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00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包括测片本体,测片本体内设有总压平均管、静压平均管及温度补偿管,总压平均管上分布多个总压孔,总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接总压连接管,静压平均管上贯穿多个静压孔,静压孔与总压孔垂直且与总压孔共面,静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连接静压连接管,总压连接管及静压连接管均与风量、风压显示仪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不影响通风与空调施工验收及防排烟系统日常维护和使用;检测过程方便快捷、检测结果精确可靠;可根据需要通过设置温度补偿相应提高检测精准度;能够一次性准确测量风速、风量;适应于不同形状的风道及风口的测量,适应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
本技术涉及风量风压测量
,具体地,涉及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
技术介绍
在空气净化装置中如空调,设置有流量测量装置,对风速、风压、风量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风速、风量测量装置采用的多是将多个皮托管连接到高压平均内腔和低压平均内腔,得到一个平均值后再通过通道管与外接的微压差传感变送器相连,计算出风速、风量的平均值。但该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每个皮托管只能测得一个点的总压值和静压值,要求得整个风速、风压和风量的平均值就需要使用多个价格昂贵的皮托管测量元件,经济成本较高;多个皮托管占用的空间大,整个测量装置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且皮托管内部的管道结构对测量的数据影响比较大,因此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制作成本高;2、现有装置整体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测量数据需要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利于通风与空调施工验收及防排烟系统日常维护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包括测片本体,所述测片本体内沿其迎风端至背风端依次设有互相平行的总压平均管、静压平均管及温度补偿管,所述总压平均管与测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总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连接有总压连接管,所述静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连接有静压连接管,所述总压连接管及静压连接管均与风量、风压显示仪连接;所述总压平均管上根据检测位置分布有多个总压孔,所述总压孔与风向平行,总压孔的一端与总压平均管连通,另一端贯穿测片本体的迎风端;所述静压平均管上贯穿有多个静压孔,所述静压孔的方向与总压孔垂直,静压孔的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上侧面,另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下侧面,所述静压孔与总压孔一一对应,对应的静压孔与总压孔共面,所述温度补偿管内设有可拆卸的温度补偿装置。优选的,所述测片本体的横截面为梭型流线体状,所述梭型流线体的两端分别对应测片本体的迎风端与背风端,所述测片本体及总压平均管、静压平均管、温度补偿管为铝合金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迎风端的中心处设有与总压平均管平行的凹槽一,所述多个总压孔均分布在凹槽一中,所述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两个侧面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二,所述多个静压孔均分布在两个凹槽二中。该处设置,减少了各种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测点采集数据过程中的误差,如总压孔及静压孔的进风量更加准确有效,使通过总压平均管及静压平均管得到的数据更加精准,提高了测片的质量及性能。优选的,所述总压孔及静压孔按照GB/T1236-2017风量风压检测位置要求分布。优选的,所述总压孔及静压孔按照GB/T50243-2016风压检测位置要求分布。优选的,所述总压孔及静压孔按照GB51251-2017风压检测位置要求分布。本技术还包括能够使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如与静压连接管及总压连接管连接的外界的差压传感器或者风压变送器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如气管连接件,静压连接管,总压连接管,风量、风压显示仪,温度补偿装置等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检测过程中将原来的依次逐个点检测然后平均计算得出检测结果,转变为同时一次性测量各测点的数据,利用总压平均管及静压平均管直接得到各平均压力,汇总后一次性得出结论,结果在符合使用规范要求的5-10%的误差范围即可,非常容易实现在线检测,当对检测结果要求严格时候还可以加上温度补偿,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具体过程如下,检测时根据国标要求分为方形风道检测和圆形风道检测及风口检测,根据国标要求(总压孔、静压孔为根据国标GB/T1236-2017或GB50243-2016或GB51251-2017风压测点位置要求打孔制作)确定检测风道或风口中各测点的位置,根据测点的位置选取数量适合(2根及2根以上)的测片,并在测片上对应测点位置打孔(静压孔及总压孔),将打好孔的测片固定在检测风道或风口的相应位置,将各测片的静压平均管及总压平均管分别通过静压连接管及总压连接管与外界的差压传感器或者风压变送器连接,利用现有的成熟的风量、风压仪器可以直接测出数据,或者实现在线实时监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不影响通风与空调施工验收及防排烟系统日常维护和使用;检测过程方便快捷、检测结果精确可靠;可根据需要通过设置温度补偿相应提高检测精准度;能够一次性准确测量风速、风量,节省人力物力;适应于不同形状的风道及风口的测量,适应范围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未打孔的测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未打孔的测片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打孔后测片的打孔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测片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待测圆形风管三个圆环时的测点分布图。图中:1.测片本体,2.温度补偿管,3.静压平均管,4.总压平均管,5.静压孔,6.总压孔,7.凹槽一,8.凹槽二,9.背风端,10.迎风端,11.气管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此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包括测片本体1,所述测片本体1内沿其迎风端至背风端依次设有互相平行的总压平均管4、静压平均管3及温度补偿管2,所述总压平均管4与测片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总压平均管4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11连接有总压连接管,所述静压平均管3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11连接有静压连接管,所述总压连接管及静压连接管均与风量、风压显示仪连接;所述总压平均管4上根据检测位置分布有多个总压孔6,所述总压孔6与风向平行,总压孔6的一端与总压平均管4连通,另一端贯穿测片本体1的迎风端;所述静压平均管3上贯穿有多个静压孔5,所述静压孔5的方向与总压孔6垂直,静压孔5的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3对应的测片本体1的上侧面,另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3对应的测片本体1的下侧面,所述静压孔5与总压孔6一一对应,对应的静压孔5与总压孔6共面,所述温度补偿管2内设有可拆卸的温度补偿装置。所述测片本体1的横截面为梭型流线体状,所述梭型流线体的两端分别对应测片本体1的迎风端10与背风端9,所述测片本体1及总压平均管4、静压平均管3、温度补偿管2为铝合金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迎风端10的中心处设有与总压平均管4平行的凹槽一7,所述多个总压孔6均分布在凹槽一7中,所述静压平均管3对应的测片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设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包括测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片本体内沿其迎风端至背风端依次设有互相平行的总压平均管、静压平均管及温度补偿管,所述总压平均管与测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总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连接有总压连接管,所述静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连接有静压连接管,所述总压连接管及静压连接管均与风量、风压显示仪连接;所述总压平均管上根据检测位置分布有多个总压孔,所述总压孔与风向平行,总压孔的一端与总压平均管连通,另一端贯穿测片本体的迎风端;所述静压平均管上贯穿有多个静压孔,所述静压孔的方向与总压孔垂直,静压孔的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上侧面,另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下侧面,所述静压孔与总压孔一一对应,对应的静压孔与总压孔共面,所述温度补偿管内设有可拆卸的温度补偿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包括测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片本体内沿其迎风端至背风端依次设有互相平行的总压平均管、静压平均管及温度补偿管,所述总压平均管与测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总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连接有总压连接管,所述静压平均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件连接有静压连接管,所述总压连接管及静压连接管均与风量、风压显示仪连接;所述总压平均管上根据检测位置分布有多个总压孔,所述总压孔与风向平行,总压孔的一端与总压平均管连通,另一端贯穿测片本体的迎风端;所述静压平均管上贯穿有多个静压孔,所述静压孔的方向与总压孔垂直,静压孔的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上侧面,另一端贯穿静压平均管对应的测片本体的下侧面,所述静压孔与总压孔一一对应,对应的静压孔与总压孔共面,所述温度补偿管内设有可拆卸的温度补偿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兴建
申请(专利权)人:修武县宏源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