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通过支撑结构,使得承托件安装在毛坯层上;再将面材直接平铺在承托件上,即可完成面材装修作业,如此,简化了面材装修工序,使得面材装修作业变得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人工劳动量,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大大缩短了装修工期。同时,通过承托件与支撑结构组合代替传统混凝土结构,使得面材装修过程时刻保证建筑内整洁、卫生,极大改善施工环境。此外,由于支撑结构与调节件调节配合,能够实现承托件在支撑结构上的高度可调节化,因此,当毛坯层表面凹凸不平时,通过支撑结构与调节件配合,使得承托件的高度在凸包处调低,在凹坑处调高,使得承托件一定的平面度,保证面材装修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
本技术涉及装修
,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
技术介绍
传统地面装修过程中,通常会在毛坯层上铺设一层面材结构,例如:地毯、瓷砖、木板等。地毯、瓷砖或者木板等面材铺设之前,还需毛坯层具有一定的平面度,以保证铺设在毛坯层上的面材处于同一平面上。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毛坯层具有一定的平面度,通常需要将毛坯上的凸包敲除,凹坑通过混凝土进行抹平;待毛坯层达到所需平面度后,再通过混凝土,按照预先的设计将瓷砖或者木板一块一块拼接在毛坯层上;或者将地毯平铺在混凝土结构上。由于面材装修过程中,需要预先对毛坯层进行整平处理,因此,导致面材装修过程变得极其繁琐,耗时耗力,不仅增加人工劳动成本,而且还严重延长装修工期。同时,在瓷砖或者木板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混凝土进行粘接,同样导致人工劳动成本剧增,且导致装修工期延长;此外,混凝土极易凝固在墙面上,导致墙面难以清理,严重影响建筑内的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无需对毛坯层进行预先整平,使得面材装修过程省时省力,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大大缩短装修工期;同时,也保证装修过程中建筑内整洁、卫生。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包括:承托件,所述承托件的顶面用于铺设面材,所述承托件上设有穿孔;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的底面;及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一端用于支撑在毛坯层上,所述支撑结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调节配合,且所述支撑结构伸入所述穿孔中,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调节件的配合下,能够在所述穿孔中来回移动,使得所述承托件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高度实现可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基座、及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调节件调节配合,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调节件的配合下,能够在所述穿孔中来回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穿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的底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穿孔处,所述穿孔与所述安装槽相通,所述调节件装设在所述安装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为卡柱,所述第二卡扣部为卡槽,所述卡柱能插入所述卡槽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柱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卡槽内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包括承压板、及设置在所述承压板的底面上的多个支撑柱、多个第一支撑板与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着所述承压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所述承压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穿孔设置在所述承压板上,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支撑柱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承压板围成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内设有加强筋。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结构,使得承托件安装在毛坯层上;再将面材直接平铺在承托件上,即可完成面材装修作业,如此,简化了面材装修工序,使得面材装修作业变得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人工劳动量,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大大缩短了装修工期。同时,通过承托件与支撑结构组合代替传统混凝土结构,使得面材装修过程时刻保证建筑内整洁、卫生,极大改善施工环境。此外,由于支撑结构与调节件调节配合,能够实现承托件在支撑结构上的高度可调节化,因此,当毛坯层表面凹凸不平时,通过支撑结构与调节件配合,使得承托件的高度在凸包处调低,在凹坑处调高,保证承托件的顶面为同一高度,使得承托件一定的平面度,从而有利于保证面材装修质量。由于承托件在支撑结构上的高度可调节,因此,在面材装修过程中,无需对毛坯层进行预先整平处理,如此,大大减少了劳动量,降低人工成本,加快了装修进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结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承托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调节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支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支撑结构剖视图;图6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支撑结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为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110为承托件;111为穿孔;112为第一卡扣部;1121为第三通孔;113为第二卡扣部;1131为第四通孔;114为承压板;115为第一支撑板;116为第二支撑板;117为支撑柱;1171为安装槽;118为加强筋;119为凹槽;120为调节件;121为内螺纹;130为支撑结构;131为支撑件;1311为第一通孔;132为基座;1321为第二通孔;133为外螺纹。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7,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100(以下简称地面模块100),包括:承托件110、调节件120及支撑结构130。所述承托件110的顶面用于铺设面材,所述承托件110上设有穿孔111。所述调节件120设置在所述承托件110的底面。所述支撑结构130一端用于支撑在毛坯层上,所述支撑结构130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120调节配合,且所述支撑结构130伸入所述穿孔111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托件,所述承托件的顶面用于铺设面材,所述承托件上设有穿孔;/n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的底面;及/n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一端用于支撑在毛坯层上,所述支撑结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调节配合,且所述支撑结构伸入所述穿孔中,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调节件的配合下,能够在所述穿孔中来回移动,使得所述承托件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高度实现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的顶面用于铺设面材,所述承托件上设有穿孔;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的底面;及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一端用于支撑在毛坯层上,所述支撑结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件调节配合,且所述支撑结构伸入所述穿孔中,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调节件的配合下,能够在所述穿孔中来回移动,使得所述承托件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高度实现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基座、及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调节件调节配合,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调节件的配合下,能够在所述穿孔中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穿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地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的底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艳媛,徐惠薇,范晓龙,刘杰,张晴,校玉敏,张广泉,孟露,张明曦,李润磊,汤秋雨,王倩倩,张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