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2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多根立柱,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横梁,相同高度的多根所述横梁形成一个矩形框,每个所述矩形框内均铺设有承载板,相邻两层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升降坐凳,所述升降坐凳包括座板和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固定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座板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架远离容纳槽底壁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休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是房屋建筑、桥梁建设、广告牌安装或是室内外装修都需要在高空中作业。脚手架是现代建筑施工现场为供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而搭设的各种支架,脚手架一直以来都为建筑行业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从规模上分大致有小型、中型和大型,从覆盖范围上看又有低空作业覆盖范围、半包围式覆盖范围和全包裹式覆盖范围。现有的脚手架一般都包括立柱、杆件和扣件。现有的脚手架的立柱的高度均是固定不能调节的,搭建时如脚手架的高度差少许则需用杆件和扣件再搭高或往立柱上垫东西,较为不便。尤其是在脚手架当柱子使用时更甚,脚手架需要与地面和屋顶之间抵紧,搭建和拆卸过程就更为繁杂,操作也较为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及施工进度,控制不好还会损坏建筑。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15129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门式建筑脚手架,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以顶部横杆和两侧立杆构成具体整体结构的门型框架,在所述顶部横杆与两侧立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固撑杆,在所述立杆的顶端延伸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立杆的底口为插管口,在所述立杆的侧部设置有扣挂斜拉杆的定位销;同一层面上,是以两片门形框架平行设置,在所述平行设置的两片门形框架之间,有顶部踏板以两端挂钩挂接在两片门形框架的横杆之间;位于侧部的呈交叉形式的两根斜拉杆分别是以其上的销孔套装在两片门形框架对应一侧的立杆的定位销上;不同层面上的门形框架是以上层门形框架的立杆底口套装在下层门形框架的连接杆上。上述的门式建筑脚手架搭建和拆卸方便、快捷,结构稳固、安全性能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长时间在脚手架上进行作业,当工作人员身体劳累时需要休息,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需要休息时只能从脚手架上爬下来,休息完成后又需爬上脚手架,这样爬上爬下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休息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多根立柱,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横梁,相同高度的多根所述横梁形成一个矩形框,每个所述矩形框内均铺设有承载板,相邻两层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升降坐凳,所述升降坐凳包括座板和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固定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座板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架远离容纳槽底壁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长时间工作后身体劳累需要休息时,将升降坐凳从承载板上的容纳槽内取出,然后通过调节升降支架的高度将座板固定到指定位置以方便工作人员坐下休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支架包括底架和顶架,所述底架固定设置在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顶架位于底架的上方,所述顶架和底架之间设置有两组X形支架,所述X形支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顶架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铰接设置在底架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顶架上,所述第一支杆的滑动端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底架上沿第一支杆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插设的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滑动端,改变X形支架上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夹角,使升降支架的整体高度升高,升降支架升到指定高度后,将定位杆插设到指定位置的定位孔内,实现对第一支杆位置的固定,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坐在座板上休息。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X形支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支杆的滑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抵紧弹簧,所述定位杆固定设置在抵紧弹簧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端,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驱动两根定位杆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X形支架之间设置连接杆,并在连接杆上设置驱动件,以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两根定位杆进行驱动,使两根定位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出定位孔,或者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插入定位孔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固定设置在定位杆的侧壁上并与定位杆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杆上还开设有供驱动杆滑动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安装槽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定位杆的侧壁上设置驱动杆,并在连接杆上开设供驱动杆滑动的滑槽,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定位杆的位置进行驱动,将定位杆从定位孔内移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板固定设置在顶架上,所述座板与容纳槽的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座板与容纳槽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在不使用坐凳时将座板放入容纳槽内进行收纳。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铰接设置有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座板内开设滑槽,并在滑槽内滑动设置滑板,以便于增大座板的工作面积,以供多人同时坐下休息;通过在滑板的底部设置支撑杆,实现对滑板的支撑作用,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根所述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立柱的底部设置万向轮,以便于对架体的位置进行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承载板上开设容纳槽,并在容纳槽内设置升降坐凳,当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长时间工作后身体劳累需要休息时,将升降坐凳从承载板上的容纳槽内取出,然后通过调节升降支架的高度将座板固定到指定位置,以方便工作人员坐下休息。2、本技术通过在座板内开设滑槽,并在滑槽内滑动设置滑板,以便于增大座板的工作面积,以供多人同时坐下休息;通过在滑板的底部设置支撑杆,实现对滑板的支撑作用,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承载板和升降坐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架体;11、立柱;12、横梁;13、承载板;131、容纳槽;14、防护板;15、万向轮;2、升降坐凳;21、座板;211、滑板;212、支撑杆;22、升降支架;221、底架;2211、定位孔;222、顶架;223、X形支架;2231、第一支杆;2232、第二支杆;224、定位杆;225、连接杆;2251、安装槽;2252、抵紧弹簧;2253、条形槽;226、驱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包括架体1,架体1包括多根立柱11,每根立柱11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15,以便于对架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包括多根立柱(11),相邻两根所述立柱(11)之间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横梁(12),相同高度的多根所述横梁(12)形成一个矩形框,每个所述矩形框内均铺设有承载板(13),相邻两层所述承载板(13)之间设置有防护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3)上开设有容纳槽(131),所述容纳槽(131)内设置有升降坐凳(2),所述升降坐凳(2)包括座板(21)和升降支架(22),所述升降支架(22)固定设置在容纳槽(131)的底壁上,所述座板(21)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架(22)远离容纳槽(131)底壁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包括多根立柱(11),相邻两根所述立柱(11)之间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根横梁(12),相同高度的多根所述横梁(12)形成一个矩形框,每个所述矩形框内均铺设有承载板(13),相邻两层所述承载板(13)之间设置有防护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3)上开设有容纳槽(131),所述容纳槽(131)内设置有升降坐凳(2),所述升降坐凳(2)包括座板(21)和升降支架(22),所述升降支架(22)固定设置在容纳槽(131)的底壁上,所述座板(21)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架(22)远离容纳槽(131)底壁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22)包括底架(221)和顶架(222),所述底架(221)固定设置在容纳槽(131)的底壁上,所述顶架(222)位于底架(221)的上方,所述顶架(222)和底架(221)之间设置有两组X形支架(223),所述X形支架(223)包括第一支杆(2231)和第二支杆(2232),所述第一支杆(2231)和第二支杆(2232)之间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2231)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顶架(222)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底架(221)上,所述第二支杆(2232)的一端铰接设置在底架(221)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顶架(222)上,所述第一支杆(2231)的滑动端设置有定位杆(224),所述底架(221)上沿第一支杆(2231)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224)插设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世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