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面热压机构及热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26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面热压机构,其顶面热压件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顶面热压驱动组件驱动顶面热压件抵靠电芯、以热压从电芯顶面翻折到电芯端面上的蓝膜时,顶面热压件的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顶面,而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端面,进而热压整个蓝膜的翻折部分,以定型蓝膜折角位置、进而保证热压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压装置,包括相对电芯顶面设置顶面热压机构、相对电芯底面设置的底面热压机构、相对电芯第一侧面设置的第一侧热压机构、以及相对电芯第二侧面设置的第二侧热压机构;电芯包膜后,蓝膜边缘突出至电芯端面,各热压机构配合,能够将突出的蓝膜热压到端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面热压机构及热压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顶面热压机构及热压装置。
技术介绍
参照图1,图1展示了一种包膜方式;图中,方形电池具有六个面,包膜时,宽大的蓝膜顺序贴合电池的顶面11、背面16和底面12,随后,突出于两侧的蓝膜翻折、贴合在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上;蓝膜并不包覆端面15,以便于顶盖焊接到端面15上。继续参照图2,蓝膜在包覆完其他面后,会有部分突出到端面15上,传统包膜机中,直接把突出的部分翻折、黏贴到端面15上。但是,突出的部分较窄,不易完全粘到端面15上;若蓝膜边缘翘起,容易干涉顶盖的安装,影响电池质量。传统热压装置仅抵靠电芯端面15上的蓝膜,此时,若蓝膜翻折到端面15上的部分较少,热压件难以接触蓝膜,最终的热压效果也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面热压机构及热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热压效果不好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顶面热压机构,其包括:顶面热压件和顶面热压驱动组件;顶面热压驱动组件连接顶面热压件、并能够驱动顶面热压件朝向电芯运动;顶面热压件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顶面热压件抵靠电芯时,其中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顶面,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端面。进一步地,顶面热压驱动组件包括:顶面导向件,自上而下、朝向电芯倾斜延伸设置,顶面热压件滑动设置在顶面导向件上;顶面驱动件,连接顶面热压件、并能够驱动顶面热压件沿顶面导向件运动。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热压装置,其包括上述顶面热压机构,还包括:底面热压机构,相对电芯底面设置、用于对电芯底面翻折到电芯端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第一侧热压机构,相对电芯第一侧面设置、用于对电芯第一侧面翻折到电芯端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第二侧热压机构,相对电芯第二侧面设置、用于对电芯第二侧面翻折到电芯端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其中,电芯的顶面和底面相对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均同时衔接顶面和底面;电芯包膜后,包覆在顶面、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蓝膜边缘朝向电芯的端面突出;端面同时衔接顶面、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顶面热压机构、底面热压机构、第一侧热压机构和第二侧热压机构均相对端面设置、能够热压对应面上突出并翻折到端面上的蓝膜;热压装置还包括:避位机构,连接顶面热压机构和底面热压机构、并能够驱动顶面热压机构和底面热压机构靠近或远离电芯,以便于电芯上下料;第一顶持件,设于避位机构的输出端;第二顶持件,相对第一顶持件设置在电芯背面;其中,避位机构驱动顶面热压机构和底面热压机构靠近电芯以热压蓝膜于电芯上时,第一顶持件随之靠近电芯、并能够顶持电芯端面,以将电芯顶至抵靠第二顶持件。进一步地,底面热压机构包括底面热压件和底面热压驱动组件;底面热压驱动组件连接底面热压件、并能够驱动底面热压件朝向电芯运动;底面热压件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底面热压件抵靠电芯时,其中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底面,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端面;底面热压驱动组件包括底面导向件和底面驱动件;底面导向件自下而上、朝向电芯倾斜延伸设置,底面热压件滑动设置在底面导向件上;底面驱动件连接底面热压件、并能够驱动底面热压件沿底面导向件运动。进一步地,第一侧热压机构和/或第二侧热压机构包括侧面热压件和侧面热压驱动组件;侧面热压驱动组件连接侧面热压件、并能够驱动侧面热压件朝向电芯运动;侧面热压件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侧面热压件抵靠电芯时,其中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第一侧面,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端面;或者,侧面热压件抵靠电芯时,其中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第二侧面,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端面。进一步地,热压装置还包括:第三侧热压机构,正对电芯第一侧面设置、用于对翻折、贴合在第一侧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第四侧热压机构,正对电芯第二侧面设置、用于对翻折、贴合在第二侧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进一步地,第三侧热压机构包括第三热压件;第四侧热压机构包括第四热压件;第三侧热压机构还包括:相对驱动组件,连接第三热压件和第四热压件、并能够驱动第三热压件和第四热压件相对运动、抵压电芯。进一步地,热压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承托件,用于承托电芯;定位组件,设于承托件外侧、用于限定电芯在承托件上的位置。进一步地,定位组件相对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以及能够驱动第一定位件和第一定位件相对运动的定位驱动件。进一步地,热压装置还包括顶持驱动件,顶持驱动件连接第二顶持件、并能够驱动第二顶持件朝向电芯背面运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面热压机构,其顶面热压件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顶面热压驱动组件驱动顶面热压件抵靠电芯、以热压从电芯顶面翻折到电芯端面上的蓝膜时,顶面热压件的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顶面,而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的端面,进而热压整个蓝膜的翻折部分,以定型蓝膜折角位置、进而保证热压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压装置,包括相对电芯顶面设置顶面热压机构、相对电芯底面设置的底面热压机构、相对电芯第一侧面设置的第一侧热压机构、以及相对电芯第二侧面设置的第二侧热压机构;电芯包膜后,蓝膜边缘突出至电芯端面,顶面热压机构能够将顶面突出的蓝膜热压到端面上、底面热压机构能够将底面突出的蓝膜热压到端面上、第一侧热压机构能够将第一侧面突出的蓝膜热压到端面上、而第二侧热压机构能够将第二侧面突出的蓝膜热压到端面上,由此,将蓝膜边缘稳定压实、避免边缘蓝膜翘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形电芯的包膜效果图;图2是图1所示方形电芯和蓝膜的包覆方式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热压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省略第一侧热压机构300和第二侧热压机构4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侧热压机构300、第二侧热压机构400、第三侧热压机构500和第四侧热压机构600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设置有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定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首先参照图1,图1展示了一种方形电芯的包膜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包膜情况,按照图示的方位,方形电芯10包括顶面11、与顶面11相对设置的底面12、同时衔接顶面11和底面12的第一侧面13、与第一侧面13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4;同时衔接顶面11、底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面热压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面热压件(110)和顶面热压驱动组件(120);所述顶面热压驱动组件(120)连接所述顶面热压件(110)、并能够驱动所述顶面热压件(110)朝向电芯(10)运动;/n所述顶面热压件(110)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所述顶面热压件(110)抵靠电芯(10)时,其中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10)的顶面(11),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10)的端面(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面热压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面热压件(110)和顶面热压驱动组件(120);所述顶面热压驱动组件(120)连接所述顶面热压件(110)、并能够驱动所述顶面热压件(110)朝向电芯(10)运动;
所述顶面热压件(110)包括呈直角设置的两个热压面;所述顶面热压件(110)抵靠电芯(10)时,其中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10)的顶面(11),另一个热压面能够抵靠电芯(10)的端面(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面热压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热压驱动组件(120)包括:
顶面导向件(121),自上而下、朝向电芯(10)倾斜延伸设置,所述顶面热压件(110)滑动设置在所述顶面导向件(121)上;
顶面驱动件(122),连接所述顶面热压件(110)、并能够驱动所述顶面热压件(110)沿所述顶面导向件(121)运动。


3.一种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面热压机构(100),还包括:
底面热压机构(200),相对电芯(10)底面设置、用于对电芯(10)底面翻折到电芯(10)端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
第一侧热压机构(300),相对电芯(10)第一侧面设置、用于对电芯(10)第一侧面翻折到电芯(10)端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
第二侧热压机构(400),相对电芯(10)第二侧面设置、用于对电芯(10)第二侧面翻折到电芯(10)端面上的蓝膜进行热压;
其中,电芯(10)的顶面(11)和底面(1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相对设置、且均同时衔接顶面(11)和底面(12);电芯(10)包膜后,包覆在顶面(11)、底面(12)、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上的蓝膜边缘朝向电芯(10)的端面(15)突出;端面(15)同时衔接顶面(11)、底面(12)、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所述顶面热压机构(100)、底面热压机构(200)、第一侧热压机构(300)和第二侧热压机构(400)均相对端面(15)设置、能够热压对应面上突出并翻折到端面(15)上的蓝膜;
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
避位机构(700),连接所述顶面热压机构(100)和所述底面热压机构(200)、并能够驱动所述顶面热压机构(100)和所述底面热压机构(200)靠近或远离电芯(10),以便于电芯(10)上下料;
第一顶持件(910),设于所述避位机构(700)的输出端;
第二顶持件(920),相对所述第一顶持件(910)设置在电芯(10)背面;
其中,所述避位机构(700)驱动所述顶面热压机构(100)和所述底面热压机构(200)靠近电芯(10)以热压蓝膜于电芯(10)上时,所述第一顶持件(910)随之靠近电芯(10)、并能够顶持电芯端面(15),以将电芯(10)顶至抵靠所述第二顶持件(9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热压机构(200)包括底面热压件(210)和底面热压驱动组件(220);所述底面热压驱动组件(220)连接所述底面热压件(210)、并能够驱动所述底面热压件(210)朝向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