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媛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0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涉及隔热技术领域,包括浇筑屋面壳体,所述浇筑屋面壳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浇筑屋面壳体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填充有保温板、阻燃板和水泥基板,所述水泥基板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所述浇筑屋面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柱之间通过一组加固柱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柱的底端均通过多组支撑架与防水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呈倒立的V型结构。该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隔热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屋顶是暴露在阳光下面积最大的部分,是房屋热量最大的来源。现有技术中,通过安装在浇筑屋面壳体的上方的顶板来遮挡阳光,防止浇筑屋面壳体遭到暴晒,然而,顶板仅仅通过几组连接柱与浇筑屋面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稳定性欠佳,抗风能力较差。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包括浇筑屋面壳体,所述浇筑屋面壳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浇筑屋面壳体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填充有保温板、阻燃板和水泥基板,所述水泥基板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所述浇筑屋面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柱之间通过一组加固柱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柱的底端均通过多组支撑架与防水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呈倒立的V型结构;所述防水板上表面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通水沟,所述防水板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组泄水沟,多组所述泄水沟均与通水沟相交,所述泄水沟的深度由通水沟朝远离通水沟的方向逐渐变深。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耳片,所述第一耳片与加固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耳片,所述第二耳片与防水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耳片和第二耳片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表面粘接有遮阳布。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通过增设的加固柱加强相邻两组连接柱之间的连接,从而增加连接柱的稳定性,进而增加顶板的稳定性;通过增设的支撑架加强对加固柱的支撑,使得加固柱更加稳定,进而进一步增加顶板的稳定性,增强顶板的抗风能力;防水板上表面开设有一组通水沟和多组泄水沟,通过通水沟和泄水沟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防止雨水长久滞留在防水板上表面。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更宽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水板的剖面图。主要附图标记:1、浇筑屋面壳体;2、保温板;3、水泥基板;4、钢筋网;5、阻燃板;6、防水板;7、连接柱;8、加固柱;9、支撑架;10、顶板;11、遮阳布;12、第一耳片;13、第二耳片;14、泄水沟;15、通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包括浇筑屋面壳体1,浇筑屋面壳体1为空心结构,浇筑屋面壳体1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填充有保温板2、阻燃板5和水泥基板3,保温板2用于保温,阻燃板5用于防火、阻燃,水泥基板3用于使得浇筑屋面壳体1具备一定的强度,水泥基板3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4,钢筋网4用于加强水泥基板3的强度,浇筑屋面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板6,防水板6用于防止水渗入浇筑屋面壳体1内,防水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柱7,连接柱7的顶端均与顶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顶板10为木质板;相邻两组连接柱7之间通过一组加固柱8固定连接,加固柱8用于加强相邻两组连接柱7之间的连接,从而增加连接柱7的稳定性,加固柱8的底端均通过多组支撑架9与防水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架9呈倒立的V型结构,支撑架9用于加强对加固柱8的支撑,使得加固柱8更加稳定;防水板6上表面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通水沟15,通水沟15用于疏通雨水,防水板6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组泄水沟14,多组泄水沟14均与通水沟15相交,泄水沟14的深度由通水沟15朝远离通水沟15的方向逐渐变深,泄水沟14用于快速排水。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架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耳片12,第一耳片12与加固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架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耳片13,第二耳片13与防水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再者,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耳片12和第二耳片13均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如图1所示,在进一步的改进中,顶板10的上表面粘接有遮阳布11,遮阳布11用于遮挡阳光。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使用该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时,通过加固柱8加强相邻两组连接柱7之间的连接,从而增加连接柱7的稳定性,进而增加顶板10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架9加强对加固柱8的支撑,使得加固柱8更加稳定,进而进一步增加顶板10的稳定性,增强顶板10的抗风能力;防水板6上表面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通水沟15,通水沟15用于疏通雨水,防水板6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组泄水沟14,多组泄水沟14均与通水沟15相交,泄水沟14的深度由通水沟15朝远离通水沟15的方向逐渐变深,防止雨水流向通水沟15,同时使得雨水顺着泄水沟14快速排走,防止雨水长久滞留在防水板6上表面。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包括浇筑屋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屋面壳体(1)为空心结构,所述浇筑屋面壳体(1)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填充有保温板(2)、阻燃板(5)和水泥基板(3),所述水泥基板(3)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4),所述浇筑屋面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板(6),所述防水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顶端均与顶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n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柱(7)之间通过一组加固柱(8)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柱(8)的底端均通过多组支撑架(9)与防水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9)呈倒立的V型结构;/n所述防水板(6)上表面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通水沟(15),所述防水板(6)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组泄水沟(14),多组所述泄水沟(14)均与通水沟(15)相交,所述泄水沟(14)的深度由通水沟(15)朝远离通水沟(15)的方向逐渐变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包括浇筑屋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屋面壳体(1)为空心结构,所述浇筑屋面壳体(1)的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填充有保温板(2)、阻燃板(5)和水泥基板(3),所述水泥基板(3)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4),所述浇筑屋面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板(6),所述防水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顶端均与顶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柱(7)之间通过一组加固柱(8)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柱(8)的底端均通过多组支撑架(9)与防水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9)呈倒立的V型结构;
所述防水板(6)上表面的中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一组通水沟(15),所述防水板(6)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组泄水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媛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