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94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烤箱,包括外烘箱、内烘箱、支撑组件和槽板组件;外烘箱内设有内烘箱;内烘箱下端的透气孔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调节其大小,抽风机位于外烘箱和内烘箱之间;槽板组件设置在内烘箱内,包括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第一槽板左高右低的布置在内烘箱后端,第二槽板前低后高的布置在内烘箱左端,第三槽板前高后低的布置在内烘箱右端,第二槽板前端与第一收集箱连接,第一槽板右端与第三槽板后端相交处与第二收集箱连接;支撑组件设置在内烘箱内,包括支撑架和均设有滑槽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支撑架下方设有加热板。本烘烤箱,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烘烤物的烘烤,而且实现对烘烤时高温水汽的收集处理,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烤箱
本技术涉及烘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烤箱。
技术介绍
在对烘烤物烘烤时,由于高温往往将烘烤物内水分进行蒸发成水汽,而这些水汽往往吸附在烘箱内壁,或者冷凝、聚集成水珠流下堆积,不仅影响烘烤物的烘烤质量,而且内烘箱很容易出现生锈、难以清理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烘烤箱,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烘烤物的烘烤,而且实现对烘烤时高温水汽的收集处理,更加高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烘烤箱包括外烘箱、内烘箱、支撑组件和槽板组件;所述外烘箱内设有内烘箱;内烘箱下端设有多个透气孔,每个透气孔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调节透气孔大小,抽风机位于外烘箱和内烘箱之间,并可将内烘箱内的热风从透气孔抽出;所述槽板组件设置在内烘箱内,包括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第一槽板左高右低的布置在内烘箱后端,第二槽板前低后高的布置在内烘箱左端,第三槽板前高后低的布置在内烘箱右端,第二槽板前端与第一收集箱连接,第一槽板右端与第三槽板后端相交处与第二收集箱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内烘箱内,包括支撑架和均设有滑槽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支撑架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滑动内,支撑架下方设有加热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的表面均进行疏水处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总收集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为一对,并左右对称设置在内烘箱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撑前后布置位于内烘箱中部,支撑架为一对,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内烘箱上设有进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烘烤箱设置支撑组件,将烘烤物放置在支撑架上,由于支撑架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上,方便对支撑架的拿取,支撑架下端设有加热板,实现对烘烤物的烘烤处理;由于设置槽板组件,吸附在内烘箱内壁上的凝结水将沿着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进入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内进行收集,并且由于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均倾斜设置,使得凝结水更好的从相应的槽板上流入相应的收集箱内,同时也避免水在槽板组件上的堆积;由于内烘箱下端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可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调节其透气孔大小,也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关闭和打开,因此当在烘烤过程时或者打开烘箱门时,抽风机启动将内烘箱内的蒸汽从透气孔内抽出,避免蒸汽在内烘箱内的堆积冷凝,因此更加高效;本烘烤箱,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烘烤物的烘烤,而且实现对烘烤时高温水汽的收集处理,更加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烘箱内槽板组件示意图;图中:11、外烘箱,12、抽风机,2、内烘箱,21、透气孔,22、挡板,23、第一槽板,24、第一收集箱,25、第二收集箱,26、第二槽板,27、第三槽板,28、进气口,31、第一支撑块,32、第二支撑块,33、加热板,34、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烘烤箱包括外烘箱11、内烘箱2、支撑组件和槽板组件;所述外烘箱11内设有内烘箱2和抽风机12;内烘箱2下端设有多个透气孔21,每个透气孔21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22调节透气孔21大小,抽风机12位于外烘箱11和内烘箱2之间,并可将内烘箱2内的热风从透气孔21抽出;所述槽板组件设置在内烘箱2内,包括第一槽板23、第二槽板26和第三槽板27;第一槽板23左高右低的布置在内烘箱2后端,第二槽板26前低后高的布置在内烘箱2左端,第三槽板27前高后低的布置在内烘箱2右端,第二槽板26前端与第一收集箱24连接,第一槽板23右端与第三槽板27后端相交处与第二收集箱25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内烘箱2内,包括支撑架34和均设有滑槽的第一支撑块31、第二支撑块32,支撑架34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31和第二支撑块32的滑动内,支撑架34下方设有加热板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板23、第二槽板26和第三槽板27的表面均进行疏水处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集箱24和第二收集箱25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总收集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31为一对,并左右对称设置在内烘箱2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撑前后布置位于内烘箱2中部,支撑架34为一对,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块31与第二支撑块32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内烘箱2上设有进气口28;本一种烘烤箱使用时,将需要烘烤物放置在内烘箱2内,即将烘烤物放置在支撑架34上,由于支撑架34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31和第二支撑块32上,方便对支撑架34的拿取,并且关闭烘箱门(未画出),烘箱门对整体外烘箱11、内烘箱2进行关闭密封;启动加热板33,通过加热板33对支撑架34上的烘烤物进行烘烤,由于烘烤过程,将产生大量的蒸汽将吸附在内烘箱2的内壁上,传统的烘烤箱无法进行清理,造成蒸汽在内烘箱2内壁上凝结成水并流下堆积,不仅影响烘烤物的烘烤质量,而且内烘箱2很容易出现生锈、难以清理等情况;由于设置槽板组件,吸附在内烘箱2内壁上的凝结水将沿着第一槽板23、第二槽板26和第三槽板27进入第一收集箱24和第二收集箱25内进行收集,并且由于第一槽板23、第二槽板26和第三槽板27均倾斜设置,使得凝结水更好的从相应的槽板上流入相应的收集箱内,同时也避免水在槽板组件上的堆积;由于内烘箱2下端设有透气孔21,透气孔21可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22调节其透气孔21大小,也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关闭和打开,因此当在烘烤过程时或者打开烘箱门时,抽风机12启动,将内烘箱2内的蒸汽从透气孔21内抽出,避免蒸汽在内烘箱2内的堆积冷凝,因此更加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烘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烘箱(11)、内烘箱(2)、支撑组件和槽板组件;/n所述外烘箱(11)内设有内烘箱(2);/n内烘箱(2)下端设有多个透气孔(21),每个透气孔(21)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22)调节透气孔(21)大小,抽风机(12)位于外烘箱(11)和内烘箱(2)之间,并可将内烘箱(2)内的热风从透气孔(21)抽出;/n所述槽板组件设置在内烘箱(2)内,包括第一槽板(23)、第二槽板(26)和第三槽板(27);第一槽板(23)左高右低的布置在内烘箱(2)后端,第二槽板(26)前低后高的布置在内烘箱(2)左端,第三槽板(27)前高后低的布置在内烘箱(2)右端,第二槽板(26)前端与第一收集箱(24)连接,第一槽板(23)右端与第三槽板(27)后端相交处与第二收集箱(25)连接;/n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内烘箱(2)内,包括支撑架(34)和均设有滑槽的第一支撑块(31)、第二支撑块(32),支撑架(34)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块(31)和第二支撑块(32)的滑动内,支撑架(34)下方设有加热板(33)。/n

【技术特征摘要】
1.烘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烘箱(11)、内烘箱(2)、支撑组件和槽板组件;
所述外烘箱(11)内设有内烘箱(2);
内烘箱(2)下端设有多个透气孔(21),每个透气孔(21)通过转动安装的挡板(22)调节透气孔(21)大小,抽风机(12)位于外烘箱(11)和内烘箱(2)之间,并可将内烘箱(2)内的热风从透气孔(21)抽出;
所述槽板组件设置在内烘箱(2)内,包括第一槽板(23)、第二槽板(26)和第三槽板(27);第一槽板(23)左高右低的布置在内烘箱(2)后端,第二槽板(26)前低后高的布置在内烘箱(2)左端,第三槽板(27)前高后低的布置在内烘箱(2)右端,第二槽板(26)前端与第一收集箱(24)连接,第一槽板(23)右端与第三槽板(27)后端相交处与第二收集箱(25)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内烘箱(2)内,包括支撑架(34)和均设有滑槽的第一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娥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