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352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工精度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加工装置(1)为对一体地具有板状的第1弯曲面部(4)和从第1弯曲面部(4)的边缘曲折而延伸的板状的平面部(3)的工件(2)进行加工的装置。并且,加工装置(1)具备:第1夹紧装置(15),其具有与第1弯曲面部(4)抵接的抵接部(19)及向抵接部(19)的方向按压第1弯曲面部(4)的按压部(22),并限制第1弯曲面部(4)的板厚方向的移动;第2夹紧装置(16),其能够向平面部(3)的板厚方向移动,并支承平面部(3);及切削装置(12),其对第1弯曲面部(4)进行切削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飞机的机身或主翼等飞机组件由长条状的支架(frame)等结构部件构成。出于提高强度等目的,相对于板状部件,这种支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被曲折成型为所期望的截面形状,并且由于适用支架的机身及主翼等具有曲面形状而被成型为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弯曲的曲线形状。因此,支架呈复杂的形状。以减轻重量等为目的,用于这种飞机的支架进行局部减薄板厚的加工等板厚方向的加工(以下,称为“板厚加工”。)。以往,这种板厚加工是利用将支架浸渍于蚀刻液中的被称为化学铣削(chemicalmilling)的方法来进行的。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31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化学铣削需要进行很多手工工作,流程时间变长,并且还需要用于蚀刻液的维持及处理的成本,因此存在成本增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机械加工对支架进行板厚加工。在对支架实施板厚加工时,有时使用支承如所上述呈复杂形状的支架的支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通过侧面夹紧缸及底面夹紧缸将组件推压在基准面上,将组件的正面(侧面)和底面同时夹紧。然而,如上所述,支架是通过钣金成型(sheetmetalforming)而制造的组件,因此弯曲角度等发生偏差。因此,有时每个支架的形状不同。并且,即使是一根支架,也不会被一致地成型,有时截面形状因长度方向的位置而不同。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推压支架的基准面的形状一致,因此当用专利文献1的装置支承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一致的支架时,在支承装置的基准面上产生不协调的部分。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通过侧面夹紧缸及底面夹紧缸将支架推压在基准面上。若使在基准面上产生了不协调的部分的状态的支架成为将正面(侧面)及底面这两个面同时推压的状态,则支架有可能在未推压的部分以从基准面上浮起的方式变形。若对这种浮起状态的组件实施板厚加工,则无法实施准确的加工,有可能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工精度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采用以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其对一体地具有板状的第1部分和从该第1部分的边缘曲折而延伸的板状的第2部分的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其中,所述加工装置具备:限制部,其具有与所述第1部分的一面抵接的抵接部及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按压所述第1部分的另一面的按压部,并限制所述第1部分的板厚方向的移动;支承部,其能够沿所述第2部分的板厚方向移动,并支承所述第2部分;及加工部,其对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另一面进行加工。在上述结构中,通过按压部按压第1部分,使第1部分的一面抵接于抵接部,由此限制第1部分的板厚方向的移动。由此,使第1部分抵接于抵接部的状态下的第2部分的位置因第1部分与第2部分所成的角度而不同。在上述结构中,支承第2部分的支承部能够沿第2部分的板厚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向与第2部分相对应的位置移动。由此,无论第2部分位于哪个位置,都能够通过使支承部移动来支承第2部分。因此,无论是第1部分与第2部分所成的角度为几度的被加工物,都能够在使第1部分抵接于抵接部的状态下由支承部支承第2部分。因此,即使是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那样的形状复杂的被加工物,也能够使第1部分抵接于抵接部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根据以上,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并且,由于能够在与第2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承第2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第1部分抵接且支承第2部分的状态下被加工物中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抑制被加工物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被加工物从抵接部浮起那样的变形(第1部分与抵接部分离那样的变形)。根据以上,能够使第1部分可靠地抵接于抵接部而在更稳定的状态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可以具备:抵接判断部,其判断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是否抵接;驱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以使所述第2部分移动;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抵接判断部的判断来驱动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抵接。若通过驱动部驱动支承部,以使第2部分移动,则与第2部分一体地形成的第1部分也移动。即,驱动部能够通过驱动支承部而使第1部分经由第2部分移动。在上述结构中,根据抵接判断部的判断来驱动驱动部,以使抵接部与第1部分抵接。由此,能够使第1部分更可靠地抵接于抵接部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可以具备:距离导出部,其导出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另一面的距离;驱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以使所述第2部分移动;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距离导出部所导出的距离来驱动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抵接。在上述结构中,根据距离导出部所导出的距离来驱动驱动部,以使抵接部与第1部分抵接。由此,能够使第1部分更可靠地抵接于抵接部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可以具备:角度导出部,其导出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所成的角度;驱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以使所述第2部分移动;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角度导出部所导出的所述角度来驱动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抵接。在上述结构中,根据角度导出部所导出的角度来驱动驱动部,以使抵接部与第1部分抵接。由此,能够使第1部分更可靠地抵接于抵接部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可以具备:负载导出部,其导出作用于所述按压部的负载;驱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以使所述第2部分移动;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负载导出部所导出的所述负载来驱动所述驱动部,以使该负载变小。在被加工物的第1部分从抵接部分离时,与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作用于按压部。在上述结构中,由负载导出部导出该负载,并根据所导出的负载来驱动驱动部,以使该负载变小。由此,能够使第1部分更可靠地抵接于抵接部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加工方法为一体地具有板状的第1部分和从该第1部分的边缘曲折而延伸的板状的第2部分的被加工物的加工方法,其具备如下工序:通过按压部按压所述第1部分的另一面,使所述第1部分的一面抵接于抵接部,由此限制所述第1部分的板厚方向的移动的工序;支承所述第2部分,以便允许所述第2部分向板厚方向移动的工序;及对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另一面进行加工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II-II向视端面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III-III向视端面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IV-IV向视端面的图。图5是图1的加工装置的块图。图6是示出在图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装置,其对一体地具有板状的第1部分和从该第1部分的边缘曲折而延伸的板状的第2部分的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其中,所述加工装置具备:/n限制部,其具有与所述第1部分的一面抵接的抵接部及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按压所述第1部分的另一面的按压部,并限制所述第1部分的板厚方向的移动;/n支承部,其能够沿所述第2部分的板厚方向移动,并支承所述第2部分;及/n加工部,其对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另一面进行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30 JP 2018-1037401.一种加工装置,其对一体地具有板状的第1部分和从该第1部分的边缘曲折而延伸的板状的第2部分的被加工物进行加工,其中,所述加工装置具备:
限制部,其具有与所述第1部分的一面抵接的抵接部及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按压所述第1部分的另一面的按压部,并限制所述第1部分的板厚方向的移动;
支承部,其能够沿所述第2部分的板厚方向移动,并支承所述第2部分;及
加工部,其对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另一面进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具备:
抵接判断部,其判断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是否抵接;
驱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以使所述第2部分移动;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抵接判断部的判断来驱动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具备:
距离导出部,其导出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另一面的距离;
驱动部,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以使所述第2部分移动;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距离导出部所导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毅三好哲典喜多野聪青山昌宽角舛武志田中雄也山本直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