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83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防护架包括立杆与防护板,立杆前后设置,底座与尾部一侧的立杆转动连接,底座与前端一侧的立杆滑动配合,防护板固定连接于两侧的立杆之间,防护板内侧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与防护板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固定,顶板设置于防护架的顶部,顶板的尾部一侧设置连杆,顶板的前端一侧设置套杆,连杆与顶板相铰接,套杆与顶板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固定,连杆套接于尾部一侧的立杆上,连杆与立杆转动连接,套杆套接于前端一侧的立杆上,套杆与立杆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计算机主机机箱进行较好的防撞保护,同时也方便其取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在使用计算机时,一般会将主机放置在地面或桌面上,很容易被碰到而发生倾倒,主机倾倒后与地面发生碰撞,可能会损坏主机内的元器件,使主机无法正常工作,会影响人们的使用,而对于那些存储了重要资料的电脑,主机的损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能够对计算机主机机箱进行较好的防撞保护,同时也方便其取放。(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包括底座、防护架、顶板,所述防护架包括立杆与防护板,所述立杆前后设置,所述底座与尾部一侧的立杆转动连接,底座与前端一侧的立杆滑动配合,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于两侧的立杆之间,所述防护板内侧设置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防护板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固定,所述顶板设置于防护架的顶部,所述顶板的尾部一侧设置连杆,顶板的前端一侧设置套杆,所述连杆与顶板相铰接,所述套杆与顶板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固定,所述连杆套接于尾部一侧的立杆上,所述连杆与立杆转动连接,所述套杆套接于前端一侧的立杆上,所述套杆与立杆滑动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底座上设置主机槽。进一步而言,所述主机槽内固定设置减震垫。进一步而言,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设置支脚。进一步而言,所述限位板内侧固定设置防压垫。进一步而言,所述套杆与立杆间隙配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防护架设于底座的两侧,防护架顶部设有顶板,与防护架之间可通过立杆与套杆的套设卡接实现同步的固定,对计算机主机机箱进行防撞保护。2、防护板内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可在防护架防护过程中,对计算机主机机箱进行压紧限位,避免其自身受到碰撞而带动造成的主机机箱的倾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去掉防护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防护板与限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立杆与连杆连接结构示意图。1-底座;11-主机槽;12-减震垫;13-支脚;2-防护架;21-立杆;22-防护板;23-限位板;24-第一弹簧;25-防压垫;3-顶板;31-连杆;32-套杆;33-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包括底座1、防护架2、顶板3,所述防护架2包括立杆21与防护板22,所述立杆21前后设置,所述底座1与尾部一侧的立杆21转动连接,底座1与前端一侧的立杆21滑动配合,所述防护板22固定连接于两侧的立杆21之间,所述防护板22内侧设置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与防护板22通过第一弹簧24连接固定,所述顶板3设置于防护架2的顶部,所述顶板3的尾部一侧设置连杆31,顶板3的前端一侧设置套杆32,所述连杆31与顶板3相铰接,所述套杆32与顶板3通过第二弹簧33连接固定,所述连杆31套接于尾部一侧的立杆21上,所述连杆31与立杆21转动连接,所述套杆32套接于前端一侧的立杆21上,所述套杆32与立杆21滑动连接。优选的,底座1上设置主机槽11,用于主机机箱的放置固定。优选的,底座1底部固定设置支脚13,支脚13可使得该装置的底座1离地,从而避免地面上的水、湿气等对主机机箱造成影响。优选的,限位板23内侧固定设置防压垫25,防压垫25与主机机箱相接触,从而避免对机箱的侧壁造成压损的损坏。优选的,套杆32与立杆21间隙配合,保证其套接处的卡紧度,避免卡紧限位后,产生松动和碰撞时的异响。第二实施例:进一步而言,主机槽11内固定设置减震垫12,在该装置受到碰撞时,对底座1上放置固定的主机机箱的机壳进行减震缓冲保护。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计算机的主机机箱放置于底座1上的主机槽11内,通过两侧的防护架2以及顶部的顶板3可对其进行防撞保护。安装时,可将主机机箱置于主机槽11内,然后,可将两侧的防护架2一同向内侧转动,然后再将顶板3向前翻转,使得顶板3前端的套杆32与前端一侧的立杆21上下对应,同时,向上压缩套杆32,即可使得对应的套杆32套接于对应的立杆21上,以此实现防护架2与顶板3的共同限位固定。此时,主机机箱置于防护架2与顶板3的保护范围下,可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使用者的意外碰撞。在防护架2与顶板3相接固定后,防护板22的内侧还设有限位板23,两侧的限位板23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可将主机机箱压紧限位,以此避免在该装置自身造成碰撞时,带动影响其内放置的主机机箱的倾倒。而防护架2可通过尾部立杆21的旋动,从而向外侧转动打开,防护架2顶部的顶板3可向后翻转打开,从而便于主机机箱的取放,避免在取放过程中,与防护架2的架体产生碰撞损坏。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防护架(2)、顶板(3),所述防护架(2)包括立杆(21)与防护板(22),所述立杆(21)前后设置,所述底座(1)与尾部一侧的立杆(21)转动连接,底座(1)与前端一侧的立杆(21)滑动配合,所述防护板(22)固定连接于两侧的立杆(21)之间,所述防护板(22)内侧设置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与防护板(22)通过第一弹簧(24)连接固定,所述顶板(3)设置于防护架(2)的顶部,所述顶板(3)的尾部一侧设置连杆(31),顶板(3)的前端一侧设置套杆(32),所述连杆(31)与顶板(3)相铰接,所述套杆(32)与顶板(3)通过第二弹簧(33)连接固定,所述连杆(31)套接于尾部一侧的立杆(21)上,所述连杆(31)与立杆(21)转动连接,所述套杆(32)套接于前端一侧的立杆(21)上,所述套杆(32)与立杆(21)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防护架(2)、顶板(3),所述防护架(2)包括立杆(21)与防护板(22),所述立杆(21)前后设置,所述底座(1)与尾部一侧的立杆(21)转动连接,底座(1)与前端一侧的立杆(21)滑动配合,所述防护板(22)固定连接于两侧的立杆(21)之间,所述防护板(22)内侧设置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与防护板(22)通过第一弹簧(24)连接固定,所述顶板(3)设置于防护架(2)的顶部,所述顶板(3)的尾部一侧设置连杆(31),顶板(3)的前端一侧设置套杆(32),所述连杆(31)与顶板(3)相铰接,所述套杆(32)与顶板(3)通过第二弹簧(33)连接固定,所述连杆(31)套接于尾部一侧的立杆(21)上,所述连杆(31)与立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