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438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提供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而且能够长时间良好地发挥冷却作用的放射冷却装置。从放射面H放射红外光IR的红外放射层A、以及位于该红外放射层A的与前述放射面H的存在侧相反侧的光反射层B以层叠状态设置,光反射层B构成为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B1、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第2层B2、和防止银与铝的合金化的防合金化透明层B3以按照第1层B1、防合金化透明层B3和第2层B2的顺序位于靠近红外放射层A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射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放射面放射红外光的红外放射层、以及位于该红外放射层的与前述放射面的存在侧相反侧的光反射层以层叠状态设置的放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所述放射冷却装置使从红外放射层的放射面放射的红外光通过大气窗口(例如透射波长为8~13μm的红外光的窗口等)而透射,将位于光反射层的与红外放射层的存在侧相反侧的冷却对象冷却等,用于各种冷却对象的冷却。另外,光反射层通过将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反射而从放射面放射,避免了将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投射至冷却对象从而对冷却对象加热。应予说明,光反射层除了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之外,还具有将从红外放射层向光反射层的存在侧放射的红外光朝向红外放射层反射的作用,但在以下的说明中,光反射层作为为了将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反射而设置的层来说明。作为这样的放射冷却装置的第一以往例,有光反射层构成为由银制成的金属层、以及二氧化钛(TiO2)的层与氟化镁(MgF2)的层以交替排布的状态形成为多层状态的光子带隙层以使光子带隙层位于靠近红外放射层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放射冷却装置的第二以往例,有光反射层构成为由铝制成的金属层的例子(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另外,专利文献2中,构成为以由铝制成的金属层作为基板,层叠构成红外放射层的SiO层和MgO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78223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74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第一以往例中,光反射层具有层叠为多层状态的光子带隙层,因此存在制作变得繁杂的缺陷,而且,即使具有光子带隙层,也无法使昂贵的由银制成的金属层充分薄,因此存在难以实现整体构成的廉价化的缺点。第二以往例中,光反射层构成为由铝制成的金属层,因此通过廉价的铝构成光反射层,实现了整体构成的廉价化。然而,由铝制成的金属层与银相比容易吸收光,因此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被由铝制成的金属层吸收,因该光的吸收而升温的金属层由于对冷却对象加热等,有可能无法适当地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鉴于这样的状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将光反射层构成为厚度为100nm以上的由银制成的金属层,则抑制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向冷却对象投射,同时能够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参照图12、图13),并且,如果将光反射层构成为厚度为300nm以上的由银制成的金属层,则切实地抑制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向冷却对象投射,能够适当地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然而,银是昂贵的金属,因此如果将光反射层构成为厚度为300nm以上的由银制成的金属层,则放射冷却装置变得昂贵,因此期望尽可能抑制银的使用量,同时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而且能够长时间良好地发挥冷却作用的放射冷却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放射冷却装置以层叠状态设置从放射面放射红外光的红外放射层、以及位于该红外放射层的与前述放射面的存在侧相反侧的光反射层,其特征构成在于,前述光反射层构成为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第2层、和防止银与铝的合金化的防合金化透明层以按照前述第1层、前述防合金化透明层和前述第2层的顺序位于靠近前述红外放射层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光反射层构成为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和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第2层以使第1层位于靠近红外放射层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在抑制昂贵的银或者银合金的使用量的同时,能够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即,银或者银合金尽管能够高效率地反射可见光、红外光,但存在紫外光的反射率低的倾向。与此相对地,铝或者铝合金与银或者银合金相比,无法高效率地反射可见光、红外光,但存在能够高效率地反射紫外光的倾向。而且,铝或者铝合金与银或者银合金相比,存在容易吸收可见光、红外光的倾向。因此,发现了通过构成为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和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第2层以使第1层位于靠近红外放射层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第1层反射可见光、红外光,由此抑制第2层吸收可见光、红外光,而且即使减薄第1层的厚度,通过第1层和第2层的存在,也适当地反射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能够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并且,由于能够减薄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因此能够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进一步,在第1层与第2层之间,设置防止银与铝的合金化的防合金化透明层,因此能够抑制银与铝合金化,故而避免了光反射层的光的吸收,同时长时间维持通过光反射层适当地反射光的状态,能够长时间良好地发挥冷却作用。即,预想了如果在使第1层的银或者银合金与第2层的铝或者铝合金接触的状态下经过长时间,则银与铝的合金化逐渐进行,光反射层的太阳光的反射率变差,太阳光吸收增加,因此为了防止银与铝的合金化,通过在第1层与第2层之间设置防合金化透明层,抑制银与铝的合金化。简而言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射冷却装置,在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而且能够长时间良好地发挥冷却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放射冷却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构成在于,前述第1层的厚度大于3.3nm且为100nm以下。即,发现了即使使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的厚度在大于3.3nm且为100nm以下的范围变化,通过第2层的存在,也适当地反射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能够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即,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的厚度设为大于3.3nm且为100nm以下的范围的薄的厚度,在充分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的同时,能够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其中,通过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的厚度在大于3.3nm且为100nm以下的范围间优选地增大为30nm以上,能够适当地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简而言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射冷却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构成,在充分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的同时,能够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的放射冷却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构成在于,前述第1层的厚度为50nm以上且100nm以下。即,发现了如果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的厚度设为5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则适当地发挥利用第1层的光(主要为可见光、红外光)的反射作用,同时通过第2层的存在,能够适当地反射透过红外放射层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其结果是,能够以与将光反射层构成为厚度为300nm以上的由银制成的金属层的情况相同的能力,将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因此,减薄第1层的厚度,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同时能够得到与构成为厚度为300nm以上的由银制成的金属层的情况同等大的冷却能力。简而言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射冷却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构成,在实现光反射层的廉价化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放射冷却装置,其中,从放射面放射红外光的红外放射层、以及位于该红外放射层的与前述放射面的存在侧相反侧的光反射层以层叠状态设置,/n前述光反射层构成为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第2层、和防止银与铝的合金化的防合金化透明层以按照前述第1层、前述防合金化透明层和前述第2层的顺序位于靠近前述红外放射层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2 JP 2018-0299641.放射冷却装置,其中,从放射面放射红外光的红外放射层、以及位于该红外放射层的与前述放射面的存在侧相反侧的光反射层以层叠状态设置,
前述光反射层构成为将由银或者银合金制成的第1层、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第2层、和防止银与铝的合金化的防合金化透明层以按照前述第1层、前述防合金化透明层和前述第2层的顺序位于靠近前述红外放射层一侧的形态进行层叠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冷却装置,其中,前述第1层的厚度大于3.3nm且为1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射冷却装置,其中,前述第1层的厚度为50nm以上且为10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冷却装置,其中,前述第2层的厚度为10n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冷却装置,其中,前述红外放射层由无碱玻璃、冕玻璃、硼硅酸玻璃之中的任一玻璃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光真大斋藤祯
申请(专利权)人: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