第一弱电线路导孔5,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后端底部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强电控制部102的弱电线缆的第二弱电线路导孔6,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后侧与控制柜本体1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顶部后侧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1)、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和散热机构(3),所述控制柜本体(1)分隔成弱电控制部(101)和强电控制部(102),其特征在于:/n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镶嵌装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弱电控制部(101)前侧,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是由方形金属板折叠而成,所述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直线切口(4),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4)的内端部向内90°翻折形成相应的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2),方形金属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4)的延长线位置向内90°翻折形成相应的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所述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90°翻折覆盖在所述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2)的外侧;/n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弱电控制部(101)的两侧之间成间隙设置,所述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的底部以及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外部电制系统的弱电线缆的第一弱电线路导孔(5),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后端底部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强电控制部(102)的弱电线缆的第二弱电线路导孔(6),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后侧与控制柜本体(1)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走强电线缆的强电线路导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1)、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和散热机构(3),所述控制柜本体(1)分隔成弱电控制部(101)和强电控制部(102),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镶嵌装置于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弱电控制部(101)前侧,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是由方形金属板折叠而成,所述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直线切口(4),方形金属板的上下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4)的内端部向内90°翻折形成相应的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2),方形金属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沿所述直线切口(4)的延长线位置向内90°翻折形成相应的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所述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90°翻折覆盖在所述上盖板(201)和下盖板(202)的外侧;
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弱电控制部(101)的两侧之间成间隙设置,所述左侧板(203)和右侧板(204)的底部以及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外部电制系统的弱电线缆的第一弱电线路导孔(5),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后端底部开设有用于走连接至强电控制部(102)的弱电线缆的第二弱电线路导孔(6),所述抗干扰弱电控制柜(2)的后侧与控制柜本体(1)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柜本体(1)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走强电线缆的强电线路导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明陈坤楹李立红许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拓智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