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47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具备:第一开关(9A)和第二开关(9B),能够通过弹力恢复至初始状态;支承部件(4),收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驱动部件(6),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向规定的倾动方向倾动,并能够分别按压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保持部件(7),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倾动方向上移动;以及操作手钮(8),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所述驱动部件(6)具有按压部(61)和凸轮部(62),该按压部(61)跨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而配置,并在其该按压部(61)的中央部设有轴部,该凸轮部(62)从所述按压部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并在上端设有凹面状的第一凸轮面,所述保持部件(7)具有凹部(74)和凸部(75),该凹部(74)供所述驱动部件的所述凸轮部插入,该凸部(75)从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向下方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凸轮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开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知有通过电动来调整车载座椅的姿势的车辆用动力座椅,还提出了各种用于使该车辆用动力座椅的可动部位向所希望的方向驱动的开关装置。例如,提出了具备操作手钮(操作提钮)、通过倾动动作按压开关的驱动体、以及对应于操作手钮的操作而使驱动体作出倾动动作的保持部件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通过使设置在驱动体上并被螺旋弹簧向上方施力的促动器与设置在保持部件的下部的凸轮面抵接,使操作手钮能够自动地恢复至初始位置,并且抑制了初始位置处的松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296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上述以往的开关装置由于具备动作行程大的螺旋弹簧、促动器,因此部件数量多,小型化也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开关装置。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具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能够通过弹力恢复至初始状态;支承部件,收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驱动部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向规定的倾动方向倾动,并能够分别按压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倾动方向上移动;以及操作手钮,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具有按压部和凸轮部,该按压部跨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而配置,并在该按压部的中央部设有轴部,该凸轮部从所述按压部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并在上端设有凹面状的第一凸轮面,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凹部和凸部,该凹部供所述驱动部件的所述凸轮部插入,该凸部从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向下方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凸轮面接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开关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开关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的A-A线剖面图。图6是图3的B-B线剖面图。图7是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驱动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11是使图3的操作手钮向前方移动时的A-A线剖面图。图12是非操作时的凸轮部的周边的放大剖面图。图13是操作时的凸轮部的周边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参照图1~图13,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是当用户将手从操作手钮松开时操作手钮返回到初始位置的瞬时开关。开关装置100例如能够作为用于使车辆用动力座椅的可动部位向所希望的方向驱动的开关装置而使用。图1是表示开关装置100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100的内部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相当于从图1去除了框体1之后的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的A-A线剖面图。图6是图3的B-B线剖面图。以下,将图示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作为开关装置100的方向而进行说明,但开关装置100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此。开关装置100具备框体1、基板2、弹性树脂层3、支承部件4、滑动部件5A、5B、驱动部件6、保持部件7、以及操作手钮8。框体1收纳基板2、弹性树脂层3、支承部件4、滑动部件5A、5B、驱动部件6、以及保持部件7。框体1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如图1的例子那样通过多个部件的组合而形成。如图5所示,框体1在上表面具有贯通孔11,保持部件7经由该贯通孔11在框体1的外侧露出。贯通孔11以使在使操作手钮8向前后方向移动时,保持部件7不与框体1碰撞的方式形成。基板2是印刷基板,固定于框体1。基板2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基板2的上表面形成有印刷布线。如图4所示,基板2在上表面设置有固定触点21A、21B。固定触点21A是构成开关9A(第一开关)的触点,配置于比固定触点21B靠前方的位置。固定触点21A包括未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点。固定触点21B是构成开关9B(第二开关)的触点,配置于比固定触点21A靠后方的位置。固定触点21B包含未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点。弹性树脂层3是由橡胶等弹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层,设置在基板2上。如图5所示,弹性树脂层3具有圆顶部31A、31B、以及可动触点32A、32B。圆顶部31A是由弹性树脂形成的圆顶形状的部分,以覆盖固定触点21A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可动触点32A是设置在圆顶部31A的顶部下表面的触点,设置在当圆顶部31A被向下方按压时与固定触点21A接触的位置。由固定触点21A、圆顶部31A、以及可动触点32A构成开关9A。当圆顶部31A被向下方按压时,可动触点32与固定触点21A接触,将固定触点21A中所含的各触点电连接,开关9A成为接通。当圆顶部31A的按压结束时,圆顶部31A因弹力而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初始状态),可动触点32A与固定触点21A分离,开关9A成为断开。圆顶部31B是由弹性树脂形成的圆顶形状的部分,以覆盖固定触点21B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可动触点32B是设置在圆顶部31B的顶部下表面的触点,设置在当圆顶部31B被向下方按压时与固定触点21B接触的位置。由固定触点21B、圆顶部31B、以及可动触点32B构成开关9B。即,开关9B相当于配置在比开关9A靠后方的位置的开关。当圆顶部31B被向下方按压时,可动触点32B与固定触点21B接触,将固定触点21B中所含的各触点电连接,开关9B成为接通。当圆顶部31B的按压结束时,圆顶部31B因弹力而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初始状态),可动触点32B与固定触点21B分离,开关9B成为断开。支承部件4是收纳滑动部件5A、5B、驱动部件6、开关9A、以及开关9B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部件,设置在弹性树脂层3上。支承部件4将下端固定于弹性树脂层3。支承部件4也可以经由设于弹性树脂层3的贯通孔而将下端固定于基板2。这里,图7是支承部件4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支承部件4具有收纳部41、一对狭缝42A、一对狭缝42B、以及轴承部43A、43B。收纳部41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在支承部件4的中央部以在前后方向上变长的方式形成。在收纳部41中,收纳有滑动部件5A、5B、驱动部件6、开关9A、以及开关9B。狭缝42A是引导滑动部件5A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的狭缝,从支承部件4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狭缝42A分别设置在支承部件4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对置的位置。狭缝42B是引导滑动部件5B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的狭缝,从支承部件4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狭缝42B分别设置在支承部件4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对置的位置。如图7所示,一对狭缝42B设置在比一对狭缝4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n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能够通过弹力恢复至初始状态;/n支承部件,收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n驱动部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向规定的倾动方向倾动,并能够分别按压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n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倾动方向上移动;以及/n操作手钮,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n所述驱动部件具有按压部和凸轮部,该按压部跨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而配置,并在该按压部的中央部设有轴部,该凸轮部从所述按压部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并在上端设有凹面状的第一凸轮面,/n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凹部和凸部,该凹部供所述驱动部件的所述凸轮部插入,该凸部从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向下方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凸轮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6 JP 2018-058944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
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能够通过弹力恢复至初始状态;
支承部件,收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
驱动部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向规定的倾动方向倾动,并能够分别按压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
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上,并能够在所述倾动方向上移动;以及
操作手钮,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具有按压部和凸轮部,该按压部跨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而配置,并在该按压部的中央部设有轴部,该凸轮部从所述按压部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并在上端设有凹面状的第一凸轮面,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凹部和凸部,该凹部供所述驱动部件的所述凸轮部插入,该凸部从所述凹部的中央部向下方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凸轮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县一芳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