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56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包括壳体、漏板和防堵机构,防堵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上固接有翻板和定位板,第二转轴上固接有凸轮,防臭机构包括隔板和转换仓,保护罩固接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并将壳体包覆在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防堵机构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泥沙等将漏板堵塞,通过防臭机构的设置,避免排水管道中的臭气排出,造成施工环境的污染,通过保护罩的设置可以避免大块的碎石进入地漏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施工排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
技术介绍
地漏是将排水管道与排水区域进行连通重要部件,其承担着排水和防堵的重要功能,地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需要排水区域的水是否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开挖出水、设备用水和降尘布水等原因,施工位置经常会聚集大量需要排放的水,而且土木工程的施工区域排水相对与传统的室内排水也有较大的不同,其一,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施工的原因,排放水中可能携带有大块的碎石等,这些碎石如果直接进入排水管道会造成排水管道的堵塞;其二,在施工的过程中,排放水中可能还有泥沙等,这些泥沙在排放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集聚现象,从而造成漏板的堵塞。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家庭用地漏直接替代的方法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排水地漏,考虑到室内排水和工程排水的区别,传统的地漏在使用时,效果并不理想,现有技术中还未有直接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排水用的专门地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包括壳体、漏板和防堵机构;所述壳体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壳体的外壁顶部固接有安装板,壳体的各侧板内壁上部均固接有连接座,各连接座的上表面均固接有竖直向上的导向杆,壳体的各侧板底部还设有排水槽;所述漏板滑动连接在壳体内,漏板上密布有漏孔,漏板上设有与导向杆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成对的导向孔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防堵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前后侧板之间,且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正下方,第一转轴的中部固接有驱动轮,第二转轴的中部固接有传动轮,驱动轮和传动轮通过皮带联动,驱动轮前后的第一转轴上对称固接有翻板,驱动轮前后的第一转轴上还对称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翻板的夹角为90°,各定位板的底部均固接有配重块,传动轮前后的第二转轴上对称固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漏板的下表面抵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臭机构,所述防臭机构包括隔板和转换仓,所述隔板固接在各排水槽的顶面上,隔板的底面与排水槽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转换仓固接在壳体的各侧板外壁并将排水槽包覆在其内,转换仓为U形结构,转换仓的竖板上设有排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位于隔板的底面之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固接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并将壳体包覆在其内,保护罩为圆柱形筒状物,保护罩的弧形板上圆周均匀设有竖向的通槽,保护罩还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中心固接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螺纹连接在保护罩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防堵机构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泥沙等将漏板堵塞,通过防臭机构的设置,避免排水管道中的臭气排出,造成施工环境的污染,通过保护罩的设置可以避免大块的碎石进入地漏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所述防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述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壳体,101-安装板,102-连接座,103-导向杆,104-排水槽,2-漏板,201-漏孔,202-导向孔,3-防堵机构,301-第一转轴,302-第二转轴,303-轴承座,304-驱动轮,305-传动轮,306-皮带,307-翻板,308-定位板,309-配重块,310-凸轮,401-隔板,402-转换仓,403-排水孔,5-保护罩,501-通槽,502-盖体,50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具有以下三个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包括壳体1、漏板2和防堵机构3;壳体1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壳体1的外壁顶部固接有安装板101,壳体1的各侧板内壁上部均固接有连接座102,各连接座102的上表面均固接有竖直向上的导向杆103,壳体1的各侧板底部还设有排水槽104;漏板2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漏板2上密布有漏孔201,漏板2上设有与导向杆103一一对应的导向孔202,成对的导向孔202与导向杆103滑动连接;防堵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均通过轴承座303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前后侧板之间,且第一转轴301位于第二转轴302的正下方,第一转轴301的中部固接有驱动轮304,第二转轴302的中部固接有传动轮305,驱动轮304和传动轮305通过皮带306联动,驱动轮304前后的第一转轴301上对称固接有翻板307,驱动轮304前后的第一转轴301上还对称固接有定位板308,定位板308与翻板307的夹角为90°,各定位板308的底部均固接有配重块309,传动轮305前后的第二转轴302上对称固接有凸轮310,凸轮310与漏板2的下表面抵接。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还包括以下内容: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臭机构,防臭机构包括隔板401和转换仓402,隔板401固接在各排水槽104的顶面上,隔板401的底面与排水槽104的底面间隔设置,转换仓402固接在壳体1的各侧板外壁并将排水槽104包覆在其内,转换仓402为U形结构,转换仓402的竖板上设有排水孔403,排水孔403位于隔板401的底面之上。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地方在于,还包括以下内容:还包括保护罩5,保护罩5固接在安装板101的上表面并将壳体1包覆在其内,保护罩5为圆柱形筒状物,保护罩5的弧形板上圆周均匀设有竖向的通槽501,保护罩5还设有盖体502,盖体502螺纹连接在保护罩5内,盖体502的上表面中心固接有把手503。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进行装置的安装,壳体1至于排水管道内,安装板101搭接在排水管上,通过水泥浇筑的方式或玻璃胶固定的方式将安装板101与排水位置的地面进行固接。在排水的过程中,排放水首先经过保护罩5位置,此时大块的碎石等被保护罩5隔离,泥沙和水的混合物进入到漏板2位置经漏孔201落下。在配重块309的作用下,定位板308初始状态位于竖直位置,翻板307与定位板308的夹角为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漏板(2)和防堵机构(3);/n所述壳体(1)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壳体(1)的外壁顶部固接有安装板(101),壳体(1)的各侧板内壁上部均固接有连接座(102),各连接座(102)的上表面均固接有竖直向上的导向杆(103),壳体(1)的各侧板底部还设有排水槽(104);/n所述漏板(2)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漏板(2)上密布有漏孔(201),漏板(2)上设有与导向杆(103)一一对应 的导向孔(202),成对的导向孔(202)与导向杆(103)滑动连接;/n所述防堵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均通过轴承座(303)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前后侧板之间,且第一转轴(301)位于第二转轴(302)的正下方,第一转轴(301)的中部固接有驱动轮(304),第二转轴(302)的中部固接有传动轮(305),驱动轮(304)和传动轮(305)通过皮带(306)联动,驱动轮(304)前后的第一转轴(301)上对称固接有翻板(307),驱动轮(304)前后的第一转轴(301)上还对称固接有定位板(308),所述定位板(308)与翻板(307)的夹角为90°,各定位板(308)的底部均固接有配重块(309),传动轮(305)前后的第二转轴(302)上对称固接有凸轮(310),所述凸轮(310)与漏板(2)的下表面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型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漏板(2)和防堵机构(3);
所述壳体(1)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壳体(1)的外壁顶部固接有安装板(101),壳体(1)的各侧板内壁上部均固接有连接座(102),各连接座(102)的上表面均固接有竖直向上的导向杆(103),壳体(1)的各侧板底部还设有排水槽(104);
所述漏板(2)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漏板(2)上密布有漏孔(201),漏板(2)上设有与导向杆(103)一一对应的导向孔(202),成对的导向孔(202)与导向杆(103)滑动连接;
所述防堵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均通过轴承座(303)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前后侧板之间,且第一转轴(301)位于第二转轴(302)的正下方,第一转轴(301)的中部固接有驱动轮(304),第二转轴(302)的中部固接有传动轮(305),驱动轮(304)和传动轮(305)通过皮带(306)联动,驱动轮(304)前后的第一转轴(301)上对称固接有翻板(307),驱动轮(304)前后的第一转轴(301)上还对称固接有定位板(308),所述定位板(308)与翻板(307)的夹角为90°,各定位板(308)的底部均固接有配重块(3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