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90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两个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每个第一送风部具有第一进风口、设置于第一进风口处的热交换器、朝向正前方或斜前方的第一送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送风口的第一送风装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前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部的前侧具有第二送风口,且所述第二送风部还具有处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后侧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或位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后侧。可增加不换热空气量,使得换热和不换热空气混合更充分,人体感受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目前主流立柜式空调包含一个贯流送风系统,无法实现引流送风。部分立柜式空调包含两个贯流送风系统,可实现引流送风,但引流风量较小,而且引流风道内放入附加功能模块会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室内机。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两个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具有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热交换器、朝向正前方或斜前方的第一送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送风装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前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部的前侧具有第二送风口,且所述第二送风部还具有处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后侧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或位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后侧。可选地,所述第二送风部与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具有允许气体通过的连通间隔,以使处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一侧且处于相应所述第一送风部后侧的气体经由相应所述连通间隔进入所述气体通道。可选地,所述第二送风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口处的功能模块。可选地,所述功能模块为空气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可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新风管。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装置和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均为竖向设置的贯流风机。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通口。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后侧;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后侧。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均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前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送风口所在平面与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具有第二送风部,可增加不换热空气量,使得换热和不换热空气混合更充分,人体感受更舒适。进一步地,第二送风部还可附加功能,同时不影响换热效率。进一步地,第二送风部与第一送风部之间的连通间隔可为引流通道,进一步增加不换热空气量。可使得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增强了引流送风效果,并可以实现一定的附加功能。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一种示意性气流流动图;图4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种示意性气流流动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主视图,如图1所述,并参考图2至图4,空调室内机包括两个第一送风部10和第二送风部20。每个第一送风部10具有第一进风口、设置于第一进风口处的热交换器13、朝向正前方或斜前方的第一送风口11,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送风口11的第一送风装置12。且两个第一送风部10之间具有气体通道41。气体通道41的前端位于两个第一送风口11之间。第一送风部10可用于室内气体循环换热,进行制冷。第二送风部20的前侧具有第二送风口21,且第二送风部20还具有处于两个第一送风部10的后侧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第二进风口和第二送风口21的第二送风装置23。第二送风口21位于气体通道41内或位于气体通道41的后侧。第二送风部20可用于增加不换热空气量,使得换热和不换热空气混合更充分,人体感受更舒适。在本技术的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部20与每个第一送风部10之间具有允许气体通过的连通间隔42,以使处于第二送风部20的一侧且处于相应第一送风部10后侧的气体经由相应连通间隔42进入气体通道41。第二送风部20与第一送风部10之间的连通间隔42可为引流通道,进一步增加不换热空气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部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送风口21处的功能模块24。例如,功能模块24为空气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还例如,第二进风口连通有新风管,功能模块24可被理解为新风管等提供新风的新风装置。第二送风部20还可附加功能,同时不影响换热效率。空气净化模块可为除尘模块或除甲醛模块等。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送风口11和第二送风口21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通口。进一步地,第一送风装置12和第二送风装置23均为竖向设置的贯流风机。在本技术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送风装置12和第二送风装置23均可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离心风机等。第一进风口设置于第一送风部10的后侧。第二进风口设置于第二送风部20的后侧。两个第一送风口11均与气体通道41的前端连通。且第一送风口11所在平面与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为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如图1所示,还包括底座30,两个第一送风部10和第二送风部20均设置于底座30上。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送风部10和第二送风部20可按“品”字形排列,实现空气引流。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如图3所示,第一送风装置12和第二送风装置23均工作,部分气体依次流经第一进风口与热交换器13换热器后,从第一送风口11流出;部分气流通过第二送风装置23不经换热的流出;在两个第一送风装置12的作用下,或者在两个第一送风装置12和第二送风装置23的共同作用下,可形成负压从连通间隔42进行引流,使处于第二送风部20的一侧且处于相应第一送风部10后侧的气体经由相应连通间隔42进入气体通道41。当空调室内机不进行制冷时,如图4所示,仅仅开启第二送风装置23,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附加功能,如空气净化、加湿、引入新风等。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改变了普通空调单一的送风方式,增加了引流风量,使得换热和不换热空气混合更充分,人体感受更舒适,且增加了附加功能,同时不影响换热效率。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n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具有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热交换器、朝向正前方或斜前方的第一送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送风装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前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n所述第二送风部的前侧具有第二送风口,且所述第二送风部还具有处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后侧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或位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
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具有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热交换器、朝向正前方或斜前方的第一送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送风口的第一送风装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前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
所述第二送风部的前侧具有第二送风口,且所述第二送风部还具有处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部的后侧的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促使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或位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送风部与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部之间具有允许气体通过的连通间隔,以使处于所述第二送风部的一侧且处于相应所述第一送风部后侧的气体经由相应所述连通间隔进入所述气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送风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口处的功能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全成耿宝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