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79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右输入轴分别与下非正交面齿轮和上非正交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下斜齿轮和上斜齿轮,并且与中心人字齿啮合;中心人字齿上端连接弧齿太阳轮,弧齿太阳轮通过行星架分别与若干弧齿行星轮相啮合,弧齿行星轮与弧齿内齿圈相啮合;左输入轴与上直齿面齿轮和下直齿面齿轮相啮合,通过第三连接轴与第四连接轴分别连接第一人字齿和第二人字齿,并与中心人字齿相啮合;有益效果是构型独特,能够实现多功率流同时输入的传动形式,在传动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即可以填补了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机械传动是机械工程学科最为经典的核心技术之一,机械传动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凡是有原动机的场合几乎均需要用到机械传动系统进行变速,实现工作机的速度匹配,完成增速降扭或者减速增扭。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质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的传动产品要求日益强烈。精密机器人、空间机械臂、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主减速器、舰船传动系统、坦克传动系统等均需要高品质的减变速传动系统,几乎涉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兵器等各大高科技领域。国防装备需要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日益需求新型传动系统,以寻求装备技术的升级和飞跃。为了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传动系统形式简单,不能满足特殊的传动形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其方案新颖,构型独特,原理新奇,能够满足多路同时输入的传动形式,在传动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即填补了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该传动系统传动原理独特,突破常规传动技术方案,构思新奇,传动系统能够实现多功率流同时输入的传动方案。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右输入轴分别与下非正交面齿轮和上非正交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下斜齿轮和上斜齿轮,并且与中心人字齿啮合;更进一步,中心人字齿上端连接弧齿太阳轮,弧齿太阳轮通过行星架分别与若干弧齿行星轮相啮合,弧齿行星轮与弧齿内齿圈相啮合,通过行星架输出动力;更进一步,左输入轴与上直齿面齿轮和下直齿面齿轮相啮合,通过第三连接轴与第四连接轴分别连接第一人字齿和第二人字齿,并与中心人字齿相啮合,通过行星架输出动力;更进一步,中心人字齿与第三人字齿相啮合,第三人字齿通过第五连接轴与下弧齿面齿轮连接,右输出轴与齿轮轴分别与上弧齿面齿轮和下弧齿面齿轮相啮合,右输出轴输出动力;齿轮轴的另一端连接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与左输出轴相啮合输出动力;更进一步,传动系统中右输入侧采用非正交面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的组合形式,实现含倾角传动及避免齿轮啮合时产生的轴向力;采用上下弧齿面齿轮传动方式,实现任意方向的多输入与多输出传动;行星系统中所用齿轮均采用弧齿圆柱齿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传动原理新颖、构型独特、多功率流同时输入,可实现非正交传动,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即可以填补相关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图2是非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图3是正交面齿轮传动系统。图4是直齿面齿轮。图5是弧齿圆柱齿轮。图6是弧齿面齿轮。图1-图6中:1、右输入轴;2、下非正交面齿轮;3、第二连接轴;4、下斜齿轮;5、中心人字齿;6、上斜齿轮;7、弧齿内齿圈;8、行星架;9、弧齿太阳轮;10、弧齿行星轮;11、第二人字齿;12、上直齿面齿轮;13、第四连接轴;14、下直齿面齿轮;15、左输入轴;16、第三人字齿;17、第五连接轴;18、大锥齿轮;19、齿轮轴;20、左输出轴;21、上弧齿面齿轮;22、下弧齿面齿轮;23、右输出轴;24、第一连接轴;25、上非正交面齿轮;26、第三连接轴;27、第一人字齿。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包括右输入轴1、下非正交面齿轮2、第二连接轴3、下斜齿轮4、中心人字齿5、上斜齿轮6、弧齿内齿圈7、行星架8、弧齿太阳轮9、弧齿行星轮10、第二人字齿11、上直齿面齿轮12、第四连接轴13、下直齿面齿轮4、左输入轴15、第三人字齿16、第五连接轴17、大锥齿轮18、齿轮轴19、左输出轴20、上弧齿面齿轮21、下弧齿面齿轮22、右输出轴23、第一连接轴24、上非正交面齿轮25、第三连接轴26、第一人字齿27。右输入轴1分别与下非正交面齿轮2和上非正交面齿轮25相互啮合,通过第一连接轴24和第二连接轴3分别连接下斜齿轮4和上斜齿轮6,并且分别与中心人字齿5啮合。中心人字齿5上端连接弧齿太阳轮9,弧齿太阳轮9通过行星架8分别与若干弧齿行星轮10相啮合,弧齿行星轮10与弧齿内齿圈7相啮合,通过行星架8输出动力。左输入轴15与上直齿面齿轮12和下直齿面齿轮14相啮合,通过第三连接轴26与第四连接轴13分别连接第一人字齿27和第二人字齿11,并分别与中心人字齿5相啮合,并通过行星架8输出动力。中心人字齿5与第三人字齿16相啮合,第三人字齿16通过第五连接轴17与下弧齿面齿轮22连接,右输出轴23与齿轮轴19分别与上弧齿面齿轮21和下弧齿面齿轮22相互啮合,右输出轴23输出动力。齿轮轴19的另一端连接大锥齿轮18,并与左输出轴20相啮合输出动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右输入轴分别与下非正交面齿轮和上非正交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下斜齿轮和上斜齿轮,并且与中心人字齿啮合;/n中心人字齿上端连接弧齿太阳轮,弧齿太阳轮通过行星架分别与若干弧齿行星轮相啮合,弧齿行星轮与弧齿内齿圈相啮合,通过行星架输出动力;/n左输入轴与上直齿面齿轮和下直齿面齿轮相啮合,通过第三连接轴与第四连接轴分别连接第一人字齿和第二人字齿,并与中心人字齿相啮合,通过行星架输出动力;/n中心人字齿与第三人字齿相啮合,第三人字齿通过第五连接轴与下弧齿面齿轮连接,右输出轴与齿轮轴分别与上弧齿面齿轮和下弧齿面齿轮相啮合,右输出轴输出动力;齿轮轴的另一端连接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与左输出轴相啮合输出动力;/n传动系统中右输入侧采用非正交面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的组合形式,实现含倾角传动及避免齿轮啮合时产生的轴向力;采用上下弧齿面齿轮传动方式,实现任意方向的多输入与多输出传动;行星系统中所用齿轮均采用弧齿圆柱齿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形式分汇流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右输入轴分别与下非正交面齿轮和上非正交面齿轮相互啮合,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分别连接下斜齿轮和上斜齿轮,并且与中心人字齿啮合;
中心人字齿上端连接弧齿太阳轮,弧齿太阳轮通过行星架分别与若干弧齿行星轮相啮合,弧齿行星轮与弧齿内齿圈相啮合,通过行星架输出动力;
左输入轴与上直齿面齿轮和下直齿面齿轮相啮合,通过第三连接轴与第四连接轴分别连接第一人字齿和第二人字齿,并与中心人字齿相啮合,通过行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帅党合玉岳宗享唐文杰石丽娟邹振兴朱晟平张廷冯战勇巩嘉贝刘潇乾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